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般传播的互喷对骂群
高考考生们,考完试不用撕书本了。想要释放情绪——加个微信互喷群就OK了,保准能承包你一个礼拜的笑点。
昨天中午开始,对骂群以星星之火之势迅速燎原。考虑到广大高考生过去四十八小时内一心扑在考试上,无心留意网络变化莫测的局势,我就先唠一唠对骂群的由来。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今年NBA总决赛,又是骑勇大战。比赛前几场出现了无数争议话题,比如JR撞伤汤普森、格林弄伤詹姆斯……两家球迷在各个网络论坛上争论不休,还拉了群进行对骂。
估计是双方对彼此憎恶太深,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有几个骑士球迷索性来了一段rap,勇士球迷瞬间被碾成渣。这个群也因此声名大噪,一炮而红。
据说对骂群根据选手水平,进行了对骂优先权排位——
至于对骂内容,当然是不堪入目了。但对广大网友们来说,骂人的同时还能体验一把《中国有嘻哈》,太新鲜了,纷纷请求入群。
当然,骂战也有中场休息的时候。有网友报告说,对骂群曾迎来短暂的和平。正当这位网友担心对骂群就要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时,一位骑士球迷“力挽狂澜”——
然后这场球迷对骂战迅速蔓延整个互联网,一大波互喷对骂群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有按“吃”划分的↓
有按地域划分的↓
有按竞争品牌划分的↓
有男女对骂的↓
有按艺术类型划分的↓
只要稍微有点对立因素的群体,都可拉来凑一桌开骂↓
据说有个网友加入了一个“猪和狗对骂群“,半天没听到一句人话,全是动物叫声……
总之,对骂群,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
2.对骂见证网络的风云变化
正当新一代网友陶醉于自己的创造时,老一辈网友出来走了几步,围观一阵后淡淡地说:这都是我们当年玩剩下的!刚有聊天室的时候,都是互相对骂的人,能骂出花来!
的确,对骂发展史,也是一部互联网风云变化史。
比如这条2000年的新闻说,当年在成都的十多家网吧,爆发了一场四川人和东北人之间的激烈骂战,持续时间长达3个多月。
当时聊天室语音通话比较落后,抢到麦才能发言。手快的东北人一抢到话筒,就按住“talk”不放,抢不到话筒的四川人,只好疯狂地敲打着键盘用文字对骂。
据说,聊天室几度想要摆平这场大战,还专门召开过两地网迷大会,欲图一笑泯恩仇,不料双方信誓旦旦牵手,不到一小时就翻脸不认。后来只得派出网络“巡警”,把网络喷子踢出聊天室,才有所收敛。
网络对骂文化的盛行,催生了一批“网喷”高手。
2005年10月,一则《沈阳小伙狂喷30分钟》的语音音频被众多网站转载。语音中,一个自称“沈阳小伙”的人对一个名叫“小佛”的人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攻击,其花样翻新、语言恶毒超出常人想像。
看看当年《狂喷》的节选——
“你瞅你长那么砢碜,上那动物园,动物园小猩猩瞅你都哭了,你给人吓得两脚扶地两手倒立,从嘴放屁,完了还跟它妈妈说,妈妈这小子长得怎么那么像我失散多年那个表弟。”
“说你不打扮比鬼难看,你一打扮鬼都瘫痪,半夜上坟圈尿尿把鬼都吓死了。”
这种骂人不吐脏字、幽默、富有想象力的喷人技术,折服了众多网友,沈阳小伙一时间成为网红。
再后来,聊天室没落,QQ兴起,对骂平台转移到了各种QQ群。只不过QQ时代的网民,早已没有了聊天室时代网民的良好素养,而且一言不合就线下“约架”。
再看如今的对骂微信群,虽然花样也不少,但主要还是拼速度,基本句式为“我X你X、你吃XX、去你X的、傻X、X你大爷、老子是你X……”这种需要打码的脏话,既无过去言语的精华,也无思想的趣味,更不利于审美,难怪老网友们会颇感失落。
这或许与参与群体有关。彼时的网络远没有现在普及,上网聊天是需要条件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2年发布的报告,当时中国网络用户中88%以上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也就是说,他们大部分受过良好的教育。
当时有媒体评论说——
经常出入聊天室的人,基本上都是有钱和有闲阶层的。其中,以学生居多。学生谈论的话题经常是匪夷所思,从核弹到拉登,从女朋友到同性恋,似乎天下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东西。那些研究青少年心理的专家们,真该到聊天室来搞搞调研,因为这里反映出的内容往往代表着心灵最深层的世界。
3.互喷对骂,说到底是一场孤独的狂欢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互喷对骂群更具娱乐性,比起对骂的内容和深度,大家更注意对骂的形式和“艺术感”。也很少有人会对那些需要大码、辣眼、重复无聊的句式感兴趣,大家只是热切地搜索着哪里有嘻哈的才艺展示,以及又出来了哪个挑战人类想象力的另类群名。
所以有人说,与其说互喷对骂群是一场为争夺输赢的口水仗,还不说它是一种“抖机灵、博眼球“的互联网行为艺术。
但这样一种基于骂人的行为艺术,虽然火爆,但始终挑衅着人们的道德神经和伦理底线。不由得发问——它为何而存在?它合理吗?它会带来什么?
有人说,同聊天室一样,互喷对骂群也是“用一种最无我(虚拟)的手段、最忘我(匿名)的方式表达真我(本色)”。因为人们对目前种种不公平、丑恶的现象、自身受到的不公正的对待,感到不满、愤懑,但又感觉个人力量微小,出于现实利益而隐忍沉默。这种愤懑和沉默累加起来就形成了心中无法发泄的不良情绪。
互喷对骂群提供了一个发泄不良情绪的绝佳渠道。它的定位很清晰:我就是为了骂而骂。在对骂群内,你可以极尽侮辱、损害的语言,不针对特定的对象和个人,也不用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同时你的言论在这个环境里是被允许的,不用担心被指责或被孤立。骂得出色,骂得无敌,还会收获掌声。
但通常在对骂群内,骂战的主力只是少数几个人。大部分网友入群,只是为了猎奇和围观。对他们而言,进群更多的目的,是为了打发时间、逃避孤独。
同“阿一下”一样,由于现实的人际关系趋于冰冷,所以人们需要在网上求拥抱,安慰自己孤独受伤的心灵。进入互骂群,除了图个新鲜热闹、吼两声之外,也可以寻找几个气味相投的朋友,互加微信,在另一个空间里聊个热火朝天。
但这毕竟只是个小概率事件。散场之后,还是要回到个人真实的世界里,面对一个人独处的房间,该吃瓜吃瓜,该睡觉睡觉。空虚依旧,孤独长存。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告诉我们——
生活的意义主要来自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和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像情感维生素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滋养我们。
而虚拟世界的交往再如何热闹,始终无法提供真实世界中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给人幸福感。正如吴伯凡在《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中所说,数字化的技术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先进的沟通和交往工具,但这些沟通和交往工具再发达,都只是一种虚拟的,它让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狂欢状态,但这终究是一种“孤独的狂欢”。
因为,它很难产生人面对面交往时那种真切的情感交流,也无法让你有这样的感觉:对整个世界来说,你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个人来说,你却是整世界。“
所以,各位网友们,如果不是很闲,互骂群这种事,看看也就散了吧,早日回到真实的生活里,那里才有你想要的幸福。
更重要的是,腾讯爸爸已经出手了,对骂有风险哦。
(媛媛)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神吐槽:互喷对骂群再热闹,也不过是场孤独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