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陪伴多少 80、90 后长大的它们,马上也要退出历史了
图片:视觉中国![](http://img.xuehi.cn/1/1/1/pic3.zhimg.com%2fv2-33c4dcb78c408b616011d9aefaf4c7d2.jpg.780x0.auto.jpg)
3 月 22 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则公告。
自 1987 年 4 月 27 日至 1997 年 4 月 1 日止,第四套人民币纸币一共发行了九种面额、十四种版别。如今,还有 50 天左右它们就要正式完成历史使命了。
![](http://img.xuehi.cn/1/1/1/pic1.zhimg.com%2fv2-93f1d433517465d972dcbff51440cfe1_b.jpg.780x0.auto.jpg)
第四套纸币,发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流通神州大地十余载,恰好赶上了许多知友的青少年、童年时期。
![](http://img.xuehi.cn/1/1/1/pic1.zhimg.com%2fv2-d322b2c1cf0b51723ab6398275fb7e7c_b.jpg.780x0.auto.jpg)
相信对于大家而言,脑海中一定还保留着许多与它们相关的美好回忆吧?
无论是去街边小卖部买零食与汽水,还是在学校文具店买书本和纸笔,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在许多记忆片段中,总是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http://img.xuehi.cn/1/1/1/pic4.zhimg.com%2fv2-e135e24df886d905a2e9562d70a3edc9_b.jpg.780x0.auto.jpg)
还记得大人给你压岁钱或者零花钱的时候兴奋的感觉吗?
![](http://img.xuehi.cn/1/1/1/pic2.zhimg.com%2fv2-2e166d74ad053c76b729b2d492945be4_b.jpg.780x0.auto.jpg)
一家人偶尔去一趟百货商场,每次都会花掉很多,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心疼……
![](http://img.xuehi.cn/1/1/1/pic3.zhimg.com%2fv2-ca4977d445ad1e8da3933f27674850bc_b.jpg.780x0.auto.jpg)
也许每个知友对于第四套人民币纸币的都有着不一样的美好记忆,但是它们或多或少地总是伴随着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或瞬间。而对于我们印钞造币行业的人们,关于它的记忆则更多的是在设计室和车间里~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几个第四套人民币纸币背后的故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空前活跃,货币的流通需要量大幅度增长,当时第三套人民币在面值与防伪方面已逐渐不适应社会需求,印钞领域新科技、新设备又不断出现,第四套人民币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纸币的更新换代,毫无疑问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人民币的设计者们也一致认为“思想要再解放一点”,既要体现一些稳定、永恒的主题,也要反映出新时代的风貌。
1979 年 12 月 8 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报新版人民币彩色设计稿时,对设计主旨作了如下说明,这也是人们所看到的第四套人民币样貌的最初由来:
“现在流通的人民币,主景大部分是采用工业农业生产劳动的场面,不少群众反映,图景中的机器、工具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表现我国当前的技术水平。新设计的人民币正面图景以表现各族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用 100 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头像作为主景,这样可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形势发展。钞票上用大幅人头像,有利于防假斗争,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防假手段之一。正面花边用民族的装饰花幅,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元券背面主景的主题是“江山多娇”,采用我国著名的古迹和风景,如长城、三峡、珠穆朗玛峰等,背面的装饰图案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与正面主景有所呼应。”
![](http://img.xuehi.cn/1/1/1/pic2.zhimg.com%2fv2-5658ffd6ab6f4bc38492035701fb82b4_b.jpg.780x0.auto.jpg)
“为了画好少数民族人物,我们专家组五个人跟石大振一起去云南采风,住在公社的小木屋里,洗脸要从山顶上走过几个大坡才到河边。我们看到当地人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乐观向上,爱美,服装设计很美,也很实用。赶集时,我们发现哪个人形象好,就拍照,或者让他们站一会儿,我们当场勾画。如果我们不到当地去采风,就找不到那种感觉。他们的淳朴、善良、美丽感染了我们,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周令钊、陈若菊夫妇
后来为了进一步满足民间日益增长的大额结算需求,中央又决定设计制造面值为 50、100 的大额纸币。在设计这两张钞票的票面时,又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1984 年,中央提出要增加 50 元券、100 元券纸币。情况来得突然……大家一筹莫展,因为第四套人民币表现的主题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而发行的 10 元券已用了汉族和蒙古族,也就是说中国人口最多的两个民族已经用上了,往上再也没有可用的民族了。但是钞票要成系列,主题不能偏离,怎么办。对这段经历,美术专家陈若菊仍旧记忆犹新:当时正好是国庆节,我们几个人在看电视,看见人们抬着大牌子在游行,是四位领袖的大牌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突然讲道:‘哎,有了、有了,咱们把这四位领袖像用上去!原来主席好像有句话,人在不要上(钞票)。这时四位领导人都不在了,就可以上了呀。’
![](http://img.xuehi.cn/1/1/1/pic2.zhimg.com%2fv2-c45de6638238b0db72443a7407e087b2_b.jpg.780x0.auto.jpg)
曾经参与过几代人民币票面设计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延年对这一段也有深刻的记忆:“大家一致同意使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四位领导人作为正面主景。可是如何才能表现出四位伟人的光辉形象呢?从艺术的角度不好处理。我曾在资料室看过一本书,书里有一张招贴画,画的是浮雕像,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我就把这本书拿到专家组一起讨论。大家认为这种表现形式可以,就确定了用浮雕像,因为浮雕是纪念像不是人像,用上去表示纪念,是最好的怀念。”
在设计 50 元正面票面时,当时党中央刚刚公布了《关于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宪法也作了修改。大家认为,全国人民大团结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体支撑下的,50 元券正面主景可反映工农联盟。由于新宪法写进了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农的一部分,于是 50 元券的正面主景就用了“工、农、知识分子”。为什么不用“工农兵”呢?当时也有一个提法,“兵”是工农的子弟,不是一个阶级。”
![](http://img.xuehi.cn/1/1/1/pic1.zhimg.com%2fv2-274ea66fbcf23bc408ad0bd02103331d_b.jpg.780x0.auto.jpg)
除了主景设计领域里的卓绝努力,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背面主要装饰、角票中用来衬托国徽的都是民族图案;元票分别采用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的图景,表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山河。票面的纹饰全部采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民俗图案、传统图案,显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喜庆氛围。
![](http://img.xuehi.cn/1/1/1/pic2.zhimg.com%2fv2-940e6cefb4d0d770c7d9508fc833560e_b.jpg.780x0.auto.jpg)
在印制工艺技术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头像,雕刻工艺复杂,同时大量应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胶印对印技术和凸印号码技术,印刷难度系数增大;钞票纸分别采用了固定人像水印和满版水印,后期还加入了全埋式金属安全性和新型防伪材料等技术,进一步把中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的防伪功能提高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http://img.xuehi.cn/1/1/1/pic1.zhimg.com%2fv2-ddb3b9f03ce964334cae0404599ec2fd_b.jpg.780x0.auto.jpg)
第四套人民币是粉碎“四人帮”后,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研制的,钞票设计理念从“左”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使这套人民币的设计达到了新的高度。第四套人民币在票面的设计风格和印制工艺上较前三套人民币都有创新和突破,既吸收了国外钞票设计的一些艺术特点,又保持并发扬了中华民族艺术的传统,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http://img.xuehi.cn/1/1/1/pic4.zhimg.com%2fv2-e900ae8881b2c86f279f42ee2b8f6c6a_b.jpg.780x0.auto.jpg)
如今这样一套美学与技术兼顾的钞票就要离开历史舞台了。小印在此真切地期望大家,如果自己手头上还有为数不多的第四套人民币纸钞,还请务必万分珍惜哦!
有关第四套人民币,你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或者记忆呢?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曾经陪伴多少 80、90 后长大的它们,马上也要退出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