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是个坏孩子」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复杂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为什么说「读懂信托,就能读懂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规律」?
信托不能算是坏孩子,至少从业者基本上还都整天担心着兑付的问题,想着投资者的收益。
从实践看,信托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只是表象,实际上还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对此,可从下面三个方面探讨:1、项目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2、信托公司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3、行业监管。
1、项目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
相对于银行,信托业的优势在于资金运用方式的多样性,既可以直接发放贷款,也可以运用股权投资,权益投资等创新方式。这一优势决定了信托可以为许多不符合银行监管要求的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许多债权收益权、股权收益权等创新项目,和现在逐步推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有颇多相似之处。投资型工具会提高企业杠杆,加大信用风险,融资成本上升也属当然。
根据目前信托业一法两规,每个信托项目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与其他信托项目及信托公司固有财务隔离,亦与委托人(投资者)个人财产隔离。一般而言,信托的期限为 2 年左右,少数为 3 年。资产隔离与期限的确定性,使得信托公司必须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保障信托本金与收益的兑付,而且不能从其他项目或自有资金(项目爆掉托底的除外)弥补项目的流动性需求,在流动性上要求极高,信托公司所承担的相应流动性风险也扶摇直上,直接抬高了融资人的融资成本和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水平。
2012 年以前,信托公司曾尝试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约定由信托公司提供融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向信托公司出具承诺函或签署协议,约定在融资方无法偿付时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债权,实际上是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向信托公司提供担保。由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信用等级高,此类项目中投资者的收益就大大降低(融资方未必,因为其还需要将从投资者处节省的成本支付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由此可见,市场上投资者对投资标的风险和收益的定价,还是十分科学的。
2、信托公司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
虽然一法两规禁止承诺保本与承诺收益,但实际上信托业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刚性兑付。整体而言,信托公司自上一轮行业重整后的项目爆掉的很少,基本都由信托公司通过种种手段顶住了(关于这点,有兴趣的人可以研究下各信托公司年报,统计其自有资金投资信托项目的数额,这一科目中的一部分就是信托公司暗中接爆掉的项目的资金之所在)。一般而言,在这种情况下信托收益率应该下降猜对,但现实却不如此。
在此,必须考虑到信托公司自身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问题。信托财产的相互独立性,信托公司如果托底刚性兑付,也只能使用自有资金,或者最差时由股东托底,兑付的流动性风险会转变成信托公司的信用风险。而从资产规模上看,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从 3 亿元起。虽然现在许多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都增加到 10 亿元以上,财大气粗如平安信托已经超过 60 亿元,但相对于银行,体量还是太小。因此,一旦经济形势恶化,金融市场风险上升,遇到几个项目同时爆掉,大部分信托公司即使想刚性兑付也无能为力。
再如,去年中诚信托山西矿产项目爆仓,总额达 30 亿元。如果刚性兑付,一个项目就要了中诚信托的老命。这个项目有猫腻,监管者银监会也脱不了责任。要不是工行也有责任,参与刚性兑付,否则就好看了。
所以,刚性兑付只是表面,实际上大家对信托公司的刚性兑付能力一直存疑。对于投资者,没人能够判断 2 年后项目到期时的经济形势和项目风险情况,也不是每个项目都有工行这样的巨无霸介入,所以这个疑虑是很难打消的。
3、行业监管。
银行业毕竟不同于证券业,它的安危关系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基础。虽然政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发过文件(具体名称忘记了,哪位大侠提供下),表示过以后不会再买断投资者在银行及信托公司的存款和投资,但投资者依然认同国有银行和政府信用的捆绑。对信托业,投资者也是这么想的,但如前所述,相对于银行,信托公司还是不那么靠谱。所以,信托产品收益要高于银行存款收益。
从某种程度上,信托投资者也有责任。一遇到风险,就聚集于信托机构或代销银行门口,要求兑付,堵住人家大门,要求政府惩罚信托公司,造成群体性事件。面对这阵势,谁不怕啊。
证券业发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起落落,从一开始就没有说过政府担风险。相反,政府还挖坑埋过投资者(想想 327 国债事件),这些都强化了证券市场投资者“自力更生”的心理。
而信托业就不同。从一开始,中国信托业干的就是银行的活,是政府财政的小金库,和国家信用捆绑的紧密。最近一次整顿后,又赶上稳字当头,和谐无敌,信托机构和监管部门都没有足够的胆量不去保兑付。
前不久行业老大中信信托在湖北的三峡全通项目出事,中信信托表示不会刚性兑付,这本是一个改变行业囧状的好机会。毕竟中信信托不光财大气粗,还权势熏天,对投资者和监管者都有一定的底气。但不妙的是,这些底气首先震住了宜昌市政府,最终地方政府还是为这个项目买了单,中信信托保了兑付,全身而退。
结语。
信托坏孩子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复杂,所以拉拉杂杂说了太多,请各位指正。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信托是个坏孩子」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