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来自 bundpic.com作者:外滩画报

今年 5 月,《驯龙高手》中可爱的“无牙仔”(Toothless)从维京部落博克岛(Berk“)“专程”来到了法国戛纳。
8 月 14 日,《驯龙高手 2》在中国大陆上映。自首映以来,该片普遍获得好评,目前在烂番茄新鲜度为 92%,imdb 评分 8.4,对国内观众来说,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续集之作。烂番茄网站评论:“电影激动人心、能引发共鸣、画面也很美。在第一集成功的基础上,《驯龙 2》达到了一部续集应有的水准。”
四年前,维京部落领袖的长子小嗝嗝(Hiccup)驯服受伤的“无牙仔”,与它结下深厚的友谊,也纠正了族人对龙错误的印象,打动无数观众。续集的故事发生在第一集结尾的五年后,两个主人公都长大了,博克岛也成了一个人与龙和平共存的天堂。
然 而,在更大的世界版图上,仍然有威胁博克岛居民和龙群安全的危险存在。邪恶的德雷格与龙猎人埃雷特结盟,试图称霸龙的王国。与此同时,小嗝嗝在成长为一表 人才的驯龙勇士的同时,也身肩更重大的责任。在寻找答案的旅途中,他偶遇了神秘的驯龙骑士 Valka——这也是第二集引入的一个新的重要角色,由凯特·布兰切特配音。
在戛纳电影节上,一个高约 1 米、由真人扮演的精致又逼真的“无牙仔”人偶也缓缓走上红地毯,让身边包括凯特·布兰切特在内的电影主创们也都黯然失色
比迪士尼动画更黑暗,却更动人
距离上集电影过去4年,虽然还是一副相较其他维京男人仍旧显得弱不禁风的身板,但小嗝嗝已经是个二十岁的小青年。二十岁是个极其微妙的年龄设定,几乎在所有 文化里都是成年期的开端,即将踏进成人社会的年轻人们既急于挖掘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迷茫、焦虑和埋伏于其中的隐隐希望是所有 以成长为主题的故事,共同的表述模式。
二十岁的迷茫期在小嗝嗝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常常这样问自己,也 明确地,带着点愤懑地对女友Astrid说道“问题是,我跟你不一样,你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我从来不知道。”面对分工明确运转精细的庞大社会组织,寻 找自己的位置是一个时空见惯的问题,其实这样的疑惑就像藤蔓一样,缠绕在每个年轻人的心里。
小嗝嗝很清楚部落对他的 期望(社会期望),就是继承族长的位置。既是现任族长的儿子,又是个少年英雄,看上去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但总有点不对,哪里不对呢?出色的父亲带来的压 力,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和父亲的差距,害怕领导全族是“太大的责任”;在尚武的族群价值观下长大的小嗝嗝性格柔和,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他最 喜欢做的其实是和龙混在一起,搞点小发明,探索未知,乘龙乱飞。这些代表的是一个更自由的角色,而族长的角色里,越大的“责任”,就意味着越多的“束 缚”。
自我定位和社会期待相互拉扯碰撞,导致了青春迷茫期很常见的一种应对策略——逃避。影片开篇就是龙群和小伙伴们在欢乐地做游戏,而小嗝嗝却孤独地乘着无牙仔在海上乱飞,御风沉浮于云端是他最想要的“自由”的感觉。之后,小嗝嗝阴差阳错地见到了生母Valka。
小嗝嗝最喜欢做的其实是和龙混在一起,搞点小发明,探索未知,乘龙乱飞
影片反复强调了小嗝嗝更像母亲(都有“龙”的灵魂),并借Valka的故事来映射他的心理挣扎。Valka代表了小嗝嗝的另一种可能性(而且是放大加强 的):孤身一人,其乐融融地和群龙生活在一起,但代价是抛夫弃子二十年。Valka和小嗝嗝的父亲Stoick在过去有着价值观上的矛盾,并认为问题“无 法得到解决”,于是选择逃避,认为不回去/脱离社会对丈夫和儿子才是最好的结果。
小嗝嗝初见母亲时有股对新鲜世界的兴奋劲(从来没有的母亲和那么多的龙!),但是想到母亲因此抛弃自己二十年,对于自己是否要选择“逃避责任追求自由”必定陷入更深的挣扎。Valka是逃避的化身,而Stoick代表了责任。
破镜重圆段落是剧本中影响小嗝嗝价值选择的重头戏。Valka见到Stoick时百感交集,有愧疚,也有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一个“不能接受与龙共处” 的Stoick的茫然。但在Stoick请求Valka重归部落和家庭时,Valka的第一反应仍旧是逃避(已经疏于做菜/害怕承担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这次Stoick怎么做?——为你唱首歌,请你跳支舞。 这是全片最美的一个段落,以爱之名,消解分歧和冲突带来的疏理。而Valka和小嗝嗝在剧本里其实是处在同一个位置,她做出的选择,将会深深地影响小嗝嗝 的决定。
和迪斯尼不同的是,《驯龙高手》中的成长和现实中一样需要付出代价。在《驯龙高1》的结尾,小嗝嗝在与恶龙的搏斗中虽然 幸存,但永远失去了一条腿,这对任何家庭电影来,都有点太残酷了。但在梦工厂,这个情节仍然成立——尽管高层也一度对此感到紧张。最后,他们决定保留这个 情节。
“他失去了一些东西,但也收获了更多东西。”动画导演迪恩·德布洛瓦说,“这个设定不会令人心痛绝望。相反,我相信几年后,这个情节反而能让观众记得这部电影,使其脱颖而出,因为它赋予电影震慑人心的力量。”
这个画面确实令人动容——一场噩梦过后,这个牺牲自己、拯救了整个部落的八岁男孩终于醒来,借助假肢重新站了起来,成为了和以往不一样的人。在第一部中,小 嗝嗝其实象征着个人和社会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而在《驯龙2》里,小嗝嗝的选择则标志着自我突围和认可,“我”不再只是陶醉于自己渺小世界中的“我”。
小嗝嗝阴差阳错地见到了生母Valka
文学和技术的巧妙结合
在《驯龙高手》红遍全球的同时,很少人知道,这部动画其实是以英国女作家克雷西达·考威尔(Cressida Cowe ll)的同名小说为灵感的。电影中的维京人部落、国王与臣民、小嗝嗝与“无牙仔”的故事其实早就存在于考威尔的想象中。
考威尔迄今共写了 11 部“驯龙”系列小说,其中 2003 年的首部作品“How to train your dragon”被梦工厂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这些奇幻的驯龙故事其实“带有浓厚的自传性质”。童年时,考威尔的父亲每年夏天都会带她去苏格兰北部的环海荒岛生活。那里没有电、没有通讯,他们每天捕鱼为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粗粝辽阔的苏格兰海岸和维京人的传说就这样悄悄地融进了考威尔的基因里。
电影《驯龙高手》是以英国女作家克雷西达·考威尔的同名小说为灵感的
10 年前,梦工厂大佬杰弗里·卡森伯格与考威尔联系,问她是否愿意担纲《驯龙高手》的编剧,但她没有答应。归根到底,电影与书仍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
“一 开始完全没想过能拍成电影。我十分清楚,小说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媒介——我还是更擅长前者,那也是我童年时的愿望。”考威尔说。“电影中的无牙仔体型 上要比书中的大很多,但无牙仔仍然非常可爱,我的三个女儿看了电影后也这么说。它仍然是我童年时一直想拥有的一条龙。小嗝嗝骑在无牙仔身上翱翔天空的那些 场景,真的美得令人窒息。”
事实上,《驯龙高手》系列在技术方面的确花足了功夫。在《驯龙 2》中,群龙背景、博克岛酋长 Stoik 的胡子、“冰”的模拟和渲染等,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团队首次引入了 Apollo,这是梦工厂与英特尔花五年时间共同研发的新技术,包含 PrEMO、Torch 等一系列先进软件工具套件,极大提高了动画师的效率,也更好地为这个故事服务。
另外,摄像师罗杰·迪金斯 (Roger Deakins)对阴影和光线的把控也让画面看起来自然、可信、“拥有真人电影般的画面质感。”德布洛瓦说。在筹备期间,《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曾 到过梦工厂工作室,在看了一些片段后也称赞了这一点。他说:“《阿凡达》是一部动画般的真人电影,而《驯龙 2》则是带有真人电影质感的动画片。”
《驯龙高手 2》中,不同颜色、形状和种类的龙成群结队出现在屏幕上,遨游天际,穿梭云间,炫目的 3D 效果令人身临其
导演迪恩·德布洛瓦是个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大胡子、身材敦实的大男孩
“将不同的动物行为附在每一种龙身上”
B=《外滩画报》
D= 迪恩·德布洛瓦 Dean Deblois
B:现实世界中并没有龙,你们描绘龙的灵感从何而来?不难发现,“无牙仔”的许多动作有点像猫。
D: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把龙塑造成真正的动物的形象,所以我们研究了很多动物的行为方式,例如鹦鹉、黑豹,猪与犀牛、猫头鹰……将不同的动物行为附在每一种龙身上,我们想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赋予每只龙鲜明的性格,也会让它们的行为更可信。
B:皮克斯的故事团队在筹备期间会去采风,你们是否也去北欧作了考察?
D:我们团队去挪威作了一次考察,参观了维京博物馆,领略了那里优美、壮阔的风景。此外我和摄影师罗杰·迪金斯等一小部分人,还去了北部的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我曾听几个背包客说,如果你喜欢北欧风光,就一定要去斯瓦尔巴群岛看看。那里离北极点不远,你仿佛站在地球最高点。岛上有近 2000 个居民,却有超过 5000 头北极熊,非常有趣,令人难忘。我们是 4 月份去的那里,午夜时分天也不会完全黑,天空的光很独特,色彩缤纷,电影里很多场景直接来源于我们在这里拍摄的照片。
B:影片的 3D 技术很惊艳,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在某些场景上是否借鉴了《阿凡达》的经验?
D:当然,《阿凡达》永远是一个好榜样,非常鼓舞人心。拍摄期间,詹姆斯·卡梅隆曾来过我们工作室,讲述他是如何拍《阿凡达》的。我们也给他看了一些片段,他对我们用同样的 3D 技巧给予了肯定——我指的是,我们不求 3D 要多么立体,不求让东西弹出屏幕,因为这样反而会削弱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相反,我们用了更微妙的处理手法,有些场景你甚至不会察觉有什么 3D 效果。比如在第一部中,当小嗝嗝第一次触摸无牙仔,仔细看,你会发现,他们靠得越近,景深越明显。我们把这一效果也运用到了续集中。当然,至于那些明显运用 3D 效果的场景,例如空中飞行的情节,我们则让它们看起来越刺激越好。但总的来说,我们的 3D 效果注重的是银幕向内的深度,而不是突出屏幕的程度,因为后者会让人觉得是主题游乐园里的把戏。
B:你刚才提到摄影师罗杰·迪金斯,他拍了很多真人电影,与科恩兄弟、山姆·门德斯都合作过。他来担任动画摄影师,为你刚才提到的画面质感提供了哪些帮助?
D:罗杰在第一部电影中就加入了。他把美丽、精致的真人电影质感的画面带到了我们的动画中。他的理念是,尽量减少用光,只用到一个光的时候他是最开心的。所以最后在画面上呈现了很多饱满的黑色部分,颜色更粗粝,更可信,特别有故事,我很喜欢那样。詹姆斯·卡梅隆当时也赞赏了这一点。
B: 但无论画面还是主题,你会觉得这部电影对青少年来说有点阴暗了吗?
D:我们一直很注意,尽可能让电影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不会把儿童排除在外,那样是很危险的事。有些人说,“哦,这是一部给儿童看的电影。”不,这是给所有观众看的电影,当然,我们绝不会把儿童落下。当我回顾自己童年时深受感染的电影,最先想起的总是那些富有张力的情感片段,例如小鹿斑比的妈妈去世等等,类似充满情感力量的时刻。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有些人会不喜欢,但希望大部分观众都能接受。
B:第一部的结尾也带有悲剧色彩。电影上映后,你们是否收到一些观众、一些妈妈的反馈?
D:我们在第一部结尾安排小嗝嗝失去一条腿,这一度让工作室非常紧张,说这样观众一定会很讨厌我们。但我们留意了观众的反应,很多家长表示接受这样的安排——这暗示了“牺牲与结果”的内涵。因为小嗝嗝失去了一些东西,但他得到的远比他失去的多得多。这不会令人心痛绝望。多年以后当人们回顾这部电影时,我相信这个结尾一定还会令人回味。因为这让电影突破常规,与众不同,也让我们在续集中敢于大胆尝试新的东西。
B:这似乎更像一部真正的电影而不是一部喜剧动画。
D:是的。我没有很强的喜剧感觉,我对惊奇(wonder)更感兴趣。一部有惊奇的电影,人们越能记住它。这或许是为我们没有幽默感找台阶下(笑),但我童年和现在一直喜欢的、能让我感动流泪的电影,都是拥有惊奇内核的电影。
B:影片中的新角色 Valka 邀请了凯特·布兰切特配音,你说在写这个角色的时候,脑子里想象的就是凯特·布兰切特。但有时候这样做的成本会很高,尤其是当不同国家引进时会推出配音版。你觉得花这么多钱请明星配音值得吗?
D:首先配音演员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他们选择参演,是为了能给自己,或给家人留下一些东西。比如小嗝嗝的配音演员杰伊·巴鲁契,他希望他的侄子能喜欢这部配音动画。因为他的其他电影都太血腥,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笑)。我觉得一个演员的声音与角色匹配度远比这个演员本身的名气来得重要,当然有时候也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国内市场。当我在塑造 Valka 这个形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布兰切特,幸运的是她的三个孩子很喜欢第一部《驯龙高手》,所以有幸能邀请到她。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驯龙高手 2》:比迪士尼动画更黑暗,却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