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射进建筑里的光,可能是建筑师的「心机」

知乎日报 朴世禺 272℃ 评论

你看到的射进建筑里的光,可能是建筑师的「心机」

图片:Forgemind ArchiMedia / CC BY

怎么才能算用光线进行建筑设计?

朴世禺,好的事物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爆发力,而是稳定性。————??

前面答主基本把光的分类,光的进入形式,光的效果答全了,但看了一圈多数是建筑空间中如何表现光,较少谈如何控制光表达建筑元素。本答案试图从操作角度而非描述角度切入,简单谈两个关于如何用光照亮柱子以表现建筑师心中意向的案例。毕竟建筑归根结底是物质的,除了想做什么之外,更重要的是怎么做。

先是 Crematorium Baumschulenweg,德国柏林火葬场。建筑师力图使用厚重的墙体与楼板,粗壮的柱子,缝隙状的光表达空间的神圣性,为凸显这种神圣,建筑师希望做到柱子与楼板之间呈现脱离状态,仔细读图发现,柱子上方为单向梁,且做到只保证最低限度的梁宽以连接屋盖,而更重要的操作则与常规作图相悖,即所有柱子与其上楼板所留空洞偏心布置——柱子向南,孔洞向北——这一操作的意义在于,不仅最大限度隐藏了向南连接的单向梁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将南向光的入射量加大,使柱头位置在位于北侧的主入口观察时处于完全逆光状态,上部极端明亮且与楼板呈彻底脱离状态,加强了厚重屋盖的漂浮感受。各位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缺少这步偏心操作,柱子位于空洞正中间的话,最终呈现的效果与此相比其中的差距与遗憾。

另一个拿过来讨论得例子是 KAIT 工坊,太多文章提到其结构的复杂,其空间的通透,然而复杂的结构我们无法学会,通透的空间我们也难以模仿,但至少我们能从某些建筑操作来看石上纯也如何一步步将树林抽象表现的。与树林相似的是其强大结构知识支撑的柱位的杂乱与柱径的不同,然而与树林不同的却是所有柱均为长方形截面。这与光有何关系呢?答案在于树林中由于树冠形状及空气中湿气等等因素对光线的影响,不同树干的明暗与清晰度均不同,而抽象于建筑中,控制方向不同的扁柱柱身上影子的浓淡显然要比圆柱的影子表现性强。为了进一步加深这种影子浓淡的差异,其上屋顶的天窗也呈不均匀布置状态。以上这些相关光或影的操作配合超尺度的层高对于斜上方视线的引导,最终还原出了一个抽象的森林——若层高不够,余光无法斜向看到外面天空,也将无树林的感受;而若天窗布置极为规律,或所有柱子全部依照真实树林做成圆形截面,最终对于概念得呈现则将完全是另一个状态了。就好像下面这个车站加建,同样是杂乱的柱网,然而没有树林的感受,只让人觉得是个干净的亭子不是么?

能让人 Ah 的,某些可能会算是 Art,但到它们能被称为 Architecture 之间,隔着的或许正是这些操作吧。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你看到的射进建筑里的光,可能是建筑师的「心机」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