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多年前,在广州北郊爆发一场民众抗英事件,后来被载入教科书,“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三元里因此闻名。事实上,在当时的三元里,当地人有的抗英,也有的在援英,援英者被斥为“汉奸”。同样在教科书里,《六个墨水瓶》描述了列宁在狱中的生活细节种种,现在来看,列宁被囚禁的时代却是沙皇俄国对待政治犯最宽松的时期。而在沙俄监狱里受到优待的列宁,后来与斯大林创建了古拉格劳改营,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在苦痛中死去。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能够回到起点,重新见识历史丰富多彩的另一面。
1841.1.27鸦片战争中的“汉奸”们
三元里抗英油画
1841年1月27日,道光帝向英国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广州城北三元里爆发了一场民众抗英事件。在清军节节败退的战争中,这场孤独的胜利被广为流传。还被载入当代历史教科书。教科书(人教社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2003年6月版)中这样写道: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随着史学界对鸦片战争研究的深入,三元里抗英的一些说法被认为是夸大的,并非事实。具体表现在:1,抗英歼敌二百多人的说法严重夸大;2,中方文献中记载斩获英军军官严重夸大,有的军官当时并不在广州。3,三元里事件主要由士绅组织,各种示谕和檄文也是出自他们的手笔。4,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战斗发展趋势也被夸大。有说法称,若非劝解,民众完全有可能消灭广州城北的英军。(茅海建:三元里抗英史实辩证)
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三元里抗英虽有意义,但作用有限。而事实上在三元里,有不少人“抗英”,也有很多人“援英”,这是少为人知的。三元里一地,就有1200名“援英者”被搜出。
当局斥这些援英者为“汉奸”。这些人,多为与英国贸易有联系的中国商人和苦力。林则徐禁止与英商贸易后,“无籍游民”偷运粮肉蔬菜可以获得五倍于平时的利润。若提供情报,每纸卖银二十元。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向来受人歧视的农民,这时也纷纷把蔬菜衣食卖给英军。
不仅仅在三元里,两次鸦片战争中,都有众多的中国民众为英军以及后来的英法联军服务。道光皇帝下令各地查获“汉奸”从严发落。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清朝承认战败。如何处理“汉奸”还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条约中有一条专门针对“汉奸”的条款: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1968.1.21青瓦台事件:朝策划刺杀韩总统
中央日报登载的青瓦台事件
1968年1月21日,朝鲜派出一支31人的特攻队,秘密从朝鲜边境摸境进入韩国地界。混进青瓦台(韩总统府所在地),目标是杀害韩国总统朴正熙。特攻队进入青瓦台外围一千米近距离内,与韩国警察发生近身枪战。此过程中朝军27人被击毙,1人被捕,1人自杀。韩国军方认为剩下两名已逃往朝鲜。
这是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朝鲜发动对韩国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突击行动。据说这桩事件的朝鲜当局,从1967年6月起就秘密组训了这支特攻队。这些人接受射击、柔道、跆拳道、刺杀、剑术、剑术、格斗、地形分析学、一般战术课程等。1968年1月,朝当局还复制了一处与青瓦台完全相同的建筑,进行士兵模拟演练。充分熟悉青瓦台官员所在的位置,内部构造等事宜。
然而,再完美的计划,付诸实际行动都有可能发生与预期截然不同的结果。特攻队经过5天的行军抵达青瓦台以北约一公里处,被警察哨卡人员拦下盘问,31人穿着韩国军服,声称系韩国反情报队人员。哨卡警察不敢阻拦,遂放行。但不放心,打电话向上级报告。警察署崔姓署长心中起疑,当即指挥部下,沿路追赶。随后双方发生枪战。崔姓署长身中三枪当场毙命。此间,还有多位平民死伤。
消息传开,韩国当局惊骇不已。韩国方面为了报复,亦组建部队企图暗杀金日成,但终因两方局势渐趋缓和而放弃。金日成声称青瓦台事件是朝鲜人民军的“极端主义者”所为,他根本“毫不知情”。
值得一提的是,受此事件影响,台湾岛蒋介石父子也交代台军召集一连串检讨会议,研商大陆方面若如法炮制,台军该怎么应对危局。甚至在士林官邸内赶建了一座直升机停机坪,一旦发生变生危机,蒋介石及其家人,即可乘坐直升机立刻紧急疏散避难。
1940.1.22高陶事件
高宗武和陶希圣
1940年1月22日,香港《大公报》头版,刊出全部日汪密约,四行黑体巨大字标题:高宗武陶希圣携港发表;汪兆铭卖国条件全文;集日阀多年梦想之大成;集中外历史卖国之罪恶。
第二天,各地报纸转载,一时举国哗然,万民激愤。“高陶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高宗武、陶希圣在抗日战争初期追随汪精卫鼓吹“和平”运动,并于1938年随汪精卫出逃河内,其后又参与了筹组汪伪政权,以及与日本人的所谓“和平”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高、陶二人逐渐认识到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企图灭亡中国、汪精卫的所谓“和平”运动是彻底的投降与卖国。于是两人逃离上海,抵达香港。
高宗武与陶希圣离开后,汪精卫等人很快也得知了二人出走的消息。但由于陶希圣的妻子及子女都仍留在上海,汪精卫与陈璧君当时决定按兵不动,静观陶家举动。陶希圣二儿子陶恒生回忆,母亲欺骗陈璧君,声称带两个最小的孩子去香港将陶希圣劝回来,留下3个孩子。陈璧君答应。3人出走后,剩下3个孩子在万墨林帮助下,精心策划了一场心惊胆战的逃亡之旅。一同成功抵达香港。汪精卫惊慌失措。陈璧君更是失声称自己栽在一个“乡下女人”手里。
陶、高二人分别于1988年6月和1994年9月辞世。“高陶事件”的过程及其后高陶二人各自的人生命运,已见诸包括当事者在内的各种回忆资料,轨迹基本上是清晰的。有学者认为,整个“和平运动”,高宗武是始作俑者。没有高,根本不会有汪精卫出走河内的一幕,当然也不会有后来发生的一切。但在这一段仍然有疑团,有学者认为,还远未到对“高陶事件”做盖棺之论的时候。
1949.1.27逃往台湾的“太平轮”沉没近千人遇难
太平轮海祭现场
1949年1月27日凌晨,农历小年夜,“太平轮”搭载着无数逃离战乱,去台湾寻找“后半生”的人,沉没在了舟山群岛海外,仅36人幸存,近千人遇难。
“太平轮”是一艘由运输补给船改造而成的客轮。每周在上海基隆之间往返两趟。趟趟满员超载,船艄人多,一票难求,优先登船的都是上层人士。当天的太平轮上,就有辽宁省政府主席徐箴夫妇、琼崖守备司令部中将司令王毅、蒋经国密友俞季虞、《东南日报》社长陆淑影等国民党政要,还有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吴柏超。这些政要闻人,都没能活着到达台湾。
大公报登载的沉船消息
幸存者回忆,太平轮没有按时启航。它还要等待一批重要物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000多箱、东南日报社全套印刷设备、纸张及相关资料100多吨,同时还有一捆一捆的钢筋不断运上船,很快压得船身倾斜。有的人看着发慌,把船票给转卖了。
晚23时45分,同样满载物资的建元轮一头撞了上来。太平轮严重受损。15分钟后,海水从破损的前舱汹涌而入,轮船快速下沉。顷刻间,近千乘客抛入了大海。原本认为睡一觉就能到台湾,后半生过太平岁月的人们,不想却踏上了死亡之旅。
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浪潮中。1949年两百万人溃退到台湾,太平轮的悲剧只是其中一个小插曲。在中国每一个重要港口。类似太平轮这样在生离死别日复一日地上演,一松手就是一辈子。
许多年后,台湾女士张典婉得知家族中的故事里"有一艘太平轮",决定追寻这艘船,讲述那一代人的流亡。2009年,张典婉的著作终于在台湾出版。此前已被9家出版社拒绝。
1924.1.21列宁:被德国收买的革命家
德国明镜周刊2007年封面
2013年1月21日,是列宁逝世89周年。虽然在今天的俄罗斯,许多列宁的大型雕像被推倒。但仍有人在怀念他。不过众多史料已经证明,这位共产主义革命导师并非与大资产阶级势不两立,没有德皇威廉二世的帮助,就没有十月革命。
2007年12月出版的德国《明镜》周刊刊登了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副题则是《被收买的革命》。文章披露,俄共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与德皇串联,获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资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没有威廉二世出钱出枪,扩大革命喉舌《真理报》,列宁的武装政变绝无成功的可能。文章用大量证据证明,列宁想要颠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则要取得在东线的胜利。连数年以千万计的马克和后勤援助支持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德国外交部直到1917年年底至少为列宁支出了两千六百万帝国马克,相当于今天七千五百万欧元。
没有德国的支持,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就无法维持执政最关键的第一年,很可能也就没有苏联的出现、没有共产主义的崛起,也不会有古拉格数以百万的亡灵了。
列宁曾说过,沙俄帝国是各族人民的大监狱。在人教社的小学课本“六个墨水瓶”一文中,有意无意中透露出许多沙皇俄国末期政治犯人的囚禁生活细节。但其实沙皇政府对于革命者还是仁慈的。而在沙俄监狱里受优待的列宁却和斯大林创建了古拉格劳改营,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劳改营中从事繁重的苦役,大量的人犯在极饿、寒冷和病痛中死亡。
中国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后来我们知道了十月革命到底是怎样的一场革命。俄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曾是列宁的导师。可是十月政变使他看出了列宁残忍的一面。临终前他口授了一份《政治遗嘱》预言了俄国社会的基本走向,结果很多内容都得到了历史的证实。苏联解体后,这份遗嘱重见天日。[]
1919.1口罩:西班牙流感后变成公众用品
西班牙流感期间,人们被强制要求戴口罩
近日有媒体报道,因为北京的空气污染连日达到严重污染级别,催动口罩大卖。这一场景,让人们想起2003年SARS期间口罩的供不应求。当时甚至还波及到大洋彼岸,美国新泽西州不少华裔相继订购口罩寄送中国亲友。
事实上,口罩从医院走出来,变成公众常备用品是伴随着史上最可怕的传染西班牙流感来的。
1918年3月11日,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军营的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随后,流感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800万西班牙人死亡,这次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感”。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约20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
疫病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回溯口罩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历史。
往期回顾: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历史七日谈 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