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的今天,王小波辞世。这个令人惊异的写作者开始走向公众视野,大概自他离世起始。人们发现他的杂文讥诮反讽,他的小说天马行空,他讲道理的方式居然跟当代流行作家大不同,字里行间流露特立独行的智趣。其妻李银河说,喜欢王小波的人是喜欢他的自由精神;也有人称王小波为“自由知识分子”,这不仅与他作品里表达对自由的一贯向往有关,当然也与其经历相关。16年来,王小波的书一版再版,他的思想有专人研究,他的“走狗”越来越多。但自由主义,特立独行,并不是他的全部。“王小波”已成了自由的符号,符号“王小波”身上还负载了太多常识:“最大的弱势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人只要争得了论是非的权利,他就已经不战而胜了”——至今来看,仍不过时;仍有必要,一再言说。
2013.4.11纪念王小波逝世16周年
王小波历史照片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生前最后一封电子邮件是发给在美国的好友刘晓阳。内容是告诉他:自己要出一本杂文集,他的邮件中写道: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第二天,王小波便去世了。半年之后,《沉默的大多数》于当年10月出版。
2007年美院学生创作了一尊王小波纪念裸体塑像,并引发了“王小波该不该裸”的争论
艰难成名路
1984年,王小波去美国留学,那时妻子李银河已在东部的匹兹堡。虽然在王小波家人和朋友看来,他是个没什么物欲的人,但是钱的问题和与钱有关的挫折感,正是从留学生活开始对他有比较强烈的困扰。他在李银河的介绍下,认识了许倬云。对王小波来说,这是千里马遇伯乐。他第一次在《联合报》得奖的作品《黄金时代》就是由许推荐的。正因为这次获奖,使王小波的生活出现了转折。《黄金时代》得了奖,但最开始在香港是作为色情文学出版的,书名为《王二的风流记》,封面上是一片青翠山林中,一个陈清扬躺在地上,一个王二站着,两人都是裸体。
王小波的成名路是艰辛的。他希望《黄金时代》在中国大陆出版界出版,但用他的话说“一本书的出版比写作更加艰难”。赵洁平后来成为王小波第一位在大陆公开出版小说集的责任编辑。《黄金时代》正式出版以后,却没有正规发行渠道。那期间,王小波和赵洁平总是推着自行车,后座绑两捆书,到各小摊、批发市场去推销。前几本白送,后面再收钱。为了推销,李银河甚至还请了些评论界名家组织一个研讨会。1995年王小波再获《联合报》奖,但小圈子的赞美始终没有拉动市场的销量,《黄金时代》直到他去世前都没卖完。
而《青铜时代》、《白银时代》在赵洁平手里攥了两年也无法问世,1996年冬天,王小波终于找到花城出版社同意出版发行《时代三部曲》。他同时考取了货车的驾照,对朋友说:“有天实在混不下去了,就靠这个吧。”[]
刚结婚的王小波和李银河
王小波留下了什么
王小波去世后,这位写作者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有人把王小波称为“自由知识分子”,正如李银河所说,喜欢王小波的人是喜欢他的自由精神。这不仅与他作品里表达对自由向往有关,也与他的经历有关。1992年,他辞职成了自由撰稿人,在当时,自由撰稿人是一个新生事物,多少带有一种对体制的背叛意味。王小波用他短暂的生命给世间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在他死后热潮席卷而来。16年来,他的书一版再版,他的话被反复引用,他的思想有人专门研究,他的文风成为一种流派,他的追随者越来越多。当然,有很多人认为王小波的名望是炒作的结果。但正如李银河所说,人们喜欢王小波,首先是喜欢他的自由精神。炒作是人为的,但时间不吃这一套,一个人写的东西能保留多长时间,谁说了也不算,还是要时间这个无情的法官来决定。(资料参考: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
1936.4.14刘志丹之死:意外战死还是政治谋杀
刘志丹领导下参加陕甘革命根据地斗争的部分指战员合影
《东方红》最早是歌颂刘志丹?
在1928年到1933年间,饥饿席卷了中国西北部,土匪蜂起,军阀横行。陕北是当时中国最贫穷、落后而且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刘志丹就出生在这里。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他“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惩奸除恶的天鞭”。民间为了纪念刘志丹,有不少民歌。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杂文家吴有恒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篇《〈东方红〉这个歌》《岭南杂文选》(花城出版社1991年第1版)文章披露,《东方红》曾是歌颂刘志丹的。
资料图:刘志丹
刘志丹死亡存疑
1927年国民政府分共后,刘志丹深入陕甘边区。次年发动渭华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同年6月,率革命军进入陕甘边界的兰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1929年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和中共陕西省委候补委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陕西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兼第二支队队长。不久,反帝同盟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任总指挥。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任军长。开辟了陕甘苏区。
长征中,毛泽东在报纸中看到陕北有“共匪”的新闻后变决定赴陕北,率领不足1万人。陕北当时拥军0.6万,刘志丹等原陕北领导人被当时的中共北方局派出的陕晋省委领导逮捕,毛泽东到达陕北,解救了被逮捕原陕北地方领导人,在陕北站稳了脚跟,把部队置于以毛泽东为军委主席、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的领导下。刘志丹获释后,毛泽东安排他负责组织和指挥新的红二十八军。1936年2月,他奉命率军东征。4月14日,刘志丹在战斗中牺牲,年仅32岁。但是关于刘志丹死亡的原因有不同的说法:有人开黑枪打死刘志丹,他是死于政治谋杀。毛泽东的题词中说:“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到底是什么“意外”,细节已无从了解。
康生把《刘志丹》打成反党小说,习仲勋等受牵连
小说《刘志丹》冤案
在刘志丹牺牲26年后,一部以他的生平为内容的长篇小说被定为反党小说。罪状是——剽窃毛泽东思想。陕北根据地是在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刘志丹通过武装斗争,创立了红军和农村根据地,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和井冈山一样的路。小说把陕甘苏区写得太好了,就是和中央苏区分庭抗礼。康生还未看到这本书就认定“是为高岗翻案”。一条“毛主席语录”出来了:“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刘志丹曾经的亲密战友习仲勋、贾拓夫,还有弟弟刘景范受到牵连。1967年贾拓夫被整死在郊外,刘景范入狱十年,小说的作者刘志丹的弟媳妇先是被关在一个地下室,1970年开除党籍,劳动改造。其后,《刘志丹》小说案最后升级为“彭(德怀)、高(岗)、习(仲勋)反党集团”,时而定为“西北反党集团”,更多的人被牵连。炎黄春秋曾刊文称,甚至曾经给刘志丹弟媳妇采访时带过路的陕北老百姓也被打死了好几个。对这些冤情,刘志丹不可能知道了。[]
1950.4.13遇罗锦离婚案何以受到全民大审判?
婚姻法实施后在农村里自由结婚的风气已很盛行
1980:“感情破裂”允许离婚了
1950年4月13日,《婚姻法》诞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也是第一部婚姻法。急于出台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妇女的权益,把妇女从旧道德、旧伦理关系中解放出来,“禁止重婚、纳妾、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在这个背景下,50年代中国曾有过一阵离婚潮,部分女性获得“解放”。
《婚姻法》有协议离婚程序和诉讼离婚程序外,却并无关于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的规定。随着60年代以后社会风气的全面左转,离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个人的离婚理由一旦公开提出,立即就会被戴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标签,还会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前途。所以,1966-1976这十年间,全国离婚率极低。当时的家庭,即便感情出现裂痕,甚至一方偷情出轨,再怎么哭闹,也不离婚。
到了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新《婚姻法》,将“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准予离婚的法律根据。这个特色规定的出台,无疑是应对社会家庭伦理关系形势的需要。但在现实生活实际操作中,没那么容易。当时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遇罗锦离婚案,引发了思想界、文艺界的大震动和大讨论,成为当时人们瞩目的焦点。
遇罗锦与第三任丈夫
遇罗锦离婚案
文革中因“出身论”而牺牲的遇罗克为读者所熟悉,遇罗锦便是其妹。
1966年,遇罗锦“因言获罪”,被判劳教三年,后到河北临西县插队落户,因生活所困,嫁到一个富裕的农村,和一个毫不相识的人结了婚。4年后离婚。离婚后的她迫切想回到北京,于是通过关系认识了一个有北京户口的工人蔡钟培。顺利结婚后,她回到了北京。但这段婚姻同前一段一样,“由于缺乏精神生活、由于生活情趣不同,在夫妻生活上,始终不和谐”。遇罗锦第二次提出离婚。然而丈夫不同意。他认为她忘恩负义。给她上户口,找工作,还为遇罗克的平反跑了许多地方。“没有爱情”只是一个借口,把他当一个回北京的跳板而已。
遇罗锦在1980年3月号《当代》杂志发表《一个冬天的童话》,描述了文革期间她的第一段婚姻的不幸与精神上的苦闷,对真正爱情的热切盼望,以及为什么自己要离婚——。把她的不幸归结到文革及极左思潮,引来无数同情。外界对这桩离婚案讨论也不断升温。当时负责离婚案的审判员党春源借恩格斯的话“如果说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道德的,那么只有保持爱情的婚姻才是道德的”,判决两人离婚。理由:感情不合。
此案到现在还不算完,蔡钟培提出上诉。上级法院发回重审。1981年,更换了审判长的法庭重新判决仍判离婚,但强调遇罗锦见异思迁才导致婚姻破裂;对原审判员提出批评。同时,舆论界的风向也主要转向为对遇罗锦的批判。新华社内参甚至以《一个堕落的女人》为题,谴责遇罗锦的私人生活。遇罗锦后来结了第3次婚,但这次婚姻还是以离婚告终。(资料来自网络综合)
“秦香莲上访团”
文革时期离婚证
“感情不和”离婚不那么容易,有的还得经过全民大审判。但从另一方面来说,1981年新规实施后,当年的离婚率还是上升了。1983年,还出现了“秦香莲上访团”,联合在全国妇联上访。这些女性在过去的岁月里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可这些丈夫纷纷借助新《婚姻法》中的“感情破裂”一条,提出离婚,不要糟糠之妻了。官司最终打到中央,在中央领导人的过问下,36个“陈世美”没有一个在当时离成婚。但在10年之内,他们全部都离了。
2013.4.14青海玉树地震3周年
才珍拉姆,13岁,地震时她被石板压在废墟下。54小时后获救。获救时脸上满是惶恐。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40秒,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其后发生一千多次余震。2010年4月21日零时至22日零时,举国哀悼。截止2010年5月30日18时,经青海省民政厅、公安厅和玉树州政府按相关程序规定核准,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难,其中已确认身份2687人,无名尸体11具,失踪270人。已确认身份的遇难人员:男性1290人,女性1397人;青海玉树籍2537人,省内非玉树籍54人,外省籍96人(含香港籍贯1人);遇难学生199人。
2010年4月21日,一位重庆卖报人将一朵菊花摆在报纸上。当天,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各地举行哀悼活动。
根据审计署2012年发布的报告,截至2011年10月底,青海省共收到社会捐赠资金99.32亿元,还发现了2.78亿元建设资金闲置未发挥效益、部分项目施工质量未达标等问题。玉树地震两周年之际,仍有数千灾民住在帐篷。今年1月,青海玉树州居民邢萍实名举报玉树灾后重建强拆居民住房,黑幕重重等有关情况。邢萍称玉树重建过程中因强制拆迁,致62岁玉树居民巴桑拉毛深受刺激,进京上访过程中自焚。
1865.4.9美国南北战争结束
南北战争老照片
1865年4月9日,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
这场战争直接起因是美国南部十一州以林肯于1861年就任总统为由而陆续退出联邦,另成立以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的政府,并驱逐驻扎南方的联邦军,而林肯下令攻打“叛乱”州。
南北战争老照片
此外,酿成这场大战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1851年出版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清末大翻译家林纾把此书意译为《黑奴吁天录》,出版后风靡一时)描述了美国南方黑奴的苦难,揭露了南方奴隶制的野蛮,激发了美国北方废除奴隶制的强大呼声。林肯总统称斯托夫人为“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而1857年斯科特诉桑弗特这个司法大案也被认为是引发南北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美国最高法院裁决黑奴不是美国公民,并以违宪为由废除了旨在限制奴隶制扩张的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这个判决不仅从宪法高度维护了奴隶制,而且激化了本来已尖锐对立的南北争执,堵塞了以妥协手段解决南方奴隶制问题的道路。
此次战争造成约750,000名士兵死亡,平民伤亡人数不详。奴隶制度在美国南方最终被废除。南北战争之前,美国是由四个截然不同的区域组织组成的国家,并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统一主权的国家,联邦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各州之间的契约和自愿组合。应当说,是南北战争和林肯创造了一个新美国,创造了一个统一主权、统一政治制度和统一立国精神的崭新国家。
2012.4.10 中共对薄熙来立案调查
薄熙来
201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同时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同日还宣布,薄熙来妻子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已被移送司法。2012年9月28日,薄熙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薄案何时开庭至今无消息。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历史七日谈 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