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视频里的「病毒性」是怎么回事?

知乎日报 成长 142℃ 评论

病毒视频里的「病毒性」是怎么回事?

图片:《The Matrix Reloaded》

病毒视频区别于常规视频的病毒性指的什么?这种「病毒」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成长,地球爱好者

有好些次,跟不同的网络营销公司开会时候,

他们都号称要制作一个疯狂的 “病毒视频”,轰动市场。

最近的一次,

X 总监说:“我们也来一个大黄鸭惊现 XXX……”

但依我看,这样不叫病毒叫无病呻吟。

试图制造病毒的人常常忘了,这样散播的毒是大黄鸭,而不是 XXX。

一个东西能不能散播,首先看你自己对 XXX 的原创能力。

病毒性指的是三个:

1、最小记忆单位;2、变态;3、传染。

一切都是从符号来的。

这个书很好,是 “现代广告” 创意的方法论。

之所以说它是“现代”,是因为现在已经是“后现代”,现代有些过时了,

病毒视频,即是广告由现代向后现代转变的标志之一。

做一个对称翻译可以看得比较明白:

广告符号学 = 病毒传播方法

符号 = 最小记忆单位 = 传播基因

创意 = 变态 = 病原体

传播 = 传染 = 变化

现代传播有好几根基础,符号学是最重要的一根。

二战前后,在德、苏、美、中这四个超级大国的政治、战争和商业力量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主流。

对 “最小记忆单元” 的使用,这四个国家是最娴熟的。

党卫军的 卐 字符。

苏联的大铁锤。

美国的自由女神。

中国的“打土豪分田地”。

后来麦当劳的大 M。

现在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等等。

史上最成功的商业符号传播案例之一:绝对伏特加

这个广告的创始人是现代广告大师:安迪 沃霍尔。

变来变去,都是这个瓶。在绝对伏特加的瓶子上做创意,已经超过了饮酒,成为 PS 爱好者,和消费者们集体的乐趣。

我不喜欢病毒这个词,这是个断章一半的说法。

好的毒都同时又是解毒的药。

符号传播区别于常规传播,在于里面有没有核心的 “最小记忆单位” 。

最小记忆单位,是符合人类本能的原创。这个原创,是打开人脑的钥匙。

人的本能是一个“浑水池”。

里面有无数先验性质的最小记忆。

每一个对上了其中一个最小记忆的符号,都将获得成功。

新鲜、陈旧、暴力、温柔、色情、人文、粗鲁、细腻……在这个浑水池里是个个平等的。

因此, “ 怕上火,喝脑白金 ” 可以成功,

“站在人文与科技的交叉口上的乔布斯” 也可以成功。

干露露——简单暴力

范冰冰——通俗易懂

娜塔莉 波特曼——知识女青年

都可以成功的。

每年的戛纳广告节都有 “病毒营销类大奖” 。

有一个很大的成功案例《蝙蝠侠 黑暗骑士》

这个在另一个答案里写过的,就不多说了。如下:

「超级符号」这个营销理念存在哪些问题?

创作出来符号的关键在于走进 “最小” 。即基本。

传播一个符号的关键在于扩散 “最大” 。即自由。

最后,我喜欢这样的病毒视频。推荐去年戛纳广告得奖的:

《蠢蠢的死法》Dumb Ways to Die

蠢蠢的死法_百度视频

是澳大利亚墨尔本为宣传铁路安全而制作的一个公益广告,因为那里一年里有 979 人掉落轨道。这个小 MV 很好,萌到一脸鼻血。传染能力也十分惊人。

内啥,这歌我已经会哼哼了。

“内啥” 是最近的又一个病毒。是不是也挺好的?

再追送一个。

我说 ”现代符号化已经过时“ 当然不是乱盖的,

后现代的特征之一是:符号已经在病原体中渐渐隐身,

下面这个一级棒,直追昆汀 塔伦提诺。应该是日本的一个什么泡泡咖啡(不通日文)。

这群美媚有点二,个个面无表情 视频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病毒视频里的「病毒性」是怎么回事?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