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迪指南

知乎日报 知乎:Dizzy Groove 171℃ 评论

作者:Dizzy Groove,


当喜欢party和跳舞的你想邀请朋友一起去跳舞派对上玩的时候,最不喜欢听到却往往要听到的、最另你哭笑不得就是这句话:谢谢,可是我不会跳舞。
在我国很多年轻人都会不假思索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就是说,我国的大部分年轻人都非常肯定自己不会跳舞。
为啥不会呢?因为大家都没上过舞蹈班嘛!
在我国,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唱歌和跳舞都被认为是必须要找过老师缴过学费系统学过才能掌握的高端技能,是否真正掌握了也是有一定标准的:别人听了、看了觉得你确实学过,那才算会唱、会跳。哦,这孩子能唱到那么高而且尾音可以拖好久,一定是学过的,厉害!……这孩子能大劈叉,肯定学过跳舞!厉害!……你那动静跟野猫叫春一样,也好意思说自己会唱歌?……别瞎嘚瑟了,丢不丢人……
别的不说,80后一代应该都是听着这些话成长起来的。而且据我的经历,如果你的小学或初中班主任是个40岁以上的老女人,那么这个班的女生很可能在表现自己这方面全都不会得到鼓励,没人想成为班主任老太太口中“嘚瑟”“发浪”的典型。
那个年代真TM的可怕。
后来因为有了KTV,唱歌这件事变得稍稍像是不那么丢人现眼了。但跳舞啊,需要活动身体做出很多不正常的动作!还是很困难的。这种事别说在人前做,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卧室里,有些人还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抽疯了。

所以大家说到要去一个需要跳舞的派对就不想去,因为“我不会跳舞”,也是很自然的。
——牢骚就发到这。不幸中的万幸,如今我们终于接触到了拯救灵魂的电子舞曲。是时候把邻居老娘们和班主任的冷嘲热讽抛到后脑勺去了。怎么能让你跳得好,这个不是咱们今天就能解决的问题,但咱能马上解决你认为自己不会跳舞的问题,因为怕显low不敢去跳舞俱乐部的问题,去了跳舞俱乐部还是只能找个旮旯坐着灌酒的问题。
咱先看看舞曲和club圈子里的一位老前辈怎么说这个事儿——请直接将视频跳到23:43


【纪录片】How Clubbing Changed the World 原创翻译中文字幕(独舞)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eCwO1hdUAs/?bid=03&pid=2&resourceId=16350884_03_05_02

这是一位芝加哥House的元老级人物在评论美英两地的club文化。其实美国人也挺事儿B的,在他们看来要下舞池必须得跳得好,跳得像那么回事儿。所以在美国,大部分的地下舞曲类型都有其对应的舞蹈风格,House有House的跳法,黑炮有黑炮的跳法,底特律、巴尔地摩、芝加哥等地都各有自己代表的舞曲风格和其对应的舞蹈风格。但至少在美国文化里,表现自己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在人前能风光露脸的人能得到姑娘的垂青和同性的敬仰。所以青少年都热衷于表现自己,为了能有资格在舞池中露脸,年轻人会花时间精力去学习和练习怎么跳舞。所以美国的地下舞蹈很发达。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美国人这个阶段的话还不够嗨皮,大部分没有精力练跳舞的人和确实跳不到那么好的人还是被拒到舞池之外。

像视频中这位前辈形容的那种英国人的跳舞文化才是真正属于每一个普通人的:你跳舞是你自己的事,别去在乎别人怎么看你,跳得开心了才是目的。在这样的共识下,也就没有人闲出屁来跑到跳舞俱乐部里对舞客的舞姿评头论足,因为人家那这不兴这个。90年代那种规模的Rave派对只有在这种文化指导下的地区才可能发生。
后来大型Rave派对在英国被明文禁止了,但这种以开心为目的的跳舞文化却一直流传到了今天,遍布了世界各地。
我们设想一下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庆祝丰收开大趴时应该也是这样的:乐师们用木头棒子什么的敲着石头或兽皮鼓,人们被这鼓点激发,和着节日的喜悦,自由地摇摆身体。但随着文明的发展,渐渐出现了“应该跳成什么样”的限制,更出现了“没啥事儿别瞎嘚瑟”的论调统治了整个一个大国的情况。远古时代的“Rave”和人类跳舞的能渐渐被我们自己淡忘了。
但幸运的是,我们有了电子舞曲,这是一种能够使听者忘却繁文缛节,将他们带入类似于远古时代大派对那种情境的音乐。我们去club玩,其实就是为了能在这个地方找回这种回归自然、回归内心的境界。如果你听到了电子舞曲就感到了内心被强烈地召唤了,那么你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始跳舞——跟呼吸、吃喝、做爱一样,这是人类的本能和正当需求。在不打扰他人、不违背他人意愿的情况下,没人有资格阻止你。

我要说的就是:你会跳舞,只是你之前不知道而已。
现在你知道了,你可以开始跳了。

———————————————

发自知乎专栏「
Dizzy Groove in warehouse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蹦迪指南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