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这个职业,在中国影视界里是挺被蹂躏的

知乎日报 朱博文;李暘 276℃ 评论

编剧这个职业,在中国影视界里是挺被蹂躏的

图片:《莎翁情史》

编剧究竟是怎样一份工作?

朱博文,知乎电影人

-

编剧这个职业,其实特别好理解,就是写剧本的。
但是也因为太好理解,很多人就先入为主了,认为这没什么讲究。就像出租车司机一样,大家都知道是开出租的,但这里面的门门道道,没几个人能讲全乎。

  • 作为一个编剧,工作的初始条件是什么?是导演的一个想法?还是有初步的大纲或故事规划?

只有两个原因会让编剧开始写剧本,一是「接活」,二是自己想写。
接活分很多种,资方有创意派给编剧写,导演有创意找编剧合作,甚至演员,制片人等。

请看我的几个相关问答:
自由创作小说 / 剧本的主题来自哪里?
电影剧本有哪些套路?

  • 在一个剧组中,编剧有没有组织架构?有没有大小之分?他们的工作向谁负责?是导演吗?

事实上电影编剧一般不跟组,在开拍前就会定稿。跟组的往往是电视剧和情景剧编剧。
如果跟组,那么编剧的工作是跟导演直接交接的。
跑到现场去玩(这时候往往没编剧什么事儿了,真玩),演员觉得台词不顺口,也会找编剧一起改。

剧组有:制片组、导演组、灯光组、摄像组、场务组、服化道组、司机组、演员(及其助手)组、后期组。

这些部门,按字面理解就可以了。如果编剧跟组,那是属于导演组的。

剧组小的话可以不到一百人,大的像3D 制作之类的就会是六七百人的组。

编剧属于主创阵容,只要会做人做事,在组里都是受尊敬的「老师」辈。

  • 作为编剧,他们经常吐槽谁?比如一个平面广告设计师会吐槽他们的广告主(甲方)不懂审美,要求他们的作品“高端大气上档次”。同为艺术工作者,编剧的槽点和对象是?

跟全天下的文艺创作者一样,编剧主要吐槽自己的甲方,次要吐槽乱出主意的人。

而且这些个乱出主意,话语权还高的人,往往都会带着一个 opening:我也做过编剧。

妈蛋,真是 u can u up 呼之欲出的节奏。

编剧在中国影视界里是挺被蹂躏的。
「曾经」是编剧,代表你不是被淘汰了就是自己放弃了,一个逃兵,有什么资格来指点江山,那是对这帮还在坚持着的勇士的侮辱。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乱出主意。
关于编剧弱势的吐槽,我写在这里:为什么中国式电影「硬伤」那么多?

  • 编剧的收入是怎么算的?同样是文字工作者,和专栏作者、书籍作家的区别在哪?

编剧真要分等级,其实就是按照稿酬、剧作奖项、你合作过的人来分的,排名分先后。
电影剧本能拿到500K以上,电视剧剧本拿200K/集以上的,就算没名气,也是接近超一线编剧。
得过金鸡百花、长影、金像、金马等电影节奖项的,也是一线编剧。
只写过一部作品,还要不到价格,但是和姜文合作过,同样是一线编剧。

刚入行没背景的孩子(大多数),很多是从做枪手开始,一集就拿一两千块(现在每集制作成本几乎都是百万上下)。写一部电影就拿一两万,人品好点的拿三四万,遍地皆是。

和专栏作者和书籍作家的区别。
从文本内容的角度来说,编剧的工作成果其实不是文字,而是影像。
从收入来说,编剧的平均收入高过专栏作家,高过书籍作家那是肯定的....(这是一个槽点你们看出来了吗)
从艺术来说,不敢评高下。我喜欢剧作,也喜欢杂文和小说。

  • 编剧目前是雇佣制的,还是相当于自由从业者?

有坐班的,也有自由从业的,亦有几个编剧小伙伴自己攒起来做工作室做公司的例如汪海林和他的小伙伴们。
这里奉劝刚入行的新人,一开始靠写剧本不一定养得活自己,加入相关行业的公司,曲线救国,也是不错的选择。

  • 据说编剧的门槛越来越低,是这样的吗?如果是,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


这个问题,很好。
其实这不是单独针对编剧的,而是所有艺术创作者。

打个简单的比方吧,需要有人配合我一下,念中文系的朋友请站出来一下,嗯好,你们站出来了。

你们有没有碰到过以下情况:逢年过节回家被各路叔叔阿姨要求教他们的小孩写作文,各类文案都抛给你帮忙原因是你会「写作」甚至还有商业计划书入党申请书之流,他们认为你整个大学都是在学「写作文」,这有技术含量么,呵呵,穷酸文人嘛也就会点这些了,当然嘴巴上都是夸你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的,咦,那边有个土豪的儿子开了个饭店哎,赶紧过去看看吧。留你一人在原地随风凌乱黯然神伤地谷歌「入党申请书怎么写」。

有的话,请点个头。
哇塞,你们全都点头了。

好吧。
编剧的门槛降低是一方面,而更应该注意的是大家对「写作」的误解增加了。
本来土鳖没钱,没有话语权,现在土鳖变土豪了,可以说话了,哇塞,哪能只是说话啊,简直就是报复性反弹。

这的确是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我很欣慰大家有这个意识。
但是请把所有文艺创作者,首先当做一个技术工种来对待。
这是有门槛的,但是因为爱好者对于自己的过度高估以及影视制作设备平民化的两大原因,咔嚓,门槛活生生被砍了一大截。

当然,以上所有讨论范围不包括天赋异禀的鬼才们。
你们是生活的另一个希望。

-

关于剧作,推荐我的收藏夹:
http://www.zhihu.com/collection/20431291

李暘,新闻微信号“SDAM-News”已经试刊,请各位关注,感激不尽

其实我并不算是一个编剧,只是一名侥幸得人青眼,入行9年的枪手而已。不过既然受到邀请,那就根据自己所见所得回答一些吧。

1,作为一个编剧,工作的初始条件是什么?是导演的一个想法?还是有初步的大纲或故事规划?

这些是都有可能。目前中国能够卖出自己想法的编剧不多——这里指的是能真正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剧本然后给到资方并被购买的过程。多数是先有小说(部分是报告文学等),然后资方起意改编,于是由同时是作者的编剧将其改编成剧本。

另外,除了编剧自己的想法之外,更多的是文学作品改编、真人真事改编,当然也有大导演饭桌上一两句话攒出个故事来然后找到编剧进行修改的。

流程一般是先有个事由/想法,然后召集导演、编剧开会或者找到编剧商量,然后编剧出总大纲,5-7K字,有的视资方要求长达50-70K字也不是不可能;然后和资方讨论,根据资方意见进行修改(这里80%以上是最操蛋的环节)。

大纲通过之后,电视剧出分集大纲,电影出分场景大纲,这一步如果资方和导演有良,那么会共同提出意见进行探讨,如果无良,那就是编剧自己做给自己看,以便进入剧本;总大纲和分集大纲都通过之后,开始进入剧本独立创作。

剧本一稿创作完成后,资方和导演提出修改意见,进行探讨之后进行精修,然后提交二稿。基本二稿就是被采纳的终稿了。

至于现场修改剧本,那是现场跟组编剧根据导演的意见进行调整,由于有相当部分导演不会用之前的编剧现场跟组,而会用自己相熟的人作为跟组编剧,因此跟组编剧往往在修改过程中未能领会剧本原先的设计,将一些好的想法粗暴改掉的比比皆是。

2,在一个剧组中,编剧有没有组织架构?有没有大小之分?他们的工作向谁负责?是导演吗?

在剧组中一般只有跟组编剧。编剧一般只对导演负责,不过在中国不排除特别大牌的明星现场要求编剧改台词的。要是之前的主创编剧进组,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大家都很尊敬你,都叫你老师,但背后不屌你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因为作为主创编剧,剧本得到资方通过之后,只要不继续作为跟组编剧存在,其实合作关系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到了剧组现场,听你的和不听你的都是一个样儿。

3,作为编剧,他们经常吐槽谁?比如一个平面广告设计师会吐槽他们的广告主(甲方)不懂审美,要求他们的作品“高端大气上档次”。同为艺术工作者,编剧的槽点和对象是?

一样的,吐槽的是甲方,也就是资方,包括导演在内——只要导演是亲甲方的。我曾经听我师傅说过,在和资方开探讨会时,连尼玛市场总监、公关总监都有可能在探讨会上来那么一句“先说明我不懂剧本啊,但我想说两句”——NMB你不懂你还说毛线啊?你到底是在践踏你自己的脸,还是在践踏编剧的脸?

另外,主创编剧经常有很多好的创意,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认同,于是在拍摄、剪辑当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被观众吐槽的雷人事件。

以电视剧被比方吧,同样是一部民国期间的上海滩抗日恩怨情仇剧,主角当中有一名戏子,最终高潮要以一场盛大的京剧演出收场,这名戏子要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在戏台上刺杀日本侵略者首领。结果导演改成了日本侵略者首领的家宴,而且邀请戏子到家宴上去唱京剧。理由有各种,最主要的四种:一线大腕档期不够了,拍不了这么多天;导演我自己的档期不够了,还有第二部戏等着;戏台子搭起来成本太高(但这一出设计之前资方是认同了的),没钱;道具、衣服、群演都超过预算了,没钱。有的是什么?有的是这个导演上一部剧里用过的家宴的衣服和道具,于是改成家宴。结果这个戏子本来就义之前要唱的曲段是左慈戏曹操,生给改成了麻姑献寿——问题这戏子是他妈老生好不好

4,编剧的收入是怎么算的?同样是文字工作者,和专栏作者、书籍作家的区别在哪?

编剧的收入主要是剧本稿酬。粗略分为大纲、分集大纲、剧本一稿、二稿,共结掉所有数额的80%-85%,最后拍摄播出之后还有一部分尾款,占到15%-20%。但这部分尾款经常会被资方以各种名义拖欠甚至不给。最匪夷所思的理由是“今天财务总监心情不好,所以给不出来”。而且吧,你为了这个资方的下一部戏还找到你,就只能听之任之,长此以往,就成了惯性。

编剧的收入从每集8K到300K不等,但一线大牌编剧能拿到20K每集(一分不少)算是凤毛麟角的了。

5,编剧目前是雇佣制的,还是相当于自由从业者?

编剧基本等于自由从业者。想拿到剧本的活计,多数是靠口碑和人脉。也有多名编剧组成工作室的。坐班编剧很少见。

6,据说编剧的门槛越来越低,是这样的吗?如果是,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

连网络编辑的门槛都低得可以招高中生了,编剧招个高中生又有何稀奇?这样的现象,首先存在的背景之一,是编剧首先就是弱势群体,资方说不给就不给,说拖欠就拖欠,并且过程中各种横加干涉,造成了编剧在对待文学创作时的心灰意冷和得过且过。

然后,大批怀着美好梦想的新晋人士,还没有任何成品,就可以自称编剧,号称和谁谁谁合作过(即使他只写过三十几场剧本当中的两三场,也叫合作过),他们接下能接的一切题材,却根本不去考虑自己能力之内是否能办到。

在这之后的背景,是编剧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有人竟然令人发指到拿着别人的东西署上自己的名就可以出去招摇撞骗了——这其中他没有参与过一分钟的创作,甚至连主创编剧本人都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不是不会编,而是项目来了之后,能完成,却达不到之前预定的编剧能够达到的水准。但是他要价低,每集50K的他只要25K,资方于是就认为,行吧,25K出这样的活我TM赚了,还省下25K呢。

再然后,背景之三,就是各种粗制滥造的脑残剧,无逻辑、无主体、无形象、无构思——只要有一线明星(或者能炒红的明星)出演,只要能够买进黄金时段,只要可以过审,那么剧本先给最烂的N流编剧写,省一笔钱,然后找三流编剧“您给润色”,大不了找到二流编剧“您给把关”,而编剧看透了资方的把戏,加上所谓“润色和把关”拿到的稿酬油又不多,也不是自己的作品,无需费心费力,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很多资方为了省时间省钱,能找8K一集的绝对不找10K一集的,可以说都快成为默认的行规了。

一句话,编剧的门槛不是真正的编剧自己想去拉低的。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编剧这个职业,在中国影视界里是挺被蹂躏的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