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独自生活的「空巢青年」吗?
图片:《她》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以讨论的角度实在非常多。如何看待空巢青年:谁要来看待空巢青年?是别人还是空巢青年自己?他们是自己选择要做空巢青年的吗?为什么需要去看待他们?他们需要被某种特定的眼光去看待吗?他人需要以一种特定的态度去看待空巢青年吗?每一个问题,可能都伴随着一个范围巨大的背景音,很多时候这个背景音才是更需要去关注的,也只有听清了这些背景音,一个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答。 关于这个话题,我主要想来探讨一下独居青年们对于孤独的把握和自己社交状况的处理。
所以首先,如何定义空巢青年?最初用到“空巢”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儿女离家极少归来的老人的,谓之“空巢老人”,所以我猜空巢青年这个词的发明者认为空巢青年是一个对应的概念,只是这个人群是年轻人。
不过我想也许这个词语的准确性有待探究,因为空巢老人之所以空巢,是他们的儿女飞去了远方,是他们被动接受的一个现实,而我理解的“空巢青年”,大多是自主选择要离开自己从前的“巢穴”,到一个新的城市开辟自己的新空间,也许享受也许挣扎,但是都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
网络上如“独居”的字眼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部分原因也是近十几年来个人主义思潮和城市化在国内的高速增长,集体主义思想减少的结果。城市化的进程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是非常正相关的:乡村生活是集体主义的,城市生活是个人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意思是,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权利,认同一个人自身所获得的事物,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及独特的自我。与此同时,集体主义思想的减少就意味着“服从、奉献、社会归属感、区域划分感“的降低。我猜想无论因何原因决定要独居的青年们,某种意义上都是更加注重自我感受的群体。
要说明的是,“注重自我感受”与“自我中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实有研究表明,独自生活的人会对亲人朋友的感受更加敏感和关注,并且在社交的时候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且和亲人朋友的联系反而更多。
选择独自生活的原因可能是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向往的城市,有自己不能割舍的工作,或是有与原生家庭的不同,有自己独有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无论是哪一种,我认为能够自主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都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在我们的社会中,很多时候即使是自主选择的独自生活,在一定年龄阶段以上也会被钉在一个“社交耻辱柱”上,独居即意味着孤独,孤立,以及局外。似乎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喜好选择独自生活一定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他/她没能完成社会对其期待的任务。人这个生物种类,在太长的时间里被定义为群居动物或家庭核心的动物,在过去的历史中确实有着聚居的显著优势,然而事实上,更加发达的市场经济,丰富的城市生活和开放的网络社交系统让具有自主性的独居越来越有吸引力也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自主选择的独居生活其实让人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来管理和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以及实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责任如家庭责任等。
把独居生活过出诗歌级别的人,梭罗肯定是一个,古今中外能出其右的也很少(《瓦尔登湖》实在是一本十分正念的书籍,如果要选出一个“独居青年必读书单”的话,这本书必须列在榜首,想必广大知乎用户读过的不在少数)。他主动选择的在瓦尔登湖畔的独居事实上是一种挺极端和极致的独居生活,自己建房子,自己种植食物。他的动机是想要去面对生活基本的事实,体验真实的生命,不愿意被繁杂的世界打扰到自己的生命体验。他甚至认为那个时候的邮局都是没必要存在的,因为世界上值得传播的信息是极其有限的,这和我们现在的独居青年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互联网及其爆炸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反差。今日在大城市里独居的青年们并没有想要过上真正离世修行的生活,只是偏好一定程度的个人空间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同时又很渴求与自己精神世界在同一个层面上的朋友和社交。
事实上,孤独或者独处,一直都是诸多哲学家所迷恋和不断探讨的一个话题。叔本华在《关于独处》里讲,获得幸福最错误的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社交生活。因为社交必然要求人们作出牺牲,牺牲独特的个性,相互迁就和忍让。这段论述我觉得非常符合现在喜爱独处和独居的年轻人们,当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精神寄托,或者一二可以在有兴致时会面但知心好友之后,又何必去牺牲自己的自由去迁就忍让他人呢?叔本华这样一位十分高傲的公子哥儿哲学家认为,一个人愈是具备自身价值,愈是独特,就越难以做出这种牺牲。
惯于独处的人能够自得其乐,感觉万物皆备于我,而这就是构成幸福最重要的内容。丰富而伟大的人节制交游,不远不近地欣赏着人群的火焰,既不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也不被火焰灼伤。彼得拉克在《论孤独的生活》里说,当人们谈论一个独处的人时,会说这个人不喜欢与人交往,但这样的说法就犹如说一个人不愿意在深夜但森林中行走,就说他不喜欢散步一样。
祝大家都实现自己从心所欲的生活方式;)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即使独自生活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你是独自生活的「空巢青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