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检验人与妖的唯一标准」
图片:《青蛇》李碧华编剧、徐克导演的《青蛇》的价值在哪里?
这几天读了一些书,发现题主要求的是一篇非常严格意义的电影批评的回答,而我并没能力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只是我对《青蛇》的个人解读。上升不到影评的高度。见谅!
正文:
电影《青蛇》和小说《青蛇》一并放到这个回答里来说,电影和小说用了一个故事骨架,但是我认为二者的里子却是不同的。电影看了若干遍,还在 2014 年 1 月给出 2 两星的差评,评语是“前言不搭后语,到底在讲什么。”——当时还是没有看懂。小说一口气看了两遍,看完小说又再去刷电影,才觉得惊为天人,以致于观影的整个过程中人都是非常非常激动的。
电影《青蛇》突出的是修行二字,白蛇青蛇努力修行为人,法海努力修行对抗情欲,许仙作为凡人红尘修行渡世间情爱之劫,这四人的言行所为并没有善恶对错之分,我也不认为对谁(尤其是大家认为的许仙)有任何褒贬之意,后面详表;而小说《青蛇》的主旨没有这么高,通过更精心的塑造了四角关系(小青 - 许仙,白素贞 - 许仙,小青 - 法海),写尽了人世间的男女关系,以及这男女关系中的男女形态,那段著名的话便是整本小说的灵魂: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是的,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一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位候他稍假词色,仰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但只因到手了,他没一句话说得准,没一个动作硬朗。万一法海肯臣眼呢,又嫌他刚强怠慢,不解温柔,枉费心机。
同样的,小说里没有歌颂或是贬低谁的姿态、谁的爱情,而是赤裸裸的展示了人性面对情欲和爱欲时的选择与矛盾。李碧华笔触清冷,讲得是人性。徐克手法老练,说得是修行 --- 对抗人性、修炼人性。说小说主旨不高并不是说原著就不如电影,而是二者强调的主题不同,十分有趣的是,我在没读小说以前认为《青蛇》故弄玄虚不知在讲些什么,而读了小说之后,对电影的理解反而豁然开朗。
电影《青蛇》的解读
1. 许仙
许仙的修行大概是世间所有男性的修行——只可惜这世间大部分男人还不如许仙,连修都不愿意修一下,尽情的放纵自己。
作为教书先生的许仙是倡导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从一开始他对自己的学生秦松的态度可知,秦松和小姑娘暧昧,许仙都是严厉制止,还抢了小姑娘的花灯,简直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作派。他是尊圣贤之道,潜心向学的,也是封建知识分子——读书人的典型代表。伪君子?虚伪吗?我觉得不虚伪,当时有一句这样的画外音,是另一个老书生说的,他说,咦,许仙不是说读书不是为了考取功名,是为了学圣贤之道吗?我觉得这句画外音很重要,至少许仙是这样努力要求自己的,这份修行之诚,不虚伪。
只可惜这份诚心遇到美艳女子便土崩瓦解。他第一眼看到白蛇,以及第一眼看到青蛇,都有痴迷不可自持之状,说明那颗向圣贤的心实在太不坚定了,修行失败了,失败的彻底。这场修行的失败如同摧枯拉朽,许仙经历过一番内心斗争,他第一次看到小青的尾巴而有所察觉的时候去市集上买了刀和雄黄酒,但是始终没有实施;也声明要去考取功名,其实也是为了脱离青白的泥潭。而最终败在了青白二人的情色之下,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追求。甚至知道二人是蛇也不管不顾,完全沉浸在温柔乡里了。也正如他在遇到法海以后,急匆匆的跑回去让二人逃跑,以及被硬拉到金山寺后他的声明,沉迷于女色我愿意!我就是要这样的生活,你们凭什么管我?!
他倒是对自己也挺明白的。
许仙的失败,甚至也许还不如学生秦松,秦松对小姑娘的痴迷或许还是对爱情的坚守,而许仙在电影中的表现则完全是败给了情色,因为是情欲,不是某人,因此也放弃的轻易。
许仙不过是一个俗世中普普通通的男人,不需要贬义他,谁敢说面对青蛇这样的美色、还发现这美色和家里的正室处的非常好而无动于衷呢?
2. 白蛇
前面有回答说到白蛇不爱许仙,我有另一种解读:怀孕之前,白蛇是在”学做人“,并不是真的爱许仙,而是拿他练手;而怀孕之后,也就是白蛇流泪那场景之时,她懂得了人类感情的一部分,是真正的爱了许仙。但是,我说白蛇只修行成功一半,只而青蛇却明白了整个人类的情感,从这个角度来说,青蛇真正的修行为人了。
怀孕之前,白蛇作雨、修假宅、隐瞒身份,以及选“老实人”相处,都是为了有“人的体验”。在小青用葡萄诱惑许仙之际,白蛇并不是愤怒生气,而是表达了两个意思,1.你不像我道行这么高别乱来;2.人是要讲究从一而终的,你找个别人练习学做人吧。然后俩人哈哈笑作一团。一副传授做人心得经验的样子。如果真对许仙有爱,应该是嫉妒生恨,对眼前这个小贱蹄子打骂杀伐才是。而这种心理,是小青第二次和许仙亲热时才有,并且当时落泪了,为什么,因为当时她才真正明白了人的心理,明白生而为人看到自己爱人背叛自己的痛苦,但又隐忍不发,以成全自己成为一个好女人的煎熬。所以她说,“做人有好多规矩,还是做蛇的好。”
(白蛇还未修行成人之时)
(白蛇成人之时,发现小青与许仙亲热,眼神完全不同)
所以我说,白蛇的修行成功了一半,白蛇的转变是从哪一刻开始,我觉得是在取灵芝草,她放弃小青去救许仙的那一刻,白蛇取了灵芝草,留下小青一个人斗法海,为了许仙,不要了小青的性命。为了这个男人放弃了亲情友情,怀了他的孩子,毫无保留,全身奉献了。她明白了人类的一些感情,也学会了世俗的条条框框。
(这是白蛇取回灵芝草后,身后有一道奇异的金光)
(白蛇劝小青离开他们,笑着哭,终于体验到了做人的滋味,但发现这滋味并不好受,内心有了人的煎熬)
(这一幕是白蛇又一次拟蛇,大概是缅怀为蛇的幸福)
后面的水漫金山、产子、以及最后时刻要法海救孩子而不是自己,便是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典型代表了。
3. 青蛇
青蛇的修行也是为了做人,而且她的成人比白蛇更彻底。白蛇对做人有一种误解,即,有了男欢女爱,和男人相处,便是做成了人,因此,白蛇“勾引”许仙的前期都是非常狐媚的,身体接触、湿了头发搭在胸前,都是以色相来吸引许仙的,也一度误导了青蛇,学着姐姐用情欲勾引男人。
其实人类有很多种情感,而青蛇在白蛇产子的一瞬间回想起她与白蛇的过往,说出,难道我们姐妹两个五百年的情谊,就不是情了吗?
白蛇为了许仙,几次要青蛇离开,还有一次舍她而去,而青蛇一次都没有离开白蛇,她对白蛇有情。在与法海修欢喜佛以及勾引许仙的过程中,她明白了情欲并不是爱情,而是人无法控制又极易被左右的东西,道行高也没用的,凡人如许仙轻易就败了,高人如法海不过也输了。而真正的感情是赶不走、逃不掉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经历、通过相处构建的,正如她对白蛇,这是小青比白素贞看通透的地方。
所以,我解读小青的这一滴泪,是因为她在替白蛇找到许仙的一刹那有了白蛇的心境,她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明白了白蛇对许仙的感情,感受到了这份感情的舍身忘己。
在最后,她会对许仙说,你出卖了我们。为什么,因为她知道许仙与自己的暧昧,也把他和白蛇的相处看在眼里,她知道许仙是如何脚踩两只船,他看中的是色相,而不是感情,所以他说,自己不应该沉溺女色 ----- 看到了吗?他觉得他不应该沉溺女色,而不是说,我不该爱上你和你姐姐两个。这比爱上两个更令人齿冷,你令两个人红尘深陷,饱受感情之苦,甚至搭上性命,自己却只是认为自己沉溺女色。和我们姐妹俩相处,你只用了你的兽性,而触动了我们的人性?
我们在前方为了你水漫金山,搭上性命,而你不费须臾之刻便妥协低头,这是什么狗屁人类感情?
真是可笑,你们人类自己都不知道情为何物。
她明白了人类的感情,又鄙视这感情中的不坚持。
4. 法海
活了快 30 个年头的我才知道《青蛇》里面那一段张曼玉原来不是玩自己的尾巴 这个解读非常明白,我不多写了。
法海和许仙一样,深陷情欲魔障,但许仙是沉沦,但法海试图对抗,结果都一样,都输了。到此为止,两个人类形象(法海还是神的化身)对抗人性的修行失败了,两个兽类修炼人性成功了。
为什么导演要讲一个这样吊诡的故事?接下来先说原著,再回过头来看看电影与小说的不同。
小说《青蛇》的解读
列举电影和小说的几个非常大的不同之处:
1. 许仙的形象。许仙在小说中是一个更加精明、贪恋美色的形象,而且他与小青直接发生了 sex,甚至还跟小青提出了私奔的要求。在和小青缠绵之际,说出“你是她拣的,我是你拣的。”这样的话,功力可见一斑。许仙的行为直接点出了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男人龌龊心理,当然说得更好听一点就是张爱玲的红白玫瑰的比喻了。
但以上的行为更让小青看清了他的嘴脸,转而更加爱慕法海这样的正义、正直、不受诱惑、有担当的光辉形象。(当然小青也是被误导了的,后面详表。)
同时许仙在故事结尾做出了出卖青白二蛇,给法海做了引路人,在白蛇分娩之后,又懦弱的选择了抛弃妻子保全性命,从而直接导致了白蛇被收。
许仙的形象在小说里可谓面目可憎、狡黠多变。然而这样的人却给了白蛇温暖的爱情,细腻的呵护,给了小青遐想和温存。
2. 青蛇与白蛇关系的动态变化。
- 青感恩白:初期,因为白蛇搭救,小青是感恩,
- 青依赖白:相处时间长了是依赖,是陪伴
- 青嫉妒许仙:白蛇和许仙开始缠绵后,她开始嫉妒许仙取代了她在白蛇中的地位
- 青嫉妒白:看到白蛇与许仙神仙伴侣般日日美好甜蜜的夫妻生活,开始嫉妒这样的感情,开始嫉妒白蛇,为什么大家一起辛苦学做人,你做得挺开心的样子?我却什么都不是?为什么你赢得了这个翩翩美少年?我不行?于是,开始背着白蛇勾引许仙。
- 青暗算白:端午节时陷害白蛇,令她现出了蛇形,吓死了许仙,二人同去盗灵芝草时,又是白蛇与敌人拼斗,让小青先回来救许仙,小青回来救活许仙后,不管白蛇死活,立刻趁她不在与许仙发生了 sex.
- 青白相斗:小青想要暗杀白蛇,被白蛇察觉,两蛇相斗。
到这儿为止,小青的形象真可谓是典型的小女人狭隘心态,且手段阴毒、毫无人性蛇性,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突然变成了不择手段的坏女人,---- 这是作者功力所在,因为如果细细读小说,揣摩青蛇为蛇为人以及对许仙情感的转变,对她的转变也是非常理解的,不得不感叹作者构思故事的能力和文字功底。
这也是人性悲哀之处,被欲望所裹挟。小青被与白蛇一争高下的欲望所裹挟,被夺人所爱的欲望所裹挟,被渴求被人爱的欲望所裹挟。
- 青白和好:青得知白怀孕后,态度大变,开始明白白蛇对许仙的深情,于是又重归于好,并开始充当白的守护神形象。许仙被法海掳走后,两人合力去抢人,最后白蛇被镇压,青因为看清许仙的丑恶嘴脸,一剑杀了他。
原著中,小青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明白人,故事也是以青蛇的视角和口吻展开的,而白蛇则是有点傻白甜的味道。
3.青蛇与法海的关系。
青蛇来到人世间与三个男人有过关系,第一个是一名捕快,青蛇利用色相,摆平了捕快对她们的调查,青蛇第一次感受到女人色相的威力,也开始小觑男人,觉得男人不过如此;第二个是许仙,她依然利用色相,破坏了许仙和白蛇看起来固若金汤的感情,她心里也得意,觉得男人的感情也不过如此,有了一种赢家心态,但事后对许仙的嘴脸却表示了愤怒和鄙夷;第三个是法海,她故技重施时,却发现法海无动于衷,丝毫不为所动,她初期愤怒,一种女性示好被拒绝的愤怒,接着由怒生爱,因为前两次的实验让她以为男人都是这副德性,现在来了个异类,反而吊足了她的胃口。
都是这法海,我不该,也遇上法海。
我恨他!
作为一个女人,我小气记恨,他可以打我杀我,决不可以如此地鄙视我拒绝我弃我如敝展。
我恨他!——我动用了与爱一般等量的气力去憎恨一个叫我无从下手的一筹莫展的男人。
暮色暗暗四合,晚烟冉冉上腾。
他永远都不知道,这永远的秘密。我同他说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请高抬贵手”,真窝囊!我惨败了。
这也是后来她说出“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是的,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一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位候他稍假词色,仰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这样一番话的原因。原著中两人并没有发生 sex,法海一直高高在上,然而在最后小青杀死许仙后,法海装作没看见一样放走了小青,可见他对小青不是没有情。
小说原著不在描述兽类如何获得了人类的感情,而是在一开始就交代了两蛇误食吕洞宾的七情六欲丸,一开始就拥有了人类的感情。故事是从拥有和人类一样心理而不一样的生理这样特殊的角度去描写男欢女爱、男女爱情的,从特殊的视角出发,因而看得更加清楚明白。
白蛇在选择男人时这样说:
“任何男人跟我斗智,末了一定输,因为我比他们老一千岁,根本不是对手。”素贞的眼睛在黑夜里晶晶闪烁,“我只要一个平凡的男人。”
“平凡的爱,与关心。嘘寒问暖,眉目传情。一种最原始的感动。”
瞧,一开始,白蛇是多么踌躇满志、势在必得,什么人是一条修行千年的蛇妖的对手?
这个女人所求并不多,她委身下嫁、委屈求全,所有的生活围着许仙团团转,不求功名利禄,不对许仙有任何要求,要的就是她所说的“平凡的爱与关心”。怀孕之后白蛇更是输得一塌糊涂,完全跪舔。
弥留之际,她对小青说:
小青,我白来世上一趟,一事无成。半生误我是痴情,你永远不要重蹈覆辙。切记!”
白蛇最后的结局下面再接着说。
话说有这样一位貌若天仙的活菩萨,一呼百应的,许仙有什么不满足的?可是许仙就是不满足,时时刻刻去勾搭小青,并提出要私奔的建议:
他说到“我们也可带一点银子”,谁的银子?素贞的银子!
这个男人,我马上明白了。是各种事件令他成熟、进步。他学习深谋远虑,为自己安排后路,为自己而活。他开始复杂。——也许他高明得连素贞也无法察觉。
难道他私下存过银子。
他可以这样对待他的发妻,异口一样可以这样对待我。
嘿,男人…真是难以相信的动物。
我跟他距离那么近,一瞬间,竟在人海中失散了。我再也找不到那令我倾心献身的许仙。
他是真的要与小青私奔吗?不是的,是因为他发现小青开始对他不理睬、不回应后,他又做出了进攻,是有一次强有力的勾引,试图再搅动小青的波澜。他享受这种各色女人被他玩弄鼓掌之中的感受。
这就是普天下男人都有的人性丑态,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
回到白蛇,白蛇并不是不精明,而且拥有千年道行,如小青所说,很多事不是她知道,而是她就是那样经历过来的,她怎么可能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这样精明的人败给了感情,白蛇代表的是一类感情,白蛇代表的是一类人。是一类在感情中迷失自我、毫无判断力、也隐忍求全的人。偏偏越是这样的人,越得不到善终,因为对方吃准了她们是感情动物,吃准了赢定了她们。她们一踏入禁地,就是输的。然而你告诉她们别玩火,火危险,是不管用的,可笑的是,就算她们被火烧了,好像还是不管用的。正如小说结尾,白蛇从雷锋塔下放出来以后,好像好了伤疤忘了疼,摇身一变,又去找男人了。也可以用有的人的一些话,她们也并不是爱谁,而是享受在感情中奋不顾身、死去活来的快感。听起来有点像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那么法海呢?事业心重,一心奔前程、奔事迹的人,一副道德感强、正义化身的样子。这样的人博得不了好感,但也不会有太多差评。然而天竺再美,也依然想偷瞄一眼旅途中的风景。圣僧再厉害,也难免被女儿所蛊惑。
所以我说,李碧华写尽了世间情爱关系,刻画了痴男怨女在情爱中的微妙心理。这是小说高明之处,也是电影没有体现之处。
如果说电影只是为了以奇特的手法展示修行成功或者失败的故事,我个人觉得立意都不够高,反而原著只披露人性更让人心有戚戚,当然电影也没有必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演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见解和想法就 ok 了。作为观众,我觉得我们可以想想,如果人性的欲望如此不可控,那我们如何自处,如何协调,而这样的思考的第一步是首先要认清“敌人”,而导演成功的让我们认清了这个“敌人”,并把美撕裂了(白蛇被收、许仙被杀、水漫金山)告诉我们这个敌人的力量之强大。
正如李碧华所说:
人的心最复杂,复杂到它的主人也不了解。至少,演变成一种幽怨,无奈的倔强。到头来都是空虚。
(全文完)
贴评论区的一个精彩评论:
电影所讲修行,说是修行为人,更是《修炼爱情》。
爱是检验人与妖的唯一标准,同理也是成人和非成人的界限,这种意识的觉醒,在人界叫做长大,在妖界就叫修行。毕竟,人间一切皆有价格,甚至生命和自由也总有一个价格可以选择放弃,唯有爱与不爱,超我般的存在着。爱是无法选择发生,又无法选择放弃。缘起缘灭,皆不由己。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爱是检验人与妖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