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神星」,是我见过最拍案叫绝的翻译

知乎日报 刘博洋 301℃ 评论

「鸟神星」,是我见过最拍案叫绝的翻译

图片:Public Domain

刘博洋,天体物理学博士生

2005 年复活节后不久,加州理工的一个团队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它的直径有冥王星的 3/4。如果冥王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行星”,那它也应该被承认是一个行星,这样太阳系就应该有第十大行星。不过同年还有其他几颗类似的柯伊伯带较大天体的发现,如果一直往上数的话,大行星的列表会爆掉,所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次年通过了新的行星定义,把这些比较大个但是不足以清空自己轨道的天体,统统划为矮行星;冥王星也不幸躺枪,被开除出了行星序列。

这个柯伊伯带天体因为是在复活节后发现的,一开始被命名为“复活节兔”,不过后来正式定名时,还是按照太阳系主要小天体命名的惯例,要取一个神祇的名字来命名。挑选新名称时,为了照顾和“复活节”之间的关联,选用了复活节岛上原住民的一个神祇的名称来为这个新天体命名:生殖与创造之神,Makemake(发音 /?mɑ?ki??mɑ?ki?/)。

中文中对这些以神祇命名的太阳系小天体的译名,一般取“某神星”这样的格式,比如前几号小行星分别译为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

那这个生殖与创造之神,该怎么翻译好呢?

它被译作:

神星。

如果不懂,看一下这颗星的符号:

该符号取材于复活节岛上对「Makemake」神的浮雕。浮雕原样是:

补充:经查,Makemake 确实既是生殖、创世之神又是鸟人崇拜的主神,它本身的形象也是源自海鸟,不过与浮雕上更显著是鸟的形象相比,已经人格化了不少。总的来说,我觉得“鸟”算是个双关译法吧;当然本身他们选择鸟的形象作为生殖神,可能也有一定的形象化思维在里面,很可能和中文鸟字双意项的底层逻辑是通的。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鸟神星」,是我见过最拍案叫绝的翻译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