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一个人旅行。自从之前在云南经历了生皮风波后,更是对一个人旅行多了些顾虑。不过日本倒蛮适合一个人去的,但对一个爱吃的人而言,很多高级餐厅不接受一人预订,实在有些尴尬。关东料理大多没有这个问题,关西料亭则多数要求二人以上起订。
然而,东京的五代目野田岩也要求两位以上起订。虽然对鳗鱼饭并无多少执念,但总觉得还是应该去一下。无法订位便只能临时去看看有没有位置咯。
那一日醒来,发现时间已经不早,预约了参观皇居,若是坐地铁必然赶不上时间了,于是只好打车。一个上午都在皇居里跟着一群日本老头老太太走来走去,导游全程日语,一句都听不懂;而英语解说机也不算灵光,迷迷糊糊大致明白了每一部分建筑的历史和职能。
皇居一角
参观完皇居,便是饭点了。心想明天就是我朝国庆了,得赶快去把野田岩给吃了,不然大概要排长队吧?于是钻进地铁去了神谷町。谷歌地图大部分时候都是外出旅行的好帮手,按照导航走了一会儿便见到了仿合掌造(合掌造り,屋顶呈人字形,以茅草覆盖)屋顶的野田岩本店。所谓飞驒高山古民居风格也。
门口并未见到有人等位,看来不必久等。进去之后,女侍将我引至别馆。据说人数少的话均会被引至别馆。有人说别馆与本馆厨房不同,不知真假。
走在一条小巷中,突然就看到了
沿着螺旋木梯上行,二楼方是坐席。我到时,已有两桌客人在那里。我便坐在了这两拨人中间的一张小桌子边。饭厅不大,皆为木制,墙上贴着一张纸,说明店内野生鳗鱼和养殖鳗鱼并用。4-12月间据说使用的是野生鳗鱼,剩下的时间则只能以养殖鳗鱼替代。不过由于女侍英语不太灵光,因此上鳗鱼时我也没有仔细询问,一大疏漏。
楼梯
墙上的说明
野田岩创业于宽政年间(1789-1800年),至今已是第五代传人,持续经营超过两百年时间。日本的老铺多,是众所皆知的;倚老卖老自然无趣,唯有靠穿越时空传承下来的美味才能征服现世的食客。
五代目金本兼次郎(1928- )年逾古稀,拥有“现代的名工”之荣誉,虽然这个表彰每年授予的人数不少,但也算是厚生劳动省钦点的著名匠人之一了(目前为止各行各业受此荣誉的大概有4000人)。世人皆知的小野二郎亦获得过这个表彰。
金本兼次郎,图片来源
城市传奇中,野田岩也多有登场,池波正太郎(1923-1990)有记,坊间传闻皇室亦有到访。但这些传奇只是增添了我的期待,在揭开重箱之前我可不会对这家餐厅有任何主观上的评价。
清茶一杯,边喝边看了看菜单。虽然是一家鳗鱼专门店,但菜品的选择还算多。同样的鳗鱼菜式,不同的价位代表鳗鱼的分量。我一贪心点了个分量偏大的鳗重套餐,事实证明吃到后面有点辛苦。
茶
前菜酢物海草,鳗鱼肉冻。都是很开胃的菜式,酢物柔顺滑溜。鳗鱼冻很鲜,颇有些江南鱼冻的滋味。
前菜
我的右手边坐着一位老先生跟一个年轻女士,看样子是一对父女。他们已经在吃鳗重了,两人兴高采烈地聊着天,满面笑容。老先生吃完鳗重后,满足地喝了一口鱼肝清汤,舒畅地呼了一长口气。听得我更加饿了。
女侍收走了我的前菜盘碗,给我加了点茶。默默一个人喝着茶,听见左边那桌在说普通话,仔细一听大概是台湾同胞。忍不住忘了一眼,两个男生,一胖一瘦,正在聊一些日本的餐厅。下一道白烧(志ら焼き)鳗鱼也还没有来,于是便情不自禁地搭讪了起来。聊了几句,发现胖哥们似乎不怎么想和陌生人聊,于是我便闭嘴继续等菜了。
白烧鳗鱼终于来了,长方形的一段铺开在红色器皿中间,底下则仍有保温措施,女侍提醒我小心烫。
白烧鳗鱼,相对蒲烧,没有抹酱汁的过程
河鳗是我从小便十分熟悉的食材,家乡产鳗鱼,但在我小学时野生鳗鱼已较为少见。野生鳗多数还没长开便被捕获,因此个头不大。母亲多用葱姜合蒸,确实鲜美。但我依旧觉得清蒸鳗鱼带些许土腥味,因此对于白烧也一直有点排斥。
怀着紧张的心情我尝了一口,发现竟然毫无腥气,没有蒲烧汁,配点薄盐,或山椒粉,反倒更好地衬托出了鳗鱼的鲜香肥美。但吃到最后自然稍显肥腻,果然应该点小份。
关东的蒲烧鳗鱼处理,惯背开,稍加白烤后,再蒸后烤,翻转数次,令皮肉间脂肪化解,上酱汁入味,待色香味俱全方可上桌。关东烤鳗鱼糯软细腻,脂肪释放出来的香气十分诱人;关西者则口感偏香脆。
预制好的鳗鱼自然口感大不如温度处于最佳状态的现烤鳗鱼。美味是急不来的,耐心等待吧。白烧鳗之后是一道鳗鱼茶碗蒸。让漫长的等待不至于太过百无聊赖。
这茶碗蒸竟是套餐里令我印象最深的菜品之一,甚至比蒲烧鳗鱼本身更令我喜悦。蛋滑嫩透鲜,里面的鳗鱼碎、白果相得益彰。这在白烧鳗后是对味蕾的一次全方位刺激。也提醒我后面味道浓郁的鳗重就要登场了。
鳗鱼茶碗蒸
清茶几口,清清嗓子,迎接即将上台的鳗重。女侍笑脸吟吟端上黑色重箱,时光的磨蚀在盖子上一览无余,唯打开后,里面红艳漆面依旧如新。水汽使得红底金色的五代目野田岩几字显得分外好看。
重箱
箱盖内侧
色泽均匀的蒲烧鳗鱼铺满了饭面,蒲烧酱汁已经渗入了米饭中。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鳗鱼肉质糯软,毫无腥味;酱汁渗透入里,十分均匀;鳗鱼皮微脆,不焦不干,脂肪润透了鱼皮,别有一番滋味。
鳗重
蒲烧鳗鱼是著名的江户前单品料理之一。其起源则众说纷纭,日本作家、学者
三田村鸢鱼(1870-1952)的说法受到广泛认可。德川氏建立江户幕府时,江户乃水乡风情。江户城前沼泽广披,蔓延至海。筑路修桥诸多工人皆有口腹之需,而沼泽中颇有河鳗。因此有人捕捞河鳗切大段,串而烤之,抹酱入味,形似蒲草,故称蒲烧。
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皆是严格的佛教素食国家,脂肪丰腴的鳗鱼自然是不入上流社会法眼的。因此烤鳗鱼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江户前料理的庶民特性。蒲烧方法逐步演变,形成了现在由背开、除骨、白烤、蒸制、回烤、抹酱等主要步骤组成的蒲烧方法。每家鳗屋的烤制方法都有所不同,其中细节不可泄露。虽然烤制方法已变,但蒲烧这一称谓则沿用至今。
而鳗重者则以食器得名,以重箱美器盛上的鳗鱼饭方可称为鳗重。普通饭碗装的,则叫鳗丼。
然而,吃到一半依旧觉得有些腻。配些山椒粉,喝点鳗鱼肝清汤,再吃点咸菜,才不至于让肥腻感破坏鳗重的美味。不过米饭本身则无功无过,不算突出。
鱼肝清汤
野田岩的蒲烧鳗鱼,规整雅致,有细腻的味道,然而吃多了还是觉得有些腻。不知道在炎热的夏季土用丑日食用鳗鱼是怎么形成的习俗,夏天本身食欲萎靡,鳗鱼饭一定不会是我的首选食物。但商业宣传的力量有时候竟可如此之大,习俗因之而成。
习俗者,既已形成便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比如热气的肉骨茶流行在湿热的南洋;炎热的夏日要吃肥腻浓汁的蒲烧鳗鱼……
水物是当造的梨子,太甜了,不喜欢,连忙喝几口清茶解甜。
梨子
我正低着头喝茶,耳边听到有人跟我说拜拜,一抬头是隔壁那桌台湾同胞买单走人了。相视一笑,互道再见。一个人旅行总有那么些一期一会,今天在一个餐厅用餐,以后或许永不再见。每一个瞬间都是奇妙的人生际遇。
吃完整个套餐后,我坐着喝了会茶,顺便把一些照片传到了手机上。稍事休息后,买单走人,下午打算去逛逛神保町一带。(我在神保町干什么了吃什么了?戳这里神保町)
想到任性的金本兼次郎老爷子在巴黎也开了一家分店,而鳗鱼用的则是荷兰的野生货,不知道在万里之遥的欧陆吃这一盒鳗重是什么感觉呢?下次有缘的话,我打算去试试。
2016年5月29-31日 香港
吃完回头看一眼,沙扬娜拉
餐厅信息
餐厅名称:五代目野田岩本店/别馆
地址:日本东京都港区東麻布1-5-4
电话:81-03-3583-7852 (2人起接受预约)
类别:日本料理/鳗鱼料理
人均:5500 JPY+
另有银座店、下北泽店、日本桥高岛屋店,及法国巴黎店。
吃吃君完全自费试吃,与店家毫无利益关系
快来关注我的公众号“吃吃君”吧!
来微博找我也可以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