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真人秀需要什么样的明星

知乎日报 周小米;水木丁 216℃ 评论

《花儿与少年》:真人秀需要什么样的明星

图片:CFP

如何评价芒果新节目《花儿与少年》?

周小米,对一切未知充满好奇

一季八集看完了。总算可以来回答下这个问题了。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非常喜欢这档节目。看过了国内外那么多真人秀节目,很难有一档能持续吸引着我追看的节目。《花儿与少年》让我重新找回了看电视的乐趣,那种被紧紧抓住迫不及待想要尽快看到下一期的乐趣。所以,我应该就是《花少》的核心收视群体的代表。

一、一档节目的气质

一档节目的气质,是和它能吸引的核心受众的气质相符的。《花儿与少年》的气质则对准了那些对未来充满幻想、对生活保有热爱的年轻人。

当然,气质这个概念太空泛,一档节目仅能吸引核心受众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收视的。所以它需要很多东西来发展更多的稳定受众,这就需要有一些能吸引大部分观众的“ 通用元素” :比如明星、比如矛盾冲突。

二、关于明星的选择

真人秀节目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选人”。 不管是素人,还是明星,他们的选择都直接决定了节目的呈现。为什么《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没有第一季好看?因为它的人,没有第一季足够个性。无论是平安、吴莫愁、张玮、李代沫等无论是从人物个性、服装造型、声音特点上来说,辨识度都非常之高。没有高度辨识度的人物,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节目表现。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各大选秀节目,总会看到“选秀油条”的原因:导演不愿意劳心劳累去挖掘新的有特点的人,就只能找那些在其他节目中出彩的个性人物来给自己的节目带来点色彩。

说回《花少》,在这种群戏” 的节目中,人物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人物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人物个性的多样化,以及这个人是否能够增加“群戏”的出彩程度

1、真人秀人物等级划分:

A 类人物:拥有出色的相貌,以及十足的个性特征。他的存在,能给整个群体带来影响。因为他的独特的个性,把这个人放在任何一个环境当中,他都能和每个人发生联系。如果回想一下学徒或者全美超模或者天桥骄子等任何一季节目,都会发现一定有一个人,他也许是个挑剔的疯子,所有人都对他不满但他就是不会被淘汰。因为只有他存在着,节目才会好看。

B 类人物:性格并不十分突出,但是具有可延展性。有的人物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特征,但是相处久了就会发现,他就是这样的人。要是爱笑,他就会从头笑到尾。要是爱哭,他就会从头哭到尾。他的个性或许并不尖锐,但是通过不断的重复,你也会对他产生深刻印象。

C 类人物:本人或许没有个性,但是有一个鲜明的能让人记住的身份。如单身妈妈,如北漂青年,如乡村医生。

D 类人物:本人没有特别大的个性特点,但是相貌养眼,也能心甘情愿衬托别人。

E 类人物:毫无特色,纯属垫场人物。

《花儿与少年》中,张翰、许晴、刘涛、华晨宇属于 A 类人物。张翰的少爷做派、许晴的公主范儿、刘涛的贤妻本色、华晨宇的呆萌属性,无论是哪个人,甩到团队当中,都是会影响所有人,成为被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不管这个关注是“赞赏”态度,还是“批评”态度,起码,他们足够有个性,和所有人都产生了联系。张凯丽和郑佩佩则属于 B 类人物,一开始并不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但是持续几期下来,各自的性格特点就会凸显,张凯丽的大大咧咧从始至终都是那样,郑佩佩的大气稳重也在节目进行中逐渐显露。至于被批评最没有特点的李菲儿,尽管节目组给她贴了一个“迷糊”的标签,但因为这种“迷糊”无法和他人产生关联,所以她只能是D 类人物

一档 7 人的节目中,4 个 A 类人物、2 个 B 类人物,1 个 D 类人物。不需要过多的设计情节,把这些人组在一起,就已经能够预料到会“非常有戏”。

2、人物所对应的受众群

编导在选择人物时,不仅要考虑人物特点,还要考虑作为一个团队整体,这些人的层次划分,要尽量照顾到不同受众群体的选择。《花儿与少年》中,郑佩佩是早年叱咤香港影坛的电影明星,关注香港电影的中青年观众必定对她非常熟悉;张凯丽是热门家庭伦理剧的常见演员,从《渴望》的女主到《结婚了》等女主的妈妈,喜欢窝沙发看家庭剧的主妇们对她不会陌生;许晴是《笑傲江湖》里的任盈盈是电影里的宋庆龄,喜欢她的中年男性非常之多;刘涛一向是干练《贤妻》的代表,年轻女性的榜样式人物;张翰所对准的自然是热衷《流星雨》的花痴少女们;华晨宇作为《快男》总冠军,收视着力点打在:热爱呆萌的年轻女孩以及充满母性的中年女性。

老中青少幼,总有你熟悉的那一个。

喜欢看贤妻良母?有刘涛。喜欢看傲娇帅哥?有张翰。喜欢看娇美公主?有许晴。喜欢看呆萌可爱?有花花。

无论你是谁,《花少》里总有你爱的那一款!!

三、真人秀规则的设计

真人秀的游戏玩法是:让人物在规则里自由行动。

超级女声的晋级赛是游戏规则、好音里的导师转椅是游戏规则、非诚里的轮次灭灯是游戏规则。规则设计的好不好的标准在于,规则能否推动人物之间“戏”的产生。

好的真人秀从来不会要求人物去演什么。因为他知道,他所选的那些人,在那个规则之下,会自然而然发生好戏。

规则非常重要。打个比方说:A 规则是让一个人去餐厅吃一顿饭。 B 规则是让一个人花 5 毛钱去餐厅吃一顿饭。 C 规则是让一个人花五毛钱必须去希尔顿吃一顿饭。哪个呈现出来的效果可能最好玩你最想看呢?

《花儿与少年》设定的规则是:一行七人,利用每日有限的花费来完成节目组设计好的 15 日的旅行路线。这个规则十分简明清晰。之所以没有更多的明确限制,是因为旅行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问题。路线不能改动保证了节目组能够提前打点好一切拍摄事宜,有限经费必然要求众明星要放下姿态改变消费习惯,而团体旅行中会涉及到的问题几乎每个结伴出行过的人都有过经历:团队中必然有人喜欢爬山、有人爬山嫌累、有人热衷寻觅吃食、有人则只对博物馆感兴趣。 普通人结伴出行况且有如此多的问题,更不用说是节目组精挑细选、个性知足的明星们。当然,我相信花少节目组对于明星们有个最重要的规则要求,但是没有在节目中明说的是:七个人必须要结伴而行。看的就是七个人的关系戏,各玩各的就没意思了。

四、人物关系的搭建

韩国真人秀和欧美真人秀节目的差异在于,韩国真人秀通常是无主角的群戏。而欧美真人秀通常有一两个鲜明的主角。欧美真人秀看的是人物竞技中体现出来的强烈冲突,而韩国真人秀看的是人物在相互关联中表现出的细腻情感。因此,你很难在欧美真人秀中看到有感情交流的选手,但是在韩国真人秀中经常出现人物“配对”的现象。

《花儿与少年》中,许晴和华晨宇互相称彼此为“灵魂伙伴”,前几集大量的篇幅在表明华晨宇对许晴的赞美,许晴对华晨宇的关爱。这样就是把两个人的关系给塑造起来,并加以强化,于是节目的“话题性”就建立起来了。同理可以看到节目组对张翰和李菲儿,李菲儿和“妹夫”,刘涛和郑佩佩的关系的搭建。

 

如何评价《花儿与少年》中许晴的表现?

水木丁,五月新书,《所有年轻人都将在黎明前死去》
任何一个仓促形成的团体,团体中的人们都会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有的人是领导,有的人是服务生,有的人闲散,有的人强势,有人游移,永远有人做主,有人听别人的安排,不信你们回想一下自己参加过的集体活动,没可能所有人都是领导,队里要是有两个刘涛,那是肯定会打起来的,男人的媳妇和妈为啥总会不和,因为一个厨房里容不下两个主妇!都想掌权说了算,就会鸡犬不宁,必须有人退让,这和人的年龄根本无关。

我注意到许晴开始是有表达意见的,但是她很快还是决定选择一个不操心的跟从者角色。从一个团队的角度来说,这其实真没什么,领导的人领导对了,随从的人基本配合得还可以,各司其职,就是一个好团队。出去玩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对不对。

当然其实她不是一个真正的跟从者,也不是习惯做跟从者,只是临时团队的临时角色,所以很不适应,做得也不够好,所以内心觉得委屈,最后会大哭吧。她确实不适合真人秀。

一个团队里全部都是能姐刘涛,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一百个将军打不赢仗,强强组合不等于更强,特别是中国人的强强组合,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搞得鸡飞狗跳,天下大乱的节奏。抱怨许晴的人,其实恰恰是对团队运作了解太少的。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花儿与少年》:真人秀需要什么样的明星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