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 · 全世界,都开始发光发亮

知乎日报 Kissin OD 253℃ 评论

小事 · 全世界,都开始发光发亮

图片:《海上钢琴师》

那些当初被父母逼着上兴趣班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Kissin OD,实体制造企业的产品经理初长成。Oudi go digital!

六岁半开始学钢琴。原因是爸爸小时候没机会接受声乐教育,唱歌跑调,这事得在儿子身上改变。

三个月蜜月期结束之后,然后经历绝大多数琴童的故事——不练琴,罚站,小竹条打手心,保证下次练好。然后下周重复这个剧情。

二老真爱独子,舍不得骂。见我太叛逆,只是幽幽地问:要不咱不学了?那这钢琴怎么办呢。

还好熬过了小学,到了初中时候,不会打篮球的我居然能用乐器特长吸引下班花的注意!“她在看我诶”真是喜从天降。

逐渐爱上钢琴。高一考完了十级,继续跟着老师练一些古典作品集。不会忘记的是:

高三有了初恋女友,表白成功后第一次吃饭时候在西餐厅弹了李斯特的《钟》,服务员小姐姐给打了八折。

天生劲儿大,练八度进行时断过琴弦。报应也有,《月光》第三乐章跑动时指甲刮到了琴键间隙,一疼,低头发现琴键上一串血痕。

高考意外滑铁卢,和期望的差距让整个人许久憔悴不安。弹到《悲怆》第二乐章,突然嚎啕哭了起来,眼泪鼻涕流了半个键盘。乐曲辗转回到主题,又是光明,积极,向上。对呀,生命力哪有那么多悲伤的时候。

与钢琴也算是笑过哭过。

大学远离家乡,没有了琴房。却因为钢琴背景,有了 150 人合唱团指挥的经历,有了一帮学生会文艺部的朋友,有了音乐类社团的经历,代表学校第一次出国演出的经历。

申请季拿到一堆美帝学校的录取和一个在德语区的学校录取。既然那么多作曲家是说德语的,那么不如就去瑞士吧!一呆五个年头,但总有些旋律在脑里不会消散。造访了莱比锡的巴赫之家,萨尔斯堡的莫扎特故居,华沙教堂里肖邦的心脏安葬处,门德尔松故居、贝多芬工作地、海顿长大的城市、李斯特最后一场演出的剧场……也抓着这段时间,学德语考过了 C2 证。源于音乐和语言碰到了各种际遇。“Ohne Musik w?re das Leben ein Irrtum -- Nietzsche”

毕业工作,租了自己的房子,在苏黎世有了小小的安身之处。我从小说,希望有一天能够买一台自己的钢琴,渐渐这个事情真的就实现了。去年年底开始恢复规律练琴。

滑雪小镇的餐厅里居然有台上了年龄的琴,那一天有了比滑雪更开心的事。公司峰会时找到酒店角落的钢琴,吸引到了所有同事的注意和掌声。一直欣赏一位身边认识已久、独立、大气、聪明的妹纸,表白前后弹了 Hebe 的《小幸运》给她;她说,琴弹得真好,几年来你对就像家人一样温暖,我们还是继续做朋友吧。

一个滑稽的颤音休止。

钢琴之于我,是成长。"悲伤有它,喜悦有它,痛苦有它,欢欣有它。"像熟悉的笑容,从小背诵的诗句,桌前翻皱的书篇。从童年陪伴起来的旋律总能在之后的生活里找到共鸣。只要手指摸到琴键就有了伴,安抚与鼓励,初心不忘。

我不知道钢琴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直接收益,但生命每一个重要的决定和变化前后,都有那么一段旋律在指引着我,而且我确信,是向好的方向。

还有新乐章。


留言区总有同学问敢不敢上视频。惭愧,十年打鱼八年晒网。前几天意外在网络相册备份里找到了这段练习视频,录制于家中,十年前 2008 年 8 月 12 号。

高三前的暑假,练琴最勤奋的时间

2019 年 4 月,尝试上传个最近在练的曲子。Snow Halation, cheers!

雪花就像是四散的樱花花瓣一样吧

"相遇的瞬间,我的人生就改变了。所见所闻所感,目之所及全都开始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全世界,都开始发光发亮!"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小事 · 全世界,都开始发光发亮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