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知道20130920 评新编“历史剧”《甄嬛传》

凤凰知道 凤凰新闻综合 294℃ 评论
第101期
  【导语】9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陶东风文章批评拥有众多粉丝的热门电视剧《甄嬛传》。文章将韩剧《大长今》与《甄嬛传》作比较,认为《大长今》才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认为《甄嬛传》中“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导致观众把不正确的生存理念带入现实生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道德只会越来越糟糕。”
  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可不是一件小事,问世已近两年的热播历史题材剧《甄嬛传》到底惹了谁?
  


  ●虚构的后宫情感大戏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本名吴雪岚,浙江湖州人,1984年生。)所著的畅销同名小说。由郑晓龙导演,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人主演,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
  小说原著背景是架空的大周朝,电视剧则将背景设定为清雍正时期,作为宫廷情感大戏,该剧注重描写“后宫女人”的真实情感,长达76集的剧集反映了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过程。
  这两年真正大火的电视剧可能只有这部《甄嬛传》。2012年初,《甄嬛传》在CDTV-1播出时,在成都地区的收视率最高时超过5点,“不仅排名电视剧第一,也位列所有节目第一。”
  前一段有网友在微博上搞笑哀嚎,“黑龙江台求你放过我妈,24小时滚动播出《甄嬛传》,我家已经一个礼拜没换过台了。”还有网友说现在每天早上叫醒他的不是闹钟,是嬛嬛。
  《后宫甄嬛传》在台湾也掀起一波又一波风潮,包括大小S、陶晶莹、琼瑶、SHE在内多位台湾艺人及作家表示喜爱之情,甚至明星在微博中用甄嬛体交流谐谑。剧中华妃冷冷说出的台词“贱人就是矫情”更成为了台湾观众朗朗上口的经典语录。
  据台湾媒体报道,第一轮首播结束后,又有3个电视台即将重播。届时3家电视台重播加在一起,每天将轰炸观众9小时。
  


  ●架空戏拍出正剧范儿,被誉为宫斗剧的终结篇
  “落地是为了接地气,安排在一个朝代,是为了让故事真实。”《甄嬛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正剧,但以郑晓龙为主的主创人员在历史细节上下了功夫。
  如皇帝用膳,桌上的一道菜动过三次以上,之后的几个月就不能再上桌;宫中嫔妃按照清朝的封号等级排位,嫔以上才有资格获得皇上赏赐而成为一宫之主,否则只能成为寄住的小主,剧中根据不同等级,妃嫔及其身边的宫女都有不同式样的服饰,告别了古装剧中宫女“千篇一律”的时代;后宫“先敬罗衣后敬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生存规则又将古代宫廷森严冷酷的等级制度展露无遗。
  编剧流潋紫透露,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搜集资料,“查阅过《宫女访谈录》,了解宫女们怎么吃饭、怎么穿衣……剧中有一场戏是华妃睡着了,她的侍女只能靠在墙边而不能躺着睡觉;皇帝和嫔妃行走路过时,太监、宫女必须面对墙壁;妃子们穿花盆底鞋,宫女们要穿平底鞋,不然走不快。我们在类似细节上做了很多功课。”
  流潋紫坦言,她开始不太理解电视剧为何如此精雕细琢,但郑晓龙坚持必须如此,“若要拍出有质感、让人称道的作品,这些小的细节非常重要,只有细节真实才会让观众相信是那个年代的事情。”据了解,剧中温实初的扮演者张晓龙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礼仪指导老师,《甄嬛传》拍摄时,他除了拍摄任务外,还有重任在肩——时时负责全剧礼仪和乐舞编排方面的细节。
  此外,郑晓龙在制作上也严格把关,“古装剧多在横店拍摄,远景镜头的故宫通常会带到后面的山峰,这不符合故宫的真实环境。我们注意到这一点,所以在后期制作中花了很大工夫将出现在镜头中的山全部抹去。”
  该剧自播出以来,口碑极佳,被称为宫廷剧的终结篇。
  


  ●《人民日报》文章:表现宫斗比坏是价值观问题
  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陶东风文章《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这样写道:
  “近几年流行的官场小说、宫斗剧就是这种社会风气投射到文艺创作中的一个结果。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主题是权谋:谁的权术高明谁就能在社会或职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好人斗不过坏人,好人只有变坏、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电视剧《甄嬛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甄嬛刚刚入宫时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简单纯朴的女孩,但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时刻受到以皇后为首的宫廷势力的暗算和迫害。经历了一系列惨痛教训之后,她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你必须学会比对手更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你必须更坏才能战胜对手。最后,甄嬛终于通过这种比坏的方式成功地加害皇后并取而代之,这就是《甄嬛传》传播和宣扬的价值观。”
  “大长今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同样受到恶势力的迫害,但她没有通过比坏的方式战胜后者,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做人原则。这样,作品的主题就是: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也许有人会说,《甄嬛传》比《大长今》更真实,因为生活就是只有学坏才能生存。且不说这种对生活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过于偏激,退一步讲,文艺作品也应该高于现实而不只是简单地复制现实。在评价历史题材作品时,最重要的标准还不仅仅是真实性标准,而是价值观标准。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导致观众把不正确的生存理念带入现实生活。”
  


  ●质疑其实在台湾来的更早,也更确切
  “立委”邱志伟指出,部分偶像剧的画面或对白应列限制级,以免影响青少年两性价值观,并以《甄嬛传》经典台词“贱人就是矫情”为例,质疑播出时“有没有消音?”、“NCC有没有在管?”
  “NCC主委”石世豪响应,若他在学校授课时,“不会在课堂讲这句话”。NCC官员表示《后宫甄嬛传》播出时几乎没接获申诉,若对话符合剧情脉就不会需要消音处理。
  女星白冰冰也忍不住一探究竟,不过看后,深深摇头提出看法。白冰冰说:“大家都说好看,说那些手段真的好过瘾,但一个皇上老说要上朝治国,剧中却多见他的夜生活,妃子为了各种目的,耍尽手段害人,我这把年纪了,看完还能把持,当是人生经验,人家来弄我时,我知如何防范,但岁数不到的年轻人,会不会也有样学样?”
  


  ●主创者:“后宫阳光灿烂,你这是什么意思?”
  《甄嬛传》的价值观并不是始于今天。
  2013年1月《甄嬛传》导演郑晓龙表示《甄嬛传》将被剪辑成6个电视电影,在美国的主流电视台播出。至于引进的缘由,郑晓龙说,美国公司认为《甄嬛传》在英语市场上也会有观众。在郑晓龙本人看来,《甄嬛传》之所以受欢迎,是因其传达核心价值观是正确的。
  早在2012年5月,郑晓龙就曾对媒体说,“很多人光看里面的勾心斗角,哪个片子没有勾心斗角,你表现后宫不写这些人的矛盾和斗争,把它写得一片祥和一片美好,后宫阳光灿烂,你这是什么意思?”
  “美国人拍了一个片子叫《末代皇帝》,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度到今天都能看出来,在我们国家古装剧、历史剧,甚至古装的戏说剧里,这种批判的色彩越来越少,以至于都没有。《甄嬛传》里力图表现这个,却有人硬把它混说成宫斗剧,我觉得太可笑了。”
  “这原来是一个情感故事,但电视剧却把情感的部分简单处理,因为我希望拍一个有历史厚重感的戏,体现出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对封建社会进行理性批判。近期的许多古装剧都是对封建社会进行歌功颂德,全部是王侯将相和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我觉得这是一种倒退,对于落后的封建制度应该持批判态度的,后宫的种种斗争和皇帝坐拥后宫三千佳丽的事情不应该被提倡。”
  “古代皇帝娶妃是为了延绵子嗣,这里面关乎皇族的兴衰,跟个人的情感没多少关系,现在的电视剧都把皇帝描述成痴情种子,这是不符合现实的。在后宫中不存在一枝独秀,只能够百花齐放,这里没有‘一夫一妻’或感情上的长久,因此过度渲染帝王如何至情至性并不真实,年轻人都被现在的电视剧误导了,拍这部戏就是要让他们看到真实的历史。”
  


  ●需要“报道者”还是“教导者”?
  陶东风文章写到:“如果任由一些人这样比下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道德只会越来越糟糕。要彻底改变这种犬儒主义的比坏风气,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诚信文化。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诚信文化也需要有载体,更需要靠人去躬行。在这方面,我们的文艺作品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除了加强维护诚信的制度建设,我们还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这种对文艺作品的评判和要求本身似有本末倒置之嫌。成功反映社会心理的文艺作品,如鲁迅的《阿Q正传》,它对人们心理的冲击是正面还是负面呢?它代表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有网友在讨论中认为,从一部电视剧反思和检讨道德环境的恶化,是小沈阳的裤子:跑偏了。把社会道德败坏责任推给一部电视剧,更是十分滑稽的事。
  有网友写道,“只是宫斗跟小老百姓关系确实不大,倒是希望领导干部们能认同和贯彻这篇文章的思想。另外, 我觉得甄嬛传满满正能量(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为啥教授看不到呢?还有,大长今被塑造成一位圣女,我都觉得她不用吃喝拉撒睡。”
  


  ●他们看待这部戏的态度值得参考
  退一万步说,即使是价值观真的有问题的文艺作品,也需要包容、正确的对待。
  台湾诚品网络书店就将《甄嬛传》DVD列为保护级,电视版《甄》剧列为普遍级。
  身为“甄嬛”迷又是人母的陶子说:“别因《甄嬛》红就只检讨它,台湾8点档有更多暴力、色情,要一并检讨。”她认为有家长陪同观赏更好,但剧中文言文太多,小孩也不一定懂,“每部戏有好有坏,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是否不该列为普级?“NCC传播内容处长”何吉森说:“若民众检举,再进行了解;先调带,再查阅过去案例,以法的观点,不保守、不激进、不扼杀创意并坚持保护儿少立场进行审查。”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凤凰知道20130920 评新编“历史剧”《甄嬛传》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