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关注这些也能捞出好片

知乎日报 307℃ 评论

除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关注这些也能捞出好片

图片:WiNG / CC BY

香港电影金像奖之外,香港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电影节?它们的业界影响力和质量如何?

知乎用户,編輯/流行文化寫手

先从定义上来梳理一下。香港金像奖不是一个电影节,它是一个工业奖,很多设置都参考了工业奖的典范-奥斯卡。电影参选的条件里面很重要一条必须上映。它的评选过程也很注重整个工业的价值观。比如要拿最佳导演奖,香港电影导演会的会员们,他们的投票,对这个奖的归属几乎起很决定性的作用,最佳摄影,那么同理,票的权重很大部分来自香港电影摄影师协会。当然,影评人的投票也有用,前提是,只要你是金像奖协会邀请投票的会员。在整个颁奖期间,协会是不会特地向民众开展入围作放映的,他们只是收集业内意见,然后总结结果,并颁发。

可电影节不是。比如常常有人拿来和香港金像奖相比的台湾金马,看似两个相近,实际上差很远。金马的评审人数相对金像奖来说,少太多了,几乎是一种审美意见的收集。金像奖几乎是集结电影工业里面几个大工种协会的专业意见,金马奖只是每一年邀请一些相关的工作者和影评人,来密集看片,密集讨论,得出结果,颁奖。这个流程,和康城(内地名戛纳),柏林,威尼斯类似。他们希望吸引每一年的文艺片,以及注重电影文本质感的片,参与进去,不见得要公映,(甚至很多电影根本没法公映),它只是一群人集中在一起,邀请每一年的一些电影来举办展映,选出结果的。欧洲的三大影展更可怕,他们甚至要求,如果你要参选,就必须在影展首映。当然因为他们是顶级影展(电影节),电影人和电影公司都愿意这么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分很多个层面来讨论了。

我们可以分成几类:评选但不展映的奖,评选又展映的奖,展映但不评选的电影节来讨论。

评选但不展映的奖,每年可以当作香港金像奖前哨战,其中有导演会颁发的奖项。这个奖不太开放给公众,是香港电影导演协会每一年的聚餐时颁发的,其性质是导演协会的会员投票选出当年他们认可的最佳导演,最佳新演员,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影片。刚才讲了,导演会的会员,也就是金像奖投票的会员,而且在最佳导演这个类别占比重很大,所以基本上他们颁发的导演奖,八九不离十就是当年的最佳导演。同理有编剧家协会的最佳剧本,他们也是聚餐时颁发。这些奖项虽然没有那么正式的颁奖典礼,但是传媒仍然有机会获邀参加。

另外反其道而行之的,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每年颁发的奖。评论学会的会员都是影评人,(他们是真的影评人,不会写枪稿,不会做水军,不收红包)也许观点和普通观众就不太一样,他们特别注重电影的文本,导演的思考,剧本的写法等等,所以他们的选择相对来说,是香港电影类奖项里面即本土,又文艺的。(这文艺不等于清新,大家可以搜索一下过往他们的颁奖结果)。这个奖很特别的一点是,并非采用报名制,是会员们主动从每一年的发行名单中逐个讨论,逐个投票的,因此相对来说,每部电影的机会比较均等。工业奖项,大作还有注重宣传的电影永远机会更多一些。

对想了解香港电影的一般观众和爱好者(是啦,我知道数量不多)来说,知道这几个奖项的提名,足够你把每一年值得留意的香港电影都看到了。还有一些奖项,也有红毯和明星访问,及颁奖环节,相对来说也许都有人为因素,如果你喜欢明星,喜欢娱乐圈八卦,也还是可以都关注的。那些奖项都会有大明星入围,你注意到一定不难,就不再挨个挨个说了。

此外,也有一些完全不商业的奖,我随便提一个,比如香港艺术发展局做的鲜浪潮短片奖,是鼓励香港本地年轻的影像创作者参加的,那些短片很难会有公开放映的机会,至少内地能看到的机会相当相当少,入围作品会上传到 YouTube,但这个网站内地不存在嘛。

另外,香港电影投资会,每年会召集大家投剧本参选(HAF),以鼓励本地+东南亚地区的剧本创作,很多编剧想写不是很商业化的故事,或者故事一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开拍,都会参加这个奖。这个奖入围的剧本,日后很有机会拍成电影,不过,基本从入围,到拍成电影,历时四五年很常见,比如 2015 年放映的《哪一天我们会飞》和《踏血寻梅》这两部戏,都有明星担纲,(比如且不限于:杨千嬅,郭富城)这两个剧本都有入围香港电影投资会的 HAF 电影项目,哪一年入围的呢?2011 年。

又评选,又选映的影展,有亚太影展。不过这个奖的提名范围比较广,选拔规则比较难以量化,对工业没有什么太多指导意义,不过因为名字历史悠久,所以还会继续办下去,不过已经不是五六七十年代那么重要了。

对影迷来说,香港真的是大中华区的一个福地。没有审查,每年大大小小放映的电影节数不胜数。最大的应该是香港国际电影节,它的放映影片之多,几乎是香港之最了。三大影展每年的赢家,以及年度修复的经典电影,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每年电影节主办方都会出一本放映节目手册,基本就和一本杂誌一样。在电影节的那段日子里(三四月),影片是密密麻麻上映,可以把你看到虚脱。如果你是上班族,是绝对没有可能看完香港国际电影节当年的所有节目的。不只因为片多,而且很多放映时间可能互相影响,每一年拿到电影节手册,我都要花两个小时安排电影节的行程。最后往往只能看十部左右。

其他还有各个国家在香港的文化机构或使馆,为了宣传自己文化发起的电影节。比如法国文化协会在每年年底(就是现在啦!)发起的法国电影节,今年选了六十部法国片来放映(但这个比起香港国际电影节还是不够,可见国际电影节片该有多么多!这几年平均每年 200-300 套电影),除了年底,每年五月还有一个 French May,不只电影,还包括音乐,美食,展览,五月的电影数量相对比较少。同理当然还有德国电影节,义大利电影节,西班牙电影节。由于产量问题,这些电影节每年的片量就少一些,十几二十部不等。

当然也有注重亚洲电影的电影节,也是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办的,叫做香港亚洲电影节(巧不巧,也是现在)主力邀请每年亚洲各国的电影参与,量比欧洲各个组织办得大。此外还有夏日电影节,动漫电影节,纪录片电影节(似乎有好几个),LGBT 电影节,犹太文化电影节等等。感觉要总结完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务了。大致如此先,我想想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城市发现 · 香港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除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关注这些也能捞出好片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