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中国人的一天 腾讯 165℃ 评论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固东镇的荥阳村是个仅有100多户人家的古老村落,这个小村庄因其有着上百年制作油纸伞的历史而名扬滇西,有着“油纸伞之乡”的美誉。而郑映海正是“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从8岁时开始帮助家人制作油纸伞,至今依然固守着这一古老的传统行业。(图/文 郝亚鑫)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在青石砌成的墙壁下,89岁的郑映海拿着毛笔沾上彩色原料,一朵朵山茶花正在他的笔下盛开着。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制作油纸伞需要经过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10多余道工序,郑映海也重复了近90年。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郑映海的部分工具整齐地挂在自家木房的墙上。一把纸伞有短骨和长骨,不但要先把竹子一根根剖开削好,还要再一枝枝钻洞,相当耗工。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郑映海制作油纸伞的伞骨。他说把他做的伞骨组合起来,还能恢复成一截完整的竹子。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从前做伞是为了生计,现在已经成为了习惯。”郑映海边说着,边从柱子上拿下钻子熟练的捆在腰间。通过细线缠绕拉动钻头,郑映海用“拉二胡”的姿势,在薄薄的伞骨上打出一个个均匀规范的孔。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郑映海在伞骨上打出一个个均匀规范的孔。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先用松树在土机床上旋转做成伞头,用锯开齿,然后把伞头与伞骨连接眼用线穿接起来,固定在伞把里,再配上有开放和收缩的小开关,接着把竹片削成的伞骨用线固定在伞头上,之后把牛皮纸粘裱在伞面骨上,最后是绘画、上油、晾干。这一切,都是由郑映海一人完成。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从山茶花、荷花到梅花、树枝,尽管已经上了年纪,郑映海却能够稳稳地在油纸伞上设计出独特的图案。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油纸伞制作到一半时,需要在太阳下晾晒。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郑映海在自家门前的巷子里制作油纸伞,村里会做油纸伞的现如今只剩下4位老人。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郑映海的老伴晒太阳时,帮郑映海拿着一把未完成的油纸伞。据郑映海说,当年也是由于自己的“手艺”,老伴才嫁给了自己。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老人家的房屋上晒着的玉米。由于油纸伞行业的萧条,家中的三个儿子虽会这门手艺,但还是以农活为主。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油纸伞作为生活用具的角色已悄然隐退,而它的艺术欣赏价值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郑映海老人从柜子里拿出自己一直珍藏的一本证书,这是固东镇为老人颁发的“文化顾问”证书。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几名年轻人在晒伞的地方玩耍。机械化生产的油纸伞由于制作速度快、价格低,且轻巧耐用、图案精美、色彩艳丽,占据了旅游工艺品的市场,远销海内外,而对于传统的手工油纸伞,郑映海说:“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我不能动了。”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虽已近九旬,郑映海对这份手艺的热情并没有消退,“每个人都和我说不要让这份手艺失传,现在我把我的孩子们都教会了。” 打开一把新制作完成的伞,郑映海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老人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这门老手艺能像剪纸、中国结一样,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腾讯图片《中国人的一天》(微信号chinaoneday),真实生活,点滴记录,展现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投稿或来信可以发送邮件至:1311211184#qq.com (发送邮件时请把#改成@)


文章来源腾讯新闻,建议下载腾讯手机新闻客户端浏览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中国人的一天】九旬油纸伞传承人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