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点映 · 一句话考倒哆啦 A 梦:「从口袋给我拿一部 iPhone」

知乎日报 Shimmer 361℃ 评论

今晚点映 · 一句话考倒哆啦 A 梦:「从口袋给我拿一部 iPhone」

图片:《哆啦 A 梦》

「与时俱进」的《哆啦 A 梦》

Shimmer,https://doracloset.com 网站站长

从第一次从抽屉里跳出来算起,哆啦 A 梦已陪伴一代代孩子们走过了四十余年的历程。时至今日,这只圆滚滚的蓝色狸猫仍然活跃在电视屏幕与影院银幕上,丝毫不显老态。《哆啦 A 梦》的保鲜秘笈何在?无非一个字——“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大概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然而真要做到这一点,真的没那么容易。

有时候,《哆啦 A 梦》似乎确实是与时俱进的。漫画原作中的许多过时设定都得到了更新。比如最近播出的《进化退化光线枪》中,最新款收音机被换成了 iPod Nano,“手表型收音机”则是在现今的智能手表上再进一步,加入了全息投影等等技术,颇具高科技感。

但有时候,《哆啦 A 梦》似乎又停留在创作的年代。许多已经成为现实,甚至被实现得更精妙的道具仍然保留了原貌。其中的某些生活场景也绝不会发生在当下社会中。比如最新一集的《用体验录像机享受》中,体验录像的存储介质居然还是磁带——而实际上,《哆啦 A 梦》原作中又是出现过光盘的。这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很奇妙,但换种说法,这叫过时了。

那么,《哆啦 A 梦》是否真的是与时俱进呢?


首先考虑一个问题,《哆啦 A 梦》动画为什么一定要与时俱进?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尽管我们都知道成人也能在这部作品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但它毕竟还是子供向的作品,最主要的受众仍是少年儿童。对于他们来说《哆啦 A 梦》没有情怀加成,他们也不会考虑《哆啦 A 梦》在七八十年代掀起过怎样的旋风。他们只能把它当作生活系的作品观看,在与自身生活相近的场景中体验幻想融入现实的魅力。所谓的 SF 无非由日常与非日常组成,唯有与时俱进,日常部分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现实性与代入感,而非日常部分才能显示出神奇之处。

有时候,与时俱进仅仅是做出简单的替换就可以了。比如作品中出现的电视,若是一直保持原作中最早的老式黑白电视肯定是不科学的。从下面的图可以看出,大雄家的电视不断“更新换代”,变得更薄更大。

注:1992 年《大雄与白金迷宫》通过彩页可看出大助看的是彩电

在这种情况下,与时俱进仅仅是为了避免违和感。但有时候,与时俱进具有更多的含义。它意味着制作组必须敏锐地观察到社会新动态,让作品更加符合当今少年儿童的口味。

事实上,这是藤子·F·不二雄一直在做的。比如《老狼一家》就是在媒体报道疑似已经灭绝的日本狼出没后创作的,《地底国的探险》甚至把报纸上一大段文字全部引用了上去。再比如特摄片火爆之时,《哆啦 A 梦》大量出现了特摄元素。藤子非常珍惜这种新鲜感,他在生活中不断留意报纸、电视、电影中一切有趣的东西,巧妙地把它们融入《哆啦 A 梦》的世界。

朝日新闻 1973 年 8 月 19 日

动画制作组当然需要继承藤子的衣钵。事实上,2007 年之所以会重制《大雄的魔界大冒险》而不是按顺序翻新《大雄的宇宙开拓史》,就是因为当时《哈利波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魔法热,制作组希望以此让《哆啦 A 梦》紧跟潮流,更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决策如此,作品内容更是如此。《哆啦 A 梦》动画走过这些年,涌现了不少原创佳作。比如《哆啦 A 梦的重生之日》,以原作很少出现的 22 世纪为主要舞台,强有力地渲染了大雄与哆啦 A 梦的友情——这也属原作所罕见。虽然与原作风格差别很大,但这个故事受到的却是几乎一边倒的好评,甚至在官方评选的“留在心底的 30 个故事”中名列第一。

重制动画也能拍出新意。去年在各大网站刷屏的《大象与爷爷》,不仅根据时代把原作的叔叔换成了爷爷,更是增加了不少新的情节——突出军官残暴的动作台词、惊心动魄的摩托车动作戏、饲养员叔叔的回忆杀、军官从人与动物的爱中得到救赎……相比剪影式的漫画原作以及有所收敛的动画前作,这集动画或许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观,更呼应人们对和平的呼声。

至于幻想部分,得益于更先进的技术、更熟练的团队、更开阔的眼界等等,《哆啦 A 梦》中的未来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幻感丝毫没有减弱。《伴我同行》更是夸张,把 14 年后的世界描绘得像遥远的未来一样,简直是在炫技。

并不是在打广告

一切似乎都很完美,可在有些时候,《哆啦 A 梦》在与时俱进方面却似乎陷入困局……


随着科技的发展,《哆啦 A 梦》中人物的生活与现实生活差异正逐渐加大。有一样东西最能反映这种变化——电话。

《哆啦 A 梦》中最初出现的电话是经典的带有机械拨号盘的电话,这也是当时藤子家中的电话类型。

1970 年出现的大雄家的电话

但这种繁琐的拨号方式后来被简洁明了的按键所取代。而固定电话之后,无绳电话以及移动电话也相继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在 1992~1993 年的《大雄与白金迷宫》中,我们可以看到,较为富裕的小夫家与静香家已经开始使用无绳电话(大哥大?),而大雄与胖虎家仍是老样子。

1992 年《大雄与白金迷宫》

1993~1994 年的《大雄与梦幻三剑士》中,大雄家的电话终于被换掉了。为什么直到这个时间才换?藤子本人的解释是——因为自己家里的电话换了。

你看,藤子·F·不二雄会根据生活实际调整作品的设定,使作品内外的科技水平尽量同步。

可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的当下,《哆啦 A 梦》中却鲜有手机出现——功能手机都没有,就更别提智能手机了。如今日本虽然固定电话依然盛行,但移动电话拥有率远高于固定电话。然而,甚至曾经使用过无绳电话的静香家还发生了倒退,换成了固定电话。胖虎家的电话样式则依然未变。

2010 年《迷宫点心乐园》

唯一出现手机的场景,大概就是哆啦 A 梦与哆啦美等人通话的时候——看来手机在《哆啦 A 梦》的世界中属于 22 世纪的高科技(大雾)。即便如此,时光手机仍然固守藤子的方方正正的设计,还带着外置天线,完全比不上我们手上的手机的纤薄美观。

2017《大雄的冰冰凉大冒险》

当然,《新大雄与铁人兵团》中也出现了类似平板电脑的设备,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为什么这二十年间电话的发展突然停滞了?是制作组偷懒或犯糊涂,还是另有隐情?

我不知道制作组究竟想法如何,但有一点很明确——90 年代到现在电话的变化远远大于 70 年代到 90 年代,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对生活的影响之巨超出了《哆啦 A 梦》作品本身调节的范围。

从小的方面说,如《不请自来电话》一话中,是大雄煲电话粥让爸爸等得不耐烦,被强行挂断电话,才引出了下面的剧情。如果爸爸自己有手机,又怎会等大雄打电话,那么剧情不就要推翻重来了吗?

从大的方面说,手机已不仅仅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它更是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是当代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加入手机相当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作品中的社会风貌被完全颠覆,人物的命运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故事风格乃至人物性格本身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是如此,那么现在也会不断有与《哆啦 A 梦》类似的作品产生——至少在某些方面类似,不是吗?可近来出现的在孩子中流行的作品,又能看出多少《哆啦 A 梦》的影子呢?《哆啦 A 梦》创作的年代必然会对作品本身产生影响,如果一定要消除这种影响,那《哆啦 A 梦》还能算作《哆啦 A 梦》吗?如果《哆啦 A 梦》需要在这方面追赶后起之秀,那么其独特性可能会严重丧失。

换个例子。放置水泥管的空地现在已经几乎见不到了,但却已成为《哆啦 A 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它不仅仅是孩子玩耍的场所,也是五人组会合之处、孩子与邻居发生矛盾之处、道具展示之处等等。更何况它已成为一种标志——说得文艺点,成为了都市人心灵的憩息之所。四周房屋林立,中间却有一块长满绿草的空地,绿草簇拥的却又是充满城市气息的水泥管——这不是别有一番韵味吗?如果为了追赶时代而放弃这片空地,我想观众们是不会答应的。

另外,当智能手机能将问题轻松解决的时候却非要求助于哆啦 A 梦,那么哆啦 A 梦的神奇感从何体现呢?

可另一方面来说,不加入手机又会出现代入感减弱的问题。将手机的问题进行推广——生活在 21 世纪的大雄等人,竟几乎见不到使用互联网的场景,空调等电器仍然是奢侈品,孩子们的玩耍方式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模样。况且现在的孩子心态大概也与三四十年前大不相同。正如前面提到的,这是否会让用惯了智能手机的新一代对《哆啦 A 梦》产生距离感?

主要耐用消费品家庭普及率的推移,注意 70 年代、90 年代、10 年代的区别

事实上,藤子·F·不二雄本人早已觉察到这个问题。他曾经说过:

现在放置着水管的空地或小孩不去补习斑,跟小霸王四出玩耍的光景已少之又少。但当阅读《哆啦 A 梦》时看到跟自己相同的地方,不管是过去或现在,大人还是小孩,基本的部分没怎么改变。对吗?

他相信,只要能把握住人性中“基本的部分”,那么社会环境变化造成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事实真的如此吗?似乎是的。根据万代的统计,二十年来《哆啦 A 梦》动画在日本孩子中的受欢迎程度一直名列前茅,近几年甚至增长迅猛,连续两年夺得榜眼。另一项来自 Video Research 的调查则显示,哆啦 A 梦连续 n 次蝉联“最受孩子喜欢的动画角色”冠军。按理说时间越久作品与现实隔阂越大,但《哆啦 A 梦》的人气似乎并没有受此影响。

我整理的万代调查中《哆啦 A 梦》的排名变化
感谢某大佬帮做的图

所谓“基本的部分”没有什么神秘的,几乎全部写进了大雄这一人物形象里。它包含了人类普遍的弱点与重要的闪光点——难以克服的惰性与渴望克服惰性的进取心。我想,再完美的人,内心深处恐怕也住着一个“10%大雄”,何况我们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呢?另外,它又包括了“好奇心与想象力”,这是藤子·F·不二雄认为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的品质。

《哆啦 A 梦》里面的人类男主角野比大雄到底是个拥有什么个性的人物?

是的,时代在变,但人性总有不变的部分。真正宝贵的思想与情感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诗经楚辞,现代人读起来仍能产生共鸣,即使对于那些先民的生活我们几乎只能依靠想象。倘若《哆啦 A 梦》真的要像横山泰行说的那样“古典化”,那么就不能拘泥于反映某个时期的现实,而是要把握并打通各个时代的脉络,抒写这个名为“当代”的时代。

我知道很多名作有非常明确的故事时间,这与价值具有永恒性并不矛盾。但这并不适用于《哆啦 A 梦》。这部作品从创作之初就不是为某个特定的时代而创作的。最初《哆啦 A 梦》虽然根据各年龄的孩子不同特点进行了市场细分,但其背景仍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微妙的区别——藤子·F·不二雄在创作时融入了“我”,使自己的童年与大雄的童年相重合。这就让《哆啦 A 梦》在追赶 70 年代的同时具有了 40 年代的特点。有些 40 年代的元素藤子将其融入了大助等大雄的父辈上,但更多的则在大雄等人身上体现。尤其是孩子之间关系的处理,可能完全是按照藤子本人的记忆改造的。

孩子王与孩子们

正如藤子所说,自己想画出的是“能永远留在孩子心中的名作”,这句话虽然催生的是《小鬼 Q 太郎》,但我想也适用于《哆啦 A 梦》吧。既然要追求“永远”,就不能一味追赶潮流,而要肩负更多的责任感,在给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释放孩子的天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孩子的兴趣……与这些更重大的创作目的相比,“与时俱进”似乎又比较次要了。

另外,都说“距离产生美”,使《哆啦 A 梦》的时代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反而更能让孩子亲近这部作品。

因此,或许制作组现在的做法是比较恰当的——一边告诉孩子们大雄与他们是同龄人,一边保留原作创作之时社会的大体样貌,只在细节上作修正。其实还有一种处理方式,那就是彻底模糊时代概念,某某年份一律用多少多少年后代替。无论哪一种,似乎都与真正的“与时俱进”有一定差距。

但我相信,只要“基本的部分”不消失,《哆啦 A 梦》就永远不会过时。


参考资料

  1. 藤子·F·不二雄《哆啦 A 梦》吉林美术出版社
  2. 藤子·F·不二雄《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 哆啦 A 梦大长篇》 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3. もどりライト2 新聞編
  4. 図録▽主要耐久消費財の世帯普及率推移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今晚点映 · 一句话考倒哆啦 A 梦:「从口袋给我拿一部 iPhone」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