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种「胸前有毛的男人才喝的酒」正名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大众对伏特加存在偏见吗?
伏特加确实被误会得太深了,我虽有时饮伏特加但并非伏特加爱好者,对这种酒所知有限,请当这个回答是不吐不快的冲动之作吧。
一、Vodka与 Single Malt的距离,怕是不及天安门广场到人民大会堂
在蒸馏技术甫传至东欧时,当地人主要用蜂蜜酒、啤酒作为原料,由它们蒸馏出来的产物就是伏特加的原型。是俄国人还是波兰人最初创造了伏特加一词(俄语 vodka、波兰语 wodka)今人无法考证,但是俄国人的伏特加最初专指由谷物蒸馏而成的医用烈酒,不过随着时代变化“伏特加”逐渐与酒精饮品划上了等号。
不管采用何种蒸馏工艺、不管是否进行陈年或者用到何种容器来陈年,只要在蒸馏后使用活性炭、石英砂、或者你能够想到的任何中性的净化、过滤方式,但凡我们能想到的一切可做为蒸馏酒用的原料都可以变成伏特加。不过,这也就是现代人这么认为的,活性炭净化可是1780年才出现的,而在那之前二百多年“伏特加”一词可早就存在了!
咱们先不管 1780 年以前的伏特加是什么,您觉得在生产技术上 Vodka 与 Single Malt、朗姆酒、干邑、金酒甚至中国白酒有多大区别?只要不心痛钱、不怕麻烦,任何能够蒸馏的东西--就算是一支罗曼尼康帝也可以变成一份伏特加;您要说“罗曼尼康帝伏特加”不过是个幻想,改变不了伏特加较低级的品味,那么雪莉桶单桶50年陈的伏特加可是存在的哦。
有个答题者说:
真正的伏特加生产工艺和食用酒精工艺很像亲兄弟
那我们就看看真实的伏特加蒸馏车间是什么样子的。
下图是美国 Grand Traveller 蒸馏厂的蒸馏车间,比较典型的伏特加蒸馏器的样子,当然……也是比较典型的谷物威士忌、波本威士忌、黑麦威士忌、金酒、白兰地、朗姆酒等蒸馏器的样子(如果不理会各地的法规定义,麦芽威士忌也能用这个生产)。这家酒厂也生产金酒、波本与黑麦威士忌以及朗姆酒
下图是著名的苏格兰 Islay 麦芽威士忌蒸馏厂 Bruichladdich 的蒸馏车间,可见比较典型的麦芽威士忌蒸馏器,当然……也是比较典型的但如今基本被淘汰的伏特加、谷物威士忌、波本威士忌、黑麦威士忌、金酒、白兰地酒等蒸馏器的样子。这家酒厂也生产金酒。
烈酒爱好者们如果有机会去美国旅游、度假,不妨考虑选择一些风景优美的蒸馏厂去参观、品鉴、住宿呢,美国的烈酒蒸馏文化与它的精酿啤酒文化同样发达,在大型蒸馏厂之外的家庭式、作坊化的蒸馏厂众多,采用的蒸馏工艺从最传统到最现代的都能够见到,中、小型的蒸馏厂基本不会仅仅局限于生产单独酒种,因此一家厂的核心产品线里能见到伏特加、朗姆酒、金酒、白兰地(美国当地以苹果、梨子、李子等水果原料为主)、麦芽 / 谷物威士忌等酒类品种中同时有若干种在列(都是一套蒸馏设备生产出来的哦)。
读到这里如果还要拿伏特加与食用酒精说事儿,那么按照这个逻辑肯定能推论出单一麦芽、干邑、波本、金酒等酒种在生产工艺上与食用酒精也没什么区别吧!
我想到了这一步也许可以说“伏特加与任何你所知的任何蒸馏酒的距离,怕是还远小于自家的卧室到厨房"。
二、伏特加与食用酒精的差异,怕是类于生与死
伏特加与食用酒精的生产方式可是太不一样,虽然按照俄国人的口味偏好他们希望将伏特加做成纯净 N 次方,可是出来的玩意儿怎么看也不是酒精。
不谈那些加味、配制的伏特加,不谈药草、水果蒸馏出来的伏特加,仅论俄国人钟爱的“Moscow vodka”- 装瓶度数 40%abv 的黑麦伏特加,里面除了柔和的酒精类香气还有着极端纤细、淡雅的柠檬、柠檬皮、橙类水果的芬芳,这只是“Moscow vodka”的共性香气。再说口感、味觉表现,优质的伏特加绝不会有一丝浓烈、粗糙、割喉的感觉,能感受到的尽是柔和、甜滑。
鉴于伏特加 - 尤其是“Moscow vodka”的这种个性风格,如知友“翁达”所讲“方便调酒成为六大基酒的主力”。此外伏特加常见的饮法还有纯饮,冰镇或冷冻后香气疏、淡至极而口感稠、滑,酒体变得丰满,味觉满是甘甜,最适宜让人神清气爽、逃避暑热。
我在仲春至初秋的时候除非是作试饮笔记或者读别人的试饮笔记突然嘴馋了,否则绝不会主动碰威士忌、干邑、金与黑朗姆、中国白酒、加烈葡萄酒以及干红葡萄酒等口味重的酒,腻、滞、燥、心烦!干与甜白葡萄酒、香槟等非优质的入不了口,能够入口的又都是需要饮者耗费精神与它们沟通,完全无法图喝得爽快、舒畅。这个时节只有啤酒、伏特加、金酒、稠酒和碳酸饮料才能带给我最大的满足感。
饮伏特加绝不是为了体验极致的复杂度,它自有其他酒类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优点,喝它的人必有要喝的需要、它的存在也必有不可替代性,与时令合、与气氛合、与欲望合。
存放自己试饮笔记与分享文章的地儿: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给这种「胸前有毛的男人才喝的酒」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