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 · 爸爸的天赋埋没一生
图片:《大鱼》* * *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 * *
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发了一个红色的小本子,封面上写着《中国革命歌曲集》,我拿回家拿给我爸爸看,让他唱给我听。他翻到其中的一页,歌名是《唱支山歌给党听》。然后他就唱了起来。听着听着,我竟然感动得鼻子发酸发痛,如果不是极力忍住,我就哭了。这对于年方四年级那样一个血气方刚的我来说,实在太震动,太尴尬。我深深地反思:我一个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对党有这么深的感情吗?这首歌何以会感动我?!?!
这时他唱完了,合上本子看看我,说了一句让我更惊讶的话,他说:咦?你怎么没哭?
……
后来我妈跟我说,我爸早年当老师的时候,在学校的校会上唱这首歌,全校的师生都哭了。所以他会惊讶于我“竟然”没哭。他对自己歌声的艺术魅力是有十足信心的。
我爸爸唱歌真的很好听的,比我见过所有的现实的,电视里的电影里的人唱歌都好听,动人心弦。说真的我听所有人唱歌都觉得干或者假,没有某种我从小听惯的美和柔情。他也非常会跳舞,他能带着完全不会跳舞的我跳国标和探戈。自己能跳不是最难的,能把舞伴带好带自然,我觉得是更难。
但他是一名政府官员,做一个小官才是他的工作。我总觉得我爸爸不是很会当官,做官这件事他做得非常笨。我小时候住在一个大院里,院子里每家都是官员。他跟叔叔伯伯们一起谈笑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笑容收得特别快,一转身就没了。大年初一大院里会团拜,这是我一年中很不喜欢的一个日子,一大早爸爸会紧紧张张地把我们弄起来,检查家里的点心盘。叔叔伯伯们来了大家拱手寒暄,我爸爸会发出一种在我看来是有些做作的笑声,讲一个我肯定已经听过的无聊笑话。然后他们会一起出门去下一家。这时我就会松口气,但是爸爸还要继续。
他和妈妈聊天,两个人也会聊什么事情做得不对,话说的不好。虽然我听不太懂,但我能明白那是当官才需要想的事。谈这些事的时候,他远远没有唱歌的时候那种自信感。
如果他出生得晚一些,比如是一个 90 后,00 后,出生在一个城市里的小康之家,可以听全世界的好音乐,接受音乐训练,拜师,试镜,选秀,做媒体,他有可能能成为一个明星。
或者出生在 80 后也行,他就可以做一个文艺青年,他会做得非常开心。他爱音乐,家里有一把手风琴,有一架扬琴,这两种琴坏了以后我们小城没有地方修,他也不太有时间玩,就废弃了。他玩得比较多的是二胡和笛子。都没有人教过,他就是自己琢磨的。现在想想,我觉得这些乐器他玩得都不算好,只是会弹奏自己听过的歌,自己编奏一些和弦而已,谈不上牛逼。但如果他能做一个文艺青年,可以名正言顺,正大光明地玩,一定可以玩好,至少可以玩得很开心。
所以我一点也不在意人们带着揶揄的语气谈论文艺青年,或带着讥讽说我是文艺青年。我现在的生活应该就是我的爸爸会梦想的,不明白文艺青年有什么不好,有什么可讽刺之处。
前些时候看最强大脑,听音的那种天才,就是听一些噪音,然后识别出音节。我有点震惊,这不就是我爸爸用二胡和我说话的那个事儿吗?他会用二胡和我说话,就是用弓弦弹奏说话的音调,并且模拟到我完全能听懂,可以流畅地对话。我猜这比最强大脑里展示的听音要简单一些,但是经过训练他肯定能做到。就算不是天才级别的厉害天赋,但肯定也是不多见的天赋。他没有上过音乐课,没摸过钢琴,甚至没接触过有艺术教育资格的人,甚至听过的音乐也只仅限于小城里能买到的磁带,邓丽君,张明敏之类的。如果他出生得晚一些,富一些,他应该会自由一些,过上更能发挥自己天性的一种生活。
他还很喜欢摄影,当时却舍不得花洗照片的钱。家里还有一些他借别人的相机拍的摄影作品,不算多么惊艳,但也比眼下常见流行的糖水片好得多。
其实,要是现在从头来过也还来得及。他要是能活到现在就好啦。
有时候不一定是埋没,就是没法再继续了。
我的父亲和我一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合。
在上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他作为一个饭店老板,常跟生意人和政府打交道,坚持认为我应该去读经济、金融或是政治类的专业,甚至是听了工程师好朋友的建议,让我也考虑读工程或者物理,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老话。
尽管我对他的这些意见或观点都进行了据理力争或是诡辩,然而他还是使用了“我这都是为你好”和“你走上社会就明白了”让我就范了。甚至我还鬼迷心窍地去剃过一次圆寸以满足他对“男子汉”的期许,然而当我剃完回家的时候拍了拍他肩膀,他回头一看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并亲切询问我的姓名。
在大学的最开始我的确是往经济的方向去读的,然后傲人地在数学上不停地垫底,初级微观经济也是一塌糊涂。后来我转攻传媒,然而还是很差劲。但我在摄影和美术这方面的课程上都拿到了很好的成绩,于是最后在许多方面的变故下我下定决心转学去学设计了。
我决定转学的时候没有告诉我爸,我妈也替我一起瞒着他,直到我转学成功以后我亲自打电话通知了他。
结果他说,“果然是我的儿子。”
这个故事的主角并不是我。
我爸年轻的时候的照片里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张,一张是他穿着佐罗的戏服在海滩上骑马,戏服不算合身,但他一脸的意气风发;第二张是他和另一个叔叔的合影,两个人勾肩搭臂,都是披肩的大波浪长发,戴没戴蛤蟆镜我就不太确定了,但范儿是起得非常到位的。
事实上他年轻的时候,是搞艺术,学画画的。
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我爸没有机会上大学。在党校毕业后,被分配去了米厂工作。
他年轻时唯一的爱好,是画画,主要是国画和素描。家里到现在还存有很多张他年轻时的作品,平心而论我暂时应该没什么机会超越他。他画的工笔花鸟和素描人像的水平,在我眼中和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那种范例是一个水平的。我太爷爷的遗像是我爸照着照片手绘的,而我一直到长大了才知道那不是照片。当然,现在的美术生可能轻轻松松就可以超越他,但是他那是在三四十年前,没有受过多少正规训练的情况下做到的。据他自己的描述,当时他画画入迷到都没动过谈恋爱的心思。当然这点后来遭到了许多亲戚和他年轻时的朋友在酒桌上的质疑和挪揄。
最终在米厂下岗,他在九二年前后下了决心开始做生意,在这之后画笔也就再没拿起来过了。
而我,恰好出生于一九九二年,因此我对于他会画画这件事是完全不知情的。但是我自己从小就爱写写画画,在他没有引导的情况下保持着每天都要画一张画的习惯。他大约是觉得我可能继承了这方面的基因,就试着教我画画,还给了我很多素描的基础理论书籍,买了一堆石膏像。但和很多试图对儿子传道授业的父亲一样,他被我无情拒绝了,自此我对画画也从未真正专注和上心过。这之后教我画画的事情他也就再没提。
那张照片里和他一起披肩大波浪的叔叔,后来经营了一家广告公司,也算是和本行还有点关联。我爸还有一位朋友,年轻时去我老家那里写生时我爸招待他在家里吃住,后来那位朋友在县城里开了一间画室,自己作画,也教孩子画国画。我四五年级在他那里学过工笔山水,这几年,这位朋友终于成名,一张画也能卖到几十上百万了。
早些年的时候曾经有一批国画画家在我们那边的一个艺术协会里驻留,待了挺久的,这期间我爸在饭店里最大的包间里放上了画案,请他们每天来吃饭饮酒作画,我也没事儿就跟边上看着。有位画写意的画家叫刘玉海,我有印象,他教我画的鲶鱼,到现在我还能照原样画出来。后来我爸让他给我提了两个字,勤奋,挂我屋里,想赶走我的懒惰,但很遗憾至今没能成功驱邪。说这段是觉得,这和那些附庸风雅的老俗物比起来,我爸那段日子应该真的挺幸福的。
我曾经在和他争吵后把他挂在自己房间里的一张没有装裱的墨竹用刀给劈烂了,画应该是他自己画的。事后他没有追究,甚至从未提起,这反倒让我一直都感到不安。
到现在我爸也五十几了,再过两年怎么着也得退休了。他总说要静下心来重新拿起画笔,虽然我觉得他应该会在麻将桌上找回青春。但是他的一生总是让我有一种很深切的遗憾,不知道自己有才华的人不会痛苦,知道自己的才华却没有机会展现和继续,耽误了整整一辈子,这种痛苦才是绵长又无尽的。时代犯了一个错误,就断送了很多人的一生。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小事 · 爸爸的天赋埋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