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给你画了个圈,只要不出这个圈,你干啥都行」
图片:《西游记》「散养」切莫变成「放养」
育儿圈现在有两个很有画面感的词:「散养」和「圈养」。
很明显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育儿理念,大家对于「圈养」的态度基本上比较一致,都抱有或多或少的批判;但对于「散养」这个理念的理解,却有着而比较大的不同。
今天我不想对「散养」下一个定义或单纯的批判、支持,只想针对这个词可能产生的误区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散养」也要立规矩
家长怎么那么累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一对宝妈宝爸面对自己新生的宝宝激动万分,想让孩子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宝宝:我们对你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你快乐地做自己。
宝宝开始会说话、会走路了,宝爸宝妈想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不压抑孩子的天性。他们不想填鸭式地喂养,于是教会孩子自己吃饭。
孩子有时一边玩一边吃,一顿饭能吃上一两个小时,食物也常洒得满屋都是。爸妈都由着孩子,只是跟着打扫,饭菜凉了帮着热。
在玩耍方面,他们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想玩什么玩具就给拿,想出去玩就陪着出去,有时候孩子玩疯了不肯回家,他们也不忍强迫孩子回家,只能焦急疲惫地等着。
哄睡则是每天都头痛的事情,有时候孩子玩性大发,宝爸宝妈只能不时提醒「是不是该睡觉啦」,然后陪着熬到孩子玩累、玩困。
宝爸宝妈内心有隐隐的疑惑: 孩子快乐就好,但是我们怎么那么累呢?有时候在尊重孩子天性的时候,我们自己却好像不快乐。
当宝宝上了幼儿园后,这个冲突更加激烈。老师反应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任性;宝宝不适合幼儿园的生活,不肯去。
宝爸宝妈一开始觉得幼儿园跟自己育儿理念不匹配,可是换园后依然这样。
到底哪里不对?
这一对父母对孩子有终极的期待,那就是「快乐地做自己」。他们看到「快乐」很重要,孩子的意愿很重要,这个出发点很好。
但这句话只有期待没有方法,养育者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体验到的认识是「约束和限制是不快乐的,压抑天性的」,于是努力让孩子感觉到高兴。
从父母自身的角度看:代价是父母的快乐被牺牲,意愿被忽视,管理孩子的手段被限制。
这个画面就像是为了不给孩子套「圈」,倒是父母把把自己套上了「圈」,然后追着孩子的意愿跑,真的是好辛苦。
而对孩子来说:他注定要生活在自然规则和社会规范的限制中;孩子当时想要的、想做的,并不一定是对自身有利的。
家长正需要靠给孩子立规矩,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用一个个弹性的、灵活的、针对性很高的「圈」,来避免孩子与自然与社会规则之「圈」的正面碰撞。
大约两岁开始,孩子也是开始处于从被动约束逐渐发到到自我约束的关键阶段。
孩子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来体验自己的意愿,同时也需要通过一次次与父母设置的边界的安全对抗,来转化出自我约束的自律能力。
那么,自律是什么?
往大而空忽悠,我会告诉你「从心所欲不逾矩」,然而这可能太抽象了,还是打个比方吧。
我们面临的一些社会现实,就像家里的墙,限制了我们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不然就要碰壁。有时候,我们半夜里迷迷糊糊地起来上厕所,常常不用开灯就能闭着眼睛去了厕所又回来。
因为,哪里有墙、哪里有门,已经在我们心里了,我们已经很适应了,可以很自如地去往自己需要的地方。
「散养」也要积极培养
再来看一个故事。
宝爸宝妈看着别的爸妈带着孩子上各种早教班、亲子班和兴趣班,内心并不认同,觉得孩子自然发展就好。
平时,他们就让孩子在家自己随便玩,或者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玩。
可是到了幼升小面试的时候,孩子的考核成绩非常一般,上好的学校,成了问题。
而且,跟同事朋友一起都带着孩子出游的时候,宝爸宝妈发现,自家宝宝在玩的能力上也跟别的孩子差了一截;跟着玩都有些费劲,宝宝对此有些沮丧。
应试和素质两方面的落后,让宝爸宝妈内心有些不安。
上了小学后,宝宝更加羡慕同学的一些才艺,主动要求学。宝爸宝妈都很高兴地满足。
可是宝爸宝妈发现,常常是报了班,买了一堆相关用具,孩子学了几次后就转移兴趣了,他们只好又跟着重新报班、重新采购。
看着钱花出去不少,家里东西存了不少,可孩子啥也没学会,啥也没有真正感兴趣,宝爸宝妈不免开始担心孩子的将来。
「散养」需要给营养
孩子能力的发展,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创造探索世界的机会,并给孩子做出榜样。
所谓探索世界的机会,我来举几个例子:
- 带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阔眼界,给孩子创造更多与优质同伴互动的机会;
- 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活动,成为孩子可以模仿学习的榜样;
- 通过咨询和实地考察来筛选一些满意的教育机构,可以补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不足;
- 孩子能力的发展也是需要父母主动投资的,要培养孩子自己选择和创造资源的自主性。
让孩子学会承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儿童的意志力培养也是学习过程中重点要培养的目标。
家长在鼓励孩子兴趣的时候,还需要让孩子承担自由选择背后的责任。
当孩子新鲜劲儿过去、遇到学习的阶段性障碍时,家长用「责任」来要求孩子坚持,也是培养孩子从他律发展成为自律的过程之一。
现代的很多家长,都已经非常注重给孩子快乐与自由,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也需要辩证地认识到:自由是以能力为支撑,以承担责任为代价,以社会规则为边界的。
这个培养的过程,越是早期越需要父母的积极干预。
当孩子锻炼出一定的选择与自律能力后,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利;但也要让孩子明白,他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时候,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继续锻炼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
结语
「圈养」的问题不在于有边界,而在于边界设置的范围,范围过小,孩子就没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散养」也不是说就没有边界,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来灵活地调整和坚持边界的范围,做到即是限制也仅是保护。
同时,「散养」不表示家长就不用操心培养,仍然需要在早期主动约束并提供「营养」,等孩子有一定能力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愿时,再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就好。
责任编辑: 丁若水
本文首发于「丁香医生」http://www.dxy.com,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你看我给你画了个圈,只要不出这个圈,你干啥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