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南归 张永群
一
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家里是开酱菜厂的,他常跟我们说,“我从来都不吃我家产的酱菜,太脏了!”这周开始的时候,一则消息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他——央视新闻节目《24小时》制片人王青雷称“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报道内容”!
因为在“仅自己可见”的微博里,批评央视回避法律原则,“新闻准则被权力一再强奸”,王青雷被指言论违反央视管理规则,以离职收场。在告别央视时,王青雷希望留下一些“真话”给这个时代。请允许我再次将它们重复一遍,毕竟现在的社会缺少真话,你我太需要听听真话了:
我在中央电视台十年,见证了这个国家媒体从令人尊重到遭人唾弃的十年。人们现在再提央视,在‘CCAV’的戏谑中,带有一丝不满的嘲讽。有了新大楼、有了新设备,有了全国全世界的记者站,并不等于我们拥有了一切,我们所逐步丧失的是公信力和影响力。
我们每天最大的工作就是竭尽脑汁地用各种办法和说辞,把媒体人应该做的选题想尽办法获得领导的批准,然后再竭尽全力地在走钢丝的同时不给领导找麻烦。
我们希望报道、应该报道的选题,被一次次地驳回;我们希望发出的声音、应该表达的态度,被一次次地天折。“基本上你们觉得该报和想报的,就是不能报的。”——对于新闻人来说,这是一种多么残酷的、逼仄的现实啊!
……
@记者刘向南:国外同行是因为不说真话才会失去工作,国内同行则是因为太爱说真话才会失去工作。挣扎着做新闻,是当下国内一些真正新闻人的宿命。
“同为天涯沦落人”,方能有着一样的苦衷,说起来,都是满纸心酸文啊。
“真话”毫无意外地招来两个群体在网络平台的博弈,文章被一再删除,又被一再发布。
王青雷对节目标尺的比喻也引起《环球时报》不满:“如果把一个节目办成销量第一、令人不齿的《环球时报》……不担心总有一天我们会被时代所唾弃吗?”
最能代表这份报纸特色的“环球时报评论”官微批评王青雷用“令人不齿”踩《环球时报》以证明其高尚。
@环球时报评论:标榜自我道德近年成中国媒体人的时尚。我们也一直讲求真,但微观真未必宏观真,短期真未必长远真,我们追求一种大“真”。
@环球时报评论:他(王青雷)也说环球时报销量大。环球时报的每一份报纸都是读者自己掏钱买的,不存在任何摊派。
这倒确实有别于那些打着“党和人民喉舌”幌子强制摊派发行的某些大报,也不同于全国电视台同步转播的“最受观众喜爱”节目新闻联播。
@胡锡进:环球时报现在成一面镜子了,很多想出名的小牌公知都出来照一照,为自己在舆论场上混化妆。欢迎。
巧合的是,任志强刚刚评价过这位总编:他经常说些连自己都不信的话,他没有自己的思想。我没骂他,只是认为你不要像墙头草。
可见,要想坚持自己想说的,是多么艰难。好在还有人坚持,“为了有一天能推开房门走出樊篱。”我们需要向他们致敬!
二
其实,做墙头草的并非不想说真话。
从“外国小伙扶摔倒大妈遭讹”到“老外骑无照摩托撞大妈”,如果舆论场可以视觉化,人们会看到一组在狂风中齐刷刷东倒尔后又西歪的画面。
“彭宇案”开始,“摔倒的大妈”就带着一股危险的气息钻入人们的刻板印象中。“是扶还是不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声音发出。本来这样的故事已经很难再调起大众传播胃口,但“讹人大妈”增加了“老外”元素后,效果明显不同。
本周二,《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大妈遭讹诈》,图片上的中年女子在文中被描述出,东北大妈“瘫软倒地不起”、“死死拖住”、“死命撕扯”和外国小伙“被急哭”“衣服被撕烂”“不得不付1800元”的细节,让爱国网友群情愤慨,除了要急忙将自己与“低素质的中国人”撇清关系,怎能容忍这种在帝都将国人颜面丢到国际上的丑事?
A:有时候我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可耻”。
B:还是那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C:碰瓷大妈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了。
D:看,这就是国人的劣根性,建议以欺诈罪论处。
@#¥%……&*
评论员关开亮说,“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所属的群体做了不光彩的事,谩骂和指责就成了第一反应和最有效、直接的‘洗罪’方式”。
此时,最具调侃揶揄且能为国人争回颜面的无疑是这条:东北大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逼着外国人签下不平等条约的民族英雄。
然而,事情在一天内完成了180度逆转。凤凰网率先改口,《“老外扶中年女遭讹”独家追踪:女子确被撞到并受伤》。很快,《新京报》微博跟进,“老外驾无牌摩托车撞人后,用中文辱骂被撞者”。晚上,北京市公安局官博发布调查结果:外籍男子无驾驶证,所驾驶摩托车无牌照,在人行横道内将中年女子撞倒。
“外国活雷锋”摇身变为口吐京骂的“外国痞子”。东北大妈也很快出现在媒体上倒尽酸水。国人又找回了自信,并且能底气十足地做到义愤填膺了。
A:我们有义务还大妈清白,也希望每个人不要失去对别人的信任,对社会的爱。
B:媒体太没有职业操守了。
C:哈哈哈,我就知道这事会反转,那些忙着反思的自卑狂自虐狂们被打脸了。
D:擦!外国小伙演技真高,说哭就哭,洋垃圾滚出中国。
@#¥%……&*
时评家们也站了出来,开始分析“为何群众更愿意相信中国人讹人”,表示“为媒体人应有的职业底线深感害臊”,然后话题过渡到了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讨论。
堪为经典的或许是《钱江晚报》这句:我们不确定昨天的“下午版”就一定是最后的真相。
时隔一天,新闻热点榜单上,《小女孩电梯里摔打婴儿》就将其取代。“电梯恶童”出世,网友又开骂了。
“将小女孩拉出去枪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好在这次有人说,“我要吸取教训,再等等真相。”
三
小时候,校长会在学生大会上用喇叭喊,“XXX是个好同学,大家都要向他学习!”然后,我和小伙伴们都抻长脖子想看看这位被表扬的同学到底长啥样。
本周有篇帖文《离开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被新华网称“广为传播,引发共鸣”,取得了同样效果。但这篇通电全国的好文在传播中被署有不同出处,作者成谜,出处成谜。
张艺谋导演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国。
深陷“超生风波”,@艺谋工作室发声。
@艺谋工作室:很多网友问张导,为什么十多年前退掉美国绿卡?我们也问张导这个问题,他一时无法作答,只是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也是中国人,而且无怨无悔。
@艺谋工作室:张艺谋与妻子陈婷的确育有两子一女。近两年来,有别有用心之人接连炮制“三四个女人,七八个孩子”,“还有若干私生子”,“一个孩子奖励一千万”等虚假信息大肆散布。对于谣言的始作俑者,我们正在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并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依然躲在幕后的张艺谋没有因为这套爱国逻辑赢得谅解。
@新华视点:张艺谋的回答是在转移焦点,超生违背国策,与是否移民是两码事。甚至有网民点评张艺谋式“神逻辑”,本来可以移民国外想生几个就生几个,但我冒着超生的风险也要让他们做中国人——我超生,但不移民,所以我爱国。
@新华视点:一封“公开信”先道歉再问责,一份“统一回答”号称以超生不移民来证明爱国,这到底是在道歉,还是在以道歉之名兴师问罪、开脱罪责?这就好比一个人做了坏事,却想用有人做了更坏的事儿而自己没有来标榜自己,这错认得恐怕谈不上诚意。
一直以来,因为没有对传言回应,张导得了“葫芦娃他爹”的称号。并有网友以张导历年作品为素材,创造调侃漫画。
问:你究竟有几个老婆或情人?
答:金陵十三钗
问:她们目前在哪?
答:十面埋伏
问:你现在担心什么情况发生?
答:秋菊打官司
问:她们逼你结婚怎么办?
答:有话好好说
问:怎么让他们相安无事?
答: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
问:为什么生那么多?
答:一个都不能少
问:你是怎么评价自己的?
答:英雄
本周,迟迟找不到张艺谋的相关机构终于有底气了。
@无锡滨湖发布:张艺谋、陈婷违法生育事实已查实,三个孩子均属非婚生育。
让计生办纳闷的是,江苏省在2009年给新生儿上户取消必须有准生证的要求,但张导的三个孩子在2009年前出生,“没有我们的盖章他们何以在陈婷户籍所在地上了户口。”
倒是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民警承认,属于特事特办,“发现了孩子的父亲是个名人,特别谨慎,立刻向上级主管部门做了汇报,把所有资料上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无锡市公安局),由他们办理了相关的上户手续。”
网友多么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特权啊!不过@连岳认为“张艺谋“超生”不是特权,是维护自己的基本人权。搞不懂这点的人,就会是举报尚未被纳粹抓捕的犹太人。”
他似乎没有看到,网友们之所以盯着张艺谋的裤裆,关注的不是超生,而是法外之地,超生背后的公平。
四
尽管《环球时报》在英国首相卡梅伦中国之行第二天发表评论,称因为接见达赖和在香港双普选问题上说三道四,舆论尤其互联网上的声音很难对他的到来表现出热情。但微博给了卡梅伦一个机会,就像美国白宫的“许愿网”一样,中国网友在这里与外国首相又写了一个年度“剧本”。
有网友形容,这是“国外元首纷纷响应‘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会议精神。”大伙也对习大大开微博再次表示了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
网友的数万条评论被集锦传播。就在大家猜测卡梅伦离开中国后,是否还会继续使用微博时,“英国首相”在6日晚间更新,向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表示哀悼,“我的心与他的家人、还有南非及全世界生活因他的勇气而改变了的人同在。”对于后者,国内媒体铺天盖地追忆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经的光辉岁月。
网友设问,“曼德拉如果生在中国会怎么样?”
出品:“亦捂亦拾”工作室
出品人:梁鸿兴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告别央视 以讹传讹 张导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