草原上的“迪拜梦”

真话 网易新媒体 148℃ 评论

  编者按:日前,国家发改委顾问国世平教授在授课中讲:已经崩盘或很快就要崩盘的110个城市。第一个,鄂尔多斯。我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政府的高级顾问,上个月,鄂尔多斯的房价跌到1700块钱一平方米,地产商全逃跑了。我的一个学生上个月从鄂尔多斯开回了36辆路虎车……

  鄂尔多斯,是检讨中国高歌猛进发展模式一个绕不过去的样本。

  2001年,伊克昭盟变为鄂尔多斯市;2003年征地开始。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鄂尔多斯发疯般长大,楼市林立,豪车遍城。然而,政府终究要为不计后果的盲目扩张付出代价。如今的鄂尔多斯正在承受着财政和资源透支,楼市困局难解,借贷危机全面爆发。

  中国经营报记者郝成多年来一直观察记录这座城市,特向网易《真话》撰写系列文章,

  剖析鄂尔多斯的暴富始末以及未来之路。

  下文为第二篇

  32平方公里,从零开始建一座城市——鄂尔多斯的“迪拜梦”,从一个叫做康巴什的草原上开始。在“百年鄂尔多斯”的口号下,成片宏伟建筑拔地而起,大规模绿化……最终,由于用水紧缺,触发被征地牧民维权,随即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峙开始。

  大量财富从煤黑子那里挖出来,传输给煤老板和政府,之后通过兴建新城、城市扩张,部分分流到被征地、拆迁者手中……这些资金又大量投入民间借贷,开启一场民间版的“迪拜梦”。

  既称“百年鄂尔多斯”,至此不过区区十年,我们此刻不妄言鄂尔多斯梦断,毕竟,中国梦才刚开始,此等国家级大梦,或能推动鄂尔多斯轻易圆梦亦未可知。

  但描摹过往,思其旧事,或可为当下该地窘境寻一出处,亦可为他人、他地做“梦饵”或警钟。

  另据报道,当地官员正向公安部门报造谣材料,且多跨省……

  草原新城

  从“青春山”到“康巴什”,有两条河的草原变成了市政府所在地。

  最初,这里属伊金霍洛旗,哈巴格西乡,康巴什村和寨子塔村。东、西乌兰木伦河分别从两侧而过,这在常年缺水的鄂尔多斯,堪称丰美草原。康巴什,在蒙语中的意思是姓康的老师、师傅。

  2008年3月,我前往康巴什采访时,村民首先带我到东乌兰木伦河。深沟中,河水几乎断流,大卡车排队取水,然后再浇灌到无数个工地上。村民告诉我,当这座城开建以后,村民用水屡遭挤占,亦因此出现激烈对抗。

  之后,我们跟着这些运水卡车,见到了那座正在疯涨的城。彼时除已经修成的宽阔道路外,仅有少数政府办公楼建成,其他建筑均处建设中,到处都是绿化——许多树木是草原上从未有过的品种,绿化工人告诉我,此前因缺水及风沙,已有不少死掉。

  最怪异的,当属青春山(现已变为青椿山公园)西侧成片的独栋别墅。黄沙之中,一个个面积近400平米的别墅颇显突兀。在其东南,又是大片联体别墅——我们当时从装修人员、监理人员证实,40栋独栋别墅将定向分配给鄂尔多斯高级官员,联体别墅则给公务员。

  资料显示:2000年,这里被官方文件描述为“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彼时仍为伊金霍洛旗所辖,但征地风声已经传出。

  2002年秋天,这片草原被划归东胜区管辖——鄂尔多斯市原政府所在地。2003年,征地、拆迁正式开始。征地面积从过去的24平方公里变为32平方公里。涉及两村村民431户1381人。

  据两村农牧民回忆,当时大家对征地、拆迁全无概念。本着草原人听天由命的淳朴想法,听从政府安排迁往东北侧聚居。政府亦做出诸多承诺,比如建统一的种植大棚,再分农田,修建存放粮食的“凉房”(南屋,草原上多以地窖和南屋存放粮食,亦有冰箱一样的功用)。

  现在看来,当时的补偿低的离谱。当地人均约30亩草地,但不少草地被认定为“天然草地”,每亩补偿仅250元!但实际上多数草原都有牧民多年经营,并种植了柠条以防沙,应该被认定为人工草地。

  诸如此类的不满太多,我和同事在《一块土地3280倍的升值之旅》中曾专用一版细述。抱怨开始聚集,但并未出现激烈对峙。一个难忘的细节是,一位老太告诉我,她和某官员吵过之后,仍不忘把“沙葱”(一种当地特产)给对方,因为这位官员的妻子曾问她要过此物。

  矛盾最终爆发于缺水。我此前曾表述过,水在鄂尔多斯草原上过去甚至比金钱更重要。也是因为水的问题,村民开始寻找媒体,并收集这座草原新城的所有资料,并发现整个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

  官员迪拜梦

  在当时受访官员中,提到最多的,便是迪拜、百年、超前这些词汇。

  32平方公里的新城,其实被分为28块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相关审批。实际上,如此大面积的建设,应有国务院审批。

  官员对此的解释是,鄂尔多斯等不及。他们认为,随着煤炭资源财富迅速涌出,城市建设必须迅速大幅度提升,才能够与财富匹配,也才足以吸引更多人到来。

  东胜区作为过去的市政府所在地,因为周边均为深沟,城市发展面积有限,所以必须新建一座城市。近30公里外的康巴什,因有两条河经过,且紧挨伊金霍洛旗政府,便成了新城最佳选址。

  解释这一切时,官员最爱提到的便是迪拜——在他们的想象中,鄂尔多斯未来的辉煌,只能以迪拜做目标。为此,一切都要超前规划,以“百年鄂尔多斯”的长远目光,去设计这个城市。

  但一个最实际的情况是,整个鄂尔多斯市仅200万人口,何以撑起一座全新的城市?官员的解释是,除了城市,陆续正在招商引资,让大企业进来,以吸引外来人口打工,从而让一座城市人气聚集。

  但之后我看到,最初到来的华泰汽车圈了中心城区东侧近数千亩土地,且政府给该企业两块煤田做配套。村民当时质疑该企业是否因煤田而来,之后再利用所圈大片土地发财,而非真心实意建厂发展。

  有趣的是,后来有媒体报道该企业确实卖掉了煤田,并迟迟未将所圈土地用于建厂。

  但康巴什的土地彼时已经开始大幅度升值,我们当时取得的一份拍卖纪录显示,一块土地被以83万每亩拍出,这相比于250元每亩的征地价,升值达3280倍!

  2008年秋天,某电视台受邀前往东胜,在与当地官员、专家座谈时,大家几乎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状态下,描述着鄂尔多斯的未来,我清楚记得当时官员称5年之内,康巴什的人口将达到30万,且未来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阿镇、康巴什、东胜将形成“城市链”,中间20多公里,将全是产业园。

  “整个城市要铺展开来,绝不会拥挤,百年之后,这个设计也不会显得落后。”官员如此描述。

  在这一热烈畅想中,我和同事没有说一句话。晚间与官员吃饭时,我们婉转表达担忧,并认为似乎应该先上工业、企业,解决了吸引人口的问题,之后才水到渠成大规模的建城。但官员认为我们的想法太过小家子气,鄂尔多斯就是要不走寻常路……

  2008年11月,主政鄂尔多斯9年的原市委书记云峰调往内蒙古自治区,就任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坊间传言,这位主导兴建新城、大力发展煤炭的官员,本应有更好职位,影响其前程的,便有包括我们那篇在内的一系列“负面报道”,以及吴保全“诽谤案”,更兼自治区对新城本身亦有不同看法。

  有趣的是,当年采访时,失地牧民与地方官员对云的评价截然不同,前者怒斥,而后者盛赞。

  云峰离开后,康巴什新城仍按照计划继续兴建。这座草原上长起的城市,需要大量的水,更需要大量金钱。缺水引发纷争,在这一年全面变为失地牧民维权,继而有了吴保全案,引全国记者云集。

  而之后出现的缺钱,则让民间借贷疯涨,并进一步推动城市疯涨。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顺着鄂尔多斯财富流动的方向,一起回忆那些失地牧民的二次拆迁(多数人获得百万以上补偿),以及同时出现的拆迁潮、地产潮、及放贷潮。

  作者:郝成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草原上的“迪拜梦”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