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嘞!锵菜刀!磨剪子嘞!锵菜刀!”这样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在城市里已经很难再听到了!如今,满街都是各式各样的大小饭店,宾馆酒楼。然而,许多厨师常常会因为想找个好的磨刀师傅而犯愁,一些老厨师也纷纷感慨,掌握传统的磨刀技艺的人已越来越少了。老丁就是长春传统磨刀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坚守者之一。(图/文 新文化报 白石)
磨刀的老者名叫丁立发,68岁,山东潍坊人。由于家境贫寒,10岁就辍学在家开始跟父亲学磨刀,16岁时,父亲用捡来的废木料给他做了把长条木凳和一个工具箱,加上几块磨刀石他便出徒单干了。如今68岁的老丁练就手艺50多年,也时有感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手艺也逐渐被先进的机械所替代。
早上7时许,丁大爷收拾好工具准备出门。
丁大爷穿上大衣,如今的老丁年纪已近7旬,骑自行车已经骑不动了,每天靠着一个旧摩托出行。
初春的早晨,长春的气温也有零下20度。丁大爷正在路边磨刀。1970年3月老丁只身一人来到长春闯荡。起初,对长春的街路很不熟悉,出门磨刀时经常迷路,有时很晚才能找到家。磨一把刀3毛钱,收入很少,勉强维持生活。
老丁回忆说,1990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里出现了一些小饭店和市场,磨刀的顾客也逐渐多了起来。那时磨一把刀价格也涨到了1元钱,但从事磨刀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生意也不好做。找活一直都靠奔走于大街小巷,自己磨坏了多少双鞋老丁都已经记不清了。
一张热油饼是丁大爷在冬日里经常吃的午餐。
多年来,老丁常用的磨刀石就有七八块,表面粗细均有,“没有粗的磨不薄,没有细的磨不快”!
渐渐地老丁也有了不少“回头客”,磨刀的价格近两年也提高到了4元。不用每天再四处找活干了。图为丁大爷正在给几个老顾客打电话。
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大小饭店,经常会出现老丁的身影。大家给他起了个亲切的外号叫“丁大磨”。对于磨刀匠的手艺,附近一些小摊贩介绍说,这些年来,老丁已经和大家成为了朋友,他为人实在,干活一丝不苟,有的顾客感觉刀磨得满意,给其5元钱都不让回找。
丁大爷顶着寒风在户外磨刀。
几十年来老爷子最信任的还是这些石头和自己的这双手了。
多年的户外工作,丁大爷的双手已伤痕累累。
磨刀后,把刀面上的污垢擦除,这样的动作每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
中午11时,丁大爷在路边吃面条,这就是他的午餐。
清晨,零下20度的气温。桂林路某饭店拐角处,丁大爷正在路边磨刀。
这套磨刀工具,已经陪丁大爷度过了40个春秋。
晚上7时许,劳累了一天的丁大爷走在回家的路上。
多年的户外工作,丁大爷得了严重的风湿病和关节炎,早晚都要吃上一些止疼药。
晚上8时许,丁大爷拿出当天的收入数了数,老伴在一旁给他披了件外衣。对于老丁的将来,老爷子说,没想过啥时候不磨了,我会一直磨下去!丁师傅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收几个徒弟,免费把自己的手艺传授下去。
腾讯图片《中国人的一天》(微信号chinaoneday),真实生活,点滴记录,展现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投稿或来信可以发送邮件至:1311211184#qq.com (发送邮件时请把#改成@)
文章来源腾讯新闻,建议下载腾讯手机新闻客户端浏览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中国人的一天】城市里的磨刀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