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本周,美国橄榄球超级明星辛普森涉嫌杀人案迎来审判结局,引致全球媒体关注。辛普森被判无罪,令此案成为整个20世纪美国社会最具争议的大案之一。不少人认为,腰缠万贯的辛普森重金延请的律师团队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陪审团。然而事隔多年,人们惊奇地发现,美国警方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致使呈庭证据无法令人信服,而“疑罪从无”是西方社会基本的法治精神。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曾说,犯罪逃脱法网与政府的非法行为相比,罪孽要小得多。霍姆斯此语,不无警示作用。
1995.10.03 “世纪审判”辛普森被判无罪
辛普森与前妻
1995年10月3日,美国西部时间上午10时,辛普森案裁决即将宣布,整个美国陷入停顿。总统克林顿推开了军机国务;前国务卿贝克推迟了演讲;华尔街股市交易清淡;长途电话线路寂静无声。数千名警察全副武装,如临大敌,遍布洛杉矶市街头巷尾。CNN统计数字显示,当时大约有1亿4千万美国人收看或收听了“世纪审判”的最后裁决。
陪审团的裁决结果是:辛普森无罪。
橄榄球超级明星O.J.辛普森(OrenthalJamesSimpson)涉嫌杀妻案震惊全美,最后的裁决无罪,堪称20世纪美国社会中最受公众关注,也是最具争议的世纪大案之一。
1994年6月12日深夜11点50分,在洛杉矶市西区邦迪街,一条名贵的纯种日本狼狗狂吠不已,爪子上沾满血迹。这使一对散步的美国夫妇心生疑惑,便尾随这条狼狗来到一座西班牙式高级公寓楼前,结果发现了一男一女两具鲜血淋漓的尸体。他们吓得魂不附体,立刻报警。
辛普森杀妻案中的三个主角:辛普森(大头像者)、受害者辛普森的前妻、受害者辛普森前妻的男友
大批刑警赶到现场后,证实被害的白人女子35岁,名叫妮可,是黑人橄榄球明星辛普森的前妻;被害的白人男子25岁,名叫戈德曼,是附近一家意大利餐馆的侍者。两人皆因利刃割喉致死。凶杀现场惨不忍睹。警方在现场搜集到的证据使他们开始怀疑辛普森就是凶手。
辛普森1947年生于旧金山市的黑人贫困家庭。与乔丹等著名黑人球星不同,辛普森对赞助黑人活动毫无兴趣,热衷于跻身富有白人的高尔夫球俱乐部。为了“脱黑”,他甚至不惜重金聘请语音校正专家,反复练习,改掉浓重的黑人贫民区口音。1977年,辛普森与白人女子妮可·布朗(案件被杀者)一见钟情,不久便抛弃了第一任黑人妻子。再婚后,妮可怀疑他在外面有“二奶”,还曾多次打电话报警,指控辛普森对她拳打脚踢。两人离婚后,辛普森被指想重温旧梦,且嫉妒前妻与其他男子来往。
在警署审问和抽取血样之后,辛普森开始筹组“梦幻律师队”,请来了几位美国顶尖的律师,组成豪华阵容。6月17日,根据现场血迹化验和DNA测试结果,检方决定立案起诉辛普森。警方要求他上午10点准时投案自首,但辛普森却突然失踪了。是要逃跑吗?
辛普森在法庭
警方在加州高速公路上发现了辛普森的白色野马车。全美各地电视台突然临时中断节目,画面一律为现场直播警方追踪野马车;辛普森最终同意与警方对话,愿意束手归案,但要求回趟家,和孩子打声招呼。白色野马车在直升机和数十辆警车“护送”下开回了辛普森的家。警察将他押上了警车。
既然如此,那为何辛普森最终被判无罪呢?
依照美国法律,作出判决的唯一依据只能是证据。该案件没有目击证人,只有一些间接的证据。在美国的司法体制中,仅仅依赖间接证据就把被告定罪判刑绝非易事。必须要有一系列间接证据相互证明,构成严密的逻辑体系,排除被告不可能涉嫌犯罪的一切可能,才能证实案情。除此之外,美国是司法公开的国家,不仅刑事审判对公众开放,而且重大刑事案件的原始档案,如法庭记录、起诉书、证人供词、审问笔录、旁证材料、法医鉴定书、检方和辩方律师的开庭陈词和总结陈词等,在结案后都要全部对公众开放。根据已公布的辛普森案档案,陪审团之所以判定辛普森无罪,与警方和检方在办案和起诉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使呈庭证据无法令人信服有直接关系。
尽管有很多迹象表明辛普森涉嫌杀了前妻,但陪审团依然判决被告无罪。有人说,美国的司法制度是“宁可漏网一千,不可冤枉一人”。
警方提取的现实脚印及辛普森的鞋比对
斯大林执政时期,一起恶性杀人案发生后,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下令限期破案。在发往各地的通缉令中附带3张摄自不同角度的嫌犯照片,一张正面,一张左侧面,一张右侧面。一周之内,相貌酷似照片的3名嫌犯同时落入法网。酷刑逼供之下,三名嫌犯都“如实”招供了罪行。
注重程序公正不一定总是导致公正的审判结果,有时抄家搜查、刑讯逼供反而有助于及时破案、伸张正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认为:罪犯逃脱法网与政府的卑鄙非法行为相比,罪孽要小得多。在他看来,政府滥用权力和司法腐败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整体危害,远远超过了普通犯罪分子。[]
1990.10.2 广州机场被劫持飞机连撞两架飞机 导致128人遇难
飞机相撞
很多人可能都忘了这个仅仅发生在23年前的重大事故。
1990年10月2日这天,一架由厦门起飞往广州的厦门航空波音737型8301航班2510号客机,于早晨6时57分起飞,机上有机组人员9名、乘客93名,乘客中有内地人、港澳人士和外国人。飞行途中,坐在16排D座上一个青年男子,突然离座冲向驾驶舱,以引爆炸药威胁,将机组人员赶出驾驶舱,只留飞行员驾驶飞机,要求把飞机飞往台湾。
这架飞机南飞两省后,已经存油不多。飞机只有驾驶员一人操作,驾驶员提出油料不够了,可以飞往香港加油,再飞往台湾或境内外任何机场。民航区域管制室同意飞机到香港加油,并与香港空中管制部门作了联系,机上百余号人命悬一线。
但是,这位青年劫机者不同意在香港的机场降落,并威胁说若在香港降落即爆炸飞机。他硬要飞机"饿着肚子”继续长途跋涉去台湾。但波音式飞机不是滑翔机,2510号飞机又是个庞然大物,以当时的油料状况,即便在广州上空再盘旋几圈都困难。驾驶员迫不得已,只好在广州白云机场紧急降落。
事故现场浓烟滚滚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劫机者对驾驶员施以暴力,致使飞机失控,偏离跑道。当年(1990年10月8日)《广东公安报》描述了惨案发生的情景:2510号客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数圈之后,在主跑道的北端着陆。这时本应向前滑行,停在机场南面。然而人们却看到,它在车跑道上高速滑行了1080米后,突然向右偏离主跑道,呈颠簸摆动状态,然而从斜刺晨穿过草坪,向停机坪直冲而来。
刹那间,它冲向了前面不远处那架西南航空公司波音707型4305航班2402号客机,其后轮撞掉这架飞机的机头。
事故现场
不远处正停着一架上海航空公司的波音757型3523航班2812号客机,该机已上了118名旅客。被劫持的2510号客机却朝它冲来,前、后轮撞在它的机身的中上部,致其拦腰折断,引起左翼发动机脱落,油箱起火。
这架被劫持的客机此时在强大的惯性力量的推动下,朝东西方向飞行了300米,坠落草地,连续翻滚,然后解体,分成四块,爆炸燃烧,出现四团大火,像火球一样在草坪上翻滚。
幸存者从机上走下
事隔多年,参与救援的亲历者周晓辉回忆,“没到过现场的人绝对无法想象那种惨烈和震撼”,“汽油味、血腥味浓浓地弥漫在机场上空,三架出事的飞机像三堆废铁占据着机场,死难者的遗物散落一地。”武警官兵在出事现场,把惨不忍睹的遇难者尸体从飞机的残骸中,一具具地抠出来放好,又一具具地抬上车运走。由于出事的时候很多乘客被困机舱,所以武警战士们得钻进被烧得黑糊糊的机舱里挖扒尸体。“很多被挖出来的尸体都是不完整的,一具、两具……尸体被排在跑道上,第一行排满了,第二行,接着第三行……”
一连串的惊险镜头,导致两架飞机被毁,一架飞机严重受损,共导致128人死亡,52人受伤。事后调查组查明,劫机者名为蒋小峰,是一名逃犯。(资料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维基百科)
1950.10.3 苏联支援中国成立人民大学:新政权急需培养干部接管
刘少奇在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
1950年10月3日,北京铁狮子胡同一号院子,这里曾经是满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袁世凯的总统府在这里开张、段祺瑞的执政府设在此处。这天,原段祺瑞政府大楼的西侧,搭上了一尺多高的木板戏台,主席台上坐着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刘少奇、朱德、教育部部长马叙伦,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吴玉章,还有苏联顾问等人。台下是数千名师生——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届开学典礼。
从战争年代步入和平时期的新政权,它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出一大批接管上层建筑的管理干部。1949年6月,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秘密访苏时向斯大林提出:我们想请苏联政府建立一所专门的学校,它类似于过去的中国劳动大学,来为新中国培养建设和管理国家和企业所必需的干部。(沈志华《关于1949年刘少奇访苏的俄国档案文献》)。斯大林的反应是积极的,他回复说:“这是好事,有困难,但可以办。”斯大林提出,可由苏联提供专家和教授,帮助中国建立一所建设人才和管理干部的新型正规大学,学校就设在北平。毛泽东同意,复电刘少奇“中国大学设在北平,由苏联派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会场
这所由中苏两国首脑商洽并根据斯大林的建议设在首都的大学,有了一个响亮的校名:中国人民大学。
校名有了,要开始招生。各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对人民大学生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劳动英雄、生产模范和生产中的积极分子、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以及有管理经验的职员。为了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一批管理干部,大批的调干生走进这所人民的大学。调干生个个都是根正苗红——其中一项条件是,必须有3年以上党龄。有位领导干部带了自己的警卫员来上学,警卫员到校后就在人大警卫班担任了工作。
不少学生的年龄比教师还大。下面坐着的一些调干生还带着“老八路”的作风,上课时翘着脚,下了课跟老师要烟抽。
在与苏联专家合作中,严格贯彻刘少奇的指示:只要与苏联专家发生矛盾,不管中方人员对苏联专家理论的反驳是对是错,扁担总要打在中方人员身上。因此,处理好中苏关系的责任,都系于中国一方。
华北大学又有了新的政治使命,有一个响亮的校名:“中国人民大学”
1950年秋,人大已经有了41个教研室。公共课教学的方式,完全照搬苏联大学的教学模式。除了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和基础课,大部分课程都是在苏联教材或苏联专家为人大编写的教学大纲和讲义的基础完善而成的。
在这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的经费占1950年全部教育经费的1/5。来这里上学的学生不用交学费,人大师生仍然能像战时一样,享有供给制,供给制虽然没有工资收入,但能够保障师生食宿无忧,能够安心学习和工作。
1953年,华北工农速成中学,合并到人大附设工农速成中学。一连串响彻全国的名字,在这里注册,他们中间,有创造“郝建秀工作法”的纺纱女工郝建秀、战斗英雄周天才、战士作家高玉宝、劳模杭佩兰等等。
这所大学里的年轻人被一个时代所羡慕,当时流行的一首歌中唱道:上大学就要上人大。(资料参考:看历史、新华网等)
1965.9.30 印尼“九三零事件” 几十万华人被屠杀
1965年,在苏哈托与总统苏加诺的权力斗争期间,印尼爆发反共浪潮。
1965年9月30日-10月1日发生的“九三零事件”引发了印尼历史上血腥的大屠杀,时任印尼总统的苏加诺由于倾向共产主义阵营,被支持西方的苏哈托推翻。陆军战略后备部队司令苏哈托少将组织了随后在全国策动反共大清洗。事件除了导致大量共产党员被杀以外,大量华人被当作共产党员处决。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5年底到1966年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约有50万人被捕,25万多人被杀。而国际媒体估计的数字要大得多,《伦敦经济报》称死者达100万。当时流经雅加达的梭罗河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尸体,河岸被血污浸染。遇难的不仅有共产党员,还有他们的亲属甚至同情者。大量华人被迫离开印尼。
1965年10月少将苏哈托(左)与印尼总统苏加诺的一名警卫在一起。
1950年中国与印尼建交,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最好的时候”。1956年万隆会议召开,印尼境内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如火如荼。印尼总统苏加诺,他支持共产党、亲近新中国。1961年访问中国时,毛泽东还赠送了一副自己亲笔题名的齐白石真迹。
然而印尼国内局势的复杂程度远超出想象。1959年,矛盾开始恶化,印尼境内开始出现排华浪潮,在西爪哇、苏拉威西岛和苏门答腊岛等一些城市出现一些针对华侨的暴行:打、砸、抢、烧。
1956年10月2日,毛泽东主席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
1959年底,一向对中国友好的总统苏加诺被迫签署了“总统10号令”。大批华侨被剥夺土地,赶出乡村,离开几代人辛苦经营起来的家业,住进集中营。1961年,在两国外交不断的交涉中,这起排华事件渐渐平息。甚至到1965年,中印两国之间高层互访依然频繁。
1965年“9·30”事件,苏加诺被架空,上台的苏哈托几乎将仇华发展到了更强大的地步。于两国建交第2年设立的新华社雅加达分社,因写了很多报道反击,被印尼士兵火烧了分社。1966年4月1日,新华分社接到关闭的命令,全部回国。次年,两国宣布断交。
1990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但8年后,又一场大规模屠杀的排华骚乱再次重创了印尼华人。
1974.9.29 贺龙被迫害:断水40多天 未留救命药
毛泽东授予贺龙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对所捏造的“罪状”予以否定,对贺龙予以平反,恢复名誉。但《通知》中留有“把贺龙同志的问题搞清楚也是必要的”和贺龙是“病故”的错误说法。1975年,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贺龙骨灰安放仪式。1979年,中央指示对贺龙在被迫害到死亡期间的医疗经过情况进行调查。1980年3月24日,由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牵头的联合调查组提出结案报告,指出“贺龙同志完全是被林彪、康生、江青一伙残酷迫害致死的”。中共中央据此再次发出为贺龙彻底平反的决定。
文革爆发不久,贺龙便被打倒。他被排在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彭德怀之后,要被打倒的第5位人物。林彪和康生诬陷贺龙准备推动“二月兵变”,企图推翻毛泽东,又指国家体委是“贺龙的独立王国”,“混进了大批叛徒、特务和走资派”。贺龙夫妇成了造反派的攻击对象。不堪忍受的贺龙偕夫人薛明、儿子贺鹏飞偷偷搬进了周恩来那。但9天之后,贺龙夫妇就搬走了。
贺龙与妻子
他们的生活每况愈下,伙食越来越差,饭里掺着沙子,还连续40多天被断绝供水。贺龙是个糖尿病人,需要多喝水,很多时候每天仅提供一小壶水,渴到实在受不了时才喝上一小口。贺龙和薛明原来住在山上,看管人员借口住房暖气破裂,无法修理,要他们搬家。搬到山下后境遇就更差了,贺龙身体虚弱,终于病倒,被送进了北京卫戍区某医院。遵照林彪、江青一伙关于“医疗为专案服务”的方针,医生非但不给贺龙认真看病,反而诬蔑说:“此人狡猾,不能排除‘诈病’可能。”在一次化验时,贺龙不慎将小便倒在瓶子外边,被一个护士骂得狗血喷头。1969年1月15日,“贺龙专案组”向医生下达指示:“尽量用现有的药物,维持现在的水平就行,也不要像对待好人那样对待贺龙。”
1975年贺龙骨灰安放仪式
1969年6月9日,贺龙终于被迫害致死。在逝世前的半年多时间里,一次血糖也未给检查。
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讲话,再次指示要为贺龙平反。他说:“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呢。”“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林彪一面之词,所以我犯了错误。”
1974年底,在贺龙追悼会上,周恩来一进门就大声对贺龙妻子薛明说:“薛明,薛明,我没保护好他啊!”说罢,76岁的周恩来老泪长流,并向贺龙鞠了7个躬。(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贺龙传》当代出版社、《共和国元帅:贺龙的非常之路》)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4次阅兵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开始。毛泽东宣读完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后,阅兵式开始。全体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检阅。朱德总司令身着戎装,在聂荣臻陪同下,乘阅兵车检阅了陆海空三军。
开国大典上,参加庆典的人民群众和接受检阅的人民解放军方队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阅兵。因没有经验,负责组织阅兵的同志感到压力很大。杨成武、唐延杰带领大家,查阅中外历史上众多资料,并到处求教。刘伯承曾在苏联留学,目睹过苏军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他详细向杨成武谈了阅兵的具体细节和注意事项,说:“阅兵无非就是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陈毅直截了当地说:“组织阅兵不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吗?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老百姓看看,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军队。”
第二年,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国庆前夕,战争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然而中国政府不仅成功地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还利用阅兵成功地向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战争动员。国庆阅兵结束后19天,中国军队就奉命开赴朝鲜。
从1949年到1959年,每年国庆都举行了阅兵,共举行11次。第12次阅兵则是在1984年国庆,国庆35周年集会;其后,在1999年和2009年分别举办了第13次和第14次阅兵。
*版块说明:《历史七日谈》每周四刊出;网易新闻客户端为您撷取历史上的今周,几个人物和他们的一些人生细节,重温往事,重怀旧颜;本期为历史上的9月29日-10月6日。*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历史7日谈 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