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三个月就完结了,完结不了就停播,近年动漫怎么常这样?
图片:Fate / 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为什么现在的新番多是季番而以前的多是半年番?
这个问题实际上包括了几个不同的子问题。
问:以前(自 1960 年起)的电视动画新作是半年番(2 季度)比季番(1 季度)多吗?
答:是的。直到 2000 年前后,半年番都比季番要多。
问:现在(2014 年)是季番比半年番多吗?
答:是的。因为 2014 年刚开始,2013 年还有作品没播完,我们还是以 2012 年为例。2012 年,季番的数量大约是半年番的 3 倍。
问:这个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是在 2008 年。记得那一年发生过什么吗?雷曼兄弟、次贷危机,这些关键词应该可以帮你想起来。
问:为什么之后投资方选择了季番而不是半年番?
答:因为金融危机后都怕了。请看下面的说明。
我收集了日本维基百科上面所记录的电视动画数据(日本のテレビアニメ作品一覧),结果如下。数据上少于日本动画协会公布的数字,因为日本动画协会的统计还包括了真人节目中间插播的动画之类的作品。
下图中,13 话(含)以下为 1 季度,26 话(含)以下为 2 季度,38 话(含)以下为 3 季度,52 话(含)以下为年番,年番以上为长篇,只有 1~2 话的为特别篇。
你可以看到,实际上动画制作的数量整体上是一个上升的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并没有季番的身影。主力是半年番和年番。
季番的抬头,是在 1997 年之后。因为这个时期,是深夜档开放的时期,OVA 市场都开始向电视平台转移。可以说,原本的 OVA 在那个时期,大量转变为了深夜档动画。
下面一个图可以有更直观的感受。
实际上从 1960 年起,2 季度的半年番数量一直颇为稳定。到了 1997 年左右,迎来了深夜动画的爆发期,动画的整体数量都在上升,而一季度的作品数量上升得很快,几乎算是从无到有了。
到这个时期,2 季度的作品依然是稳步增长,数量的变化趋势和整体动画制作数量一致,没有太特别的地方。
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半年番都比季番要活跃,不能简单就归为“季番成本更低、风险更低”。
直到 2006 年前后是最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也是 2000 年后日本电视动画的最高点,这个时期的作品可以说是鱼龙混杂,粗制滥造的作品相当多。2006 年之后,实际上就是泡沫破碎的时期。碰上了金融危机,整体都在大幅下滑,08 年危机爆发,直接就导致了 09 年新作数量大幅减少。
到了 2010 年的再次发展,可以看到半年番已经起不来了,数量趋向平稳。而 1 季度的作品再次复苏。
这里其实才是真正的分歧点。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半年番就起不来了?
因为风险。
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实际上也是几乎唯一的因素,但其实和钱的多少无关,是风险的问题。
季番比半年番最大的优势就是,资金回笼得快。目前一个季度的深夜动画,大约需要 1.7 亿日元,质量好的作品更多。这么大一块钱,做两季就要翻倍,你就要压 3 亿进去,等半年播完,然后卖光盘,1 年多才回本赚钱。你那 3 亿才重新变回流动资金,可以投资其他东西。
如果是季番,那么同样的钱,我多投一部也是季番的动画,不到 1 年就收回成本和利润了。
所以到头来,就是一个风险的问题。一年多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了,特别是刚刚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更加需要谨慎。万一观众不买账,我也可以及时止损,如果做两季就亏大了。今时不同往日,以前能赔得起,现在就得精打细算了。
这也是拆分盛行的其中一个原因。
两个季度的作品,给你拆开两个季度来做。上半年播 1 半,下半年再播剩下的。这样搞的作品大家都有印象吧,三癞子就玩过不少。这其实就是把半年番当季番来做。既把内容给你做完整了,也降低了风险。
降低风险,可以说是动画制作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制作委员会制度,为什么都爱做改编作品,为什么卖萌卖肉的作品盛行。因为这样的作品才是保险的,不容易亏钱的。投资方都喜欢。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追三个月就完结了,完结不了就停播,近年动漫怎么常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