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能否倒逼官员财产公示

真话 网易新媒体 169℃ 评论

  文 | 肖锐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4年新年第一天,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范忠信在杭州南湖边,“以爬行的方式行进了一公里”,并上传视频于微博。这是一个与网友的约定:一年前,其在微博预言“2013年里,除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外,其他所有省市会实现县乡级公务员财产公示”,赌输的代价则是“罚自己爬行一公里”。

  法学教授范忠信者,法律圈内素有其名,学养深厚,然此番以“一公里的爬行”让更多人知晓,实在令人唏嘘。表面看来,这是一次不经意的网络戏谑,在世俗社会诸多身份、职务之外,知名法学教授也是一位普通网友,私人化的履约方式,或许还透着些许趣味。

  然在这“一公里的爬行”之外,则是官员财产公开问题在政策层面的蹒跚学步与艰难探路。从法学教授一年前的乐观期待,与一年后的言出必行,可见学者对政治清明的期许与谏言。“爬行近两小时,中有停息,掌膝渗血完成”,这是一次赌约的实践,似也预示了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改革推进的难度与坎坷。

  事关公职人员的财产问题,除了在申报、公示、公开等选词上继续斟酌、考究之外,应当说,无论是公议平台,还是政策层面,过去的一年都不乏阶段性的进展。2013年11月,中纪委网站刊文解读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着力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2014年初,中组部表示,将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重点抽查中包括4类重点核查对象:拟提拔人员、后备干部人选(重点是厅级)、群众举报对象等其列。

  与宏观层面的艰难推进相较,法学教授赌约的严肃性亦丝毫不显逊色。其所期许的官员财产公示的改革方向,非但不是不可能,而且已为区域实践所证明,具备极强的可行性。之所以选择县乡级公务员的财产公开为试点(这同时也是以往包括新疆阿勒泰地区、江苏淮安、浙江慈溪等地试点的思路),其一是看重县乡层级作为中国政治治理的基本面,其所具有的普遍影响力与现实可控性;其二则同时考虑到了改革推进的难度。具体到年份的预期或许未必准确,但学者基于反贪腐乃至更广泛的中国治理,对其演进逻辑和方向的信心,却并没有研判上的失误。

  公职人员的财产公开与监督议程,是中国政治转型无法绕过的关键一环,甚至与其他诸项改革不断建立起了关联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昨日,有媒体刊文比较多国公职人员养老金问题,得出“公务员养老金待遇较普通人为高”的结论,《新京报》官微旋即刊出图文,对相关国家的官员财产公开与监督情况做分析,对应得出了的结论耐人寻味——就是那些养老金高的国家,公职人员的财产公开要求同样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行“官邸制”,中纪委官网日前发布的解读文章同时也指出,“官邸制的运行需要具备两个前提:对官员现有住房情况进行梳理和建立官员住房信息公开制度,引入民众监督”。

  应当说,具象化的教授赌约,看起来是输了,但却与庙堂的个中努力遥相呼应,一定程度上成为民间与官方互动的一缕别样插曲,至于困顿抑或讶异,则是公民个体和国家终将面对的现实。任何一项改革进程,其之所以最终能成为社会成员的普遍共识,当然首先是因为问题的问题及其严重性,但同时也得益于包括学者、公民、舆论在内的公共表达,不停地喊,以各种方式发声、勇于表达,为决策者革故鼎新营造社会氛围。对包括“一公里爬行”在内各种形式的公共表达方式,社会应当抱以更多的善意、宽容与理解,这是公民对国家的良好期许,同样在印证着一个逐渐走向正常化的国家,其社会肌理与权力运转显现出的艰难成长。

  爬行的一公里,于学者而言,非但不是斯文扫地,倒是倾注了许多对国家和社会演进的殷殷之心。这样的公民表达方式,会成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推动力,与官员财产公开的“最后一公里”跋涉同步,也与这个国家的深化改革同步。“革自己的命”难,阻力也大,但再难也要走下去,而且有理由相信:国家层面的制度推进,会超过学者爬行的速度。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爬行能否倒逼官员财产公示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