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声160424:70后都不合适加入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

今日最大声 凤凰新闻综合 196℃ 评论


【今日最大声】“创业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团队是创业的核心,而成员必须是精神共创、荣辱与共、共同成长的伙伴。唯有如此,才可能在残酷战斗中坚持下来。所以,无论从生活状态、对新事物敏感程度还是拼搏精神来说,70后都不合适加入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
——90后CEO@孙宇晨,近日他发布一则招聘信息,称不招聘70后。


一、“根据‘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Age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ct,1967)’的规定,无论是招聘、晋升、工资、裁员或解雇,年龄都不可以作为考虑因素。以招聘为例,如果在招聘广告或招聘过程中有明显偏好年轻人而不利年长者的言语,就构成歧视,是必须明确禁止的。创业公司CEO注意,微博上说的话虽然没有违反中国法律规定,但是证据可以留到公司去美国上市时候被起诉。基本一告一个准。”
——专栏作家@向小田


二、“任何有条件的招聘,都能解读成所谓的歧视。换言之,除非无条件招聘,一定是所谓的歧视。”
——专栏作家@连岳lianyue


三、“无论你如何说,中国医疗与国外比,有多便利,多廉价,中国医生有多辛苦,多穷。但你都不能否认,中国的医方几乎是全世界最不道德的。古今中外,只有今天的中国,医生开药会被回扣左右,中国大多数医院的医生,都会给病人开不少他们不需要的药,仅仅因为回扣。”
——@评论员李铁


四、“看到科技部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其中明确提出‘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这事儿,作为道家弟子都不得不鄙视一下。倒不是这些东西中国人不该知道,但这个关你们科技部鸟事啊?这么多年了,德先生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赛先生看来也没全进门。”
——媒体人@五岳散人,4月18日,科技部、中宣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基准》一经发布,即受到公众的关注。一些科学家发现,《基准》的某些内容需要商榷,甚至明显存在错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陈学雷等八位科学家专门撰文,表达对《基准》一些问题的意见,呼吁科技部和中宣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审议和修改。


五、“泡沫繁荣的最终受害者一定是最初的受益者。就像虚假点击对搜索引擎而言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多用户自称为了支持Google而去主动点击Google提供的广告帮它挣钱,最致命的后果就是造成Google广告系统精度的下降,影响广告销售的单价,这也是为什么搜索引擎都会有支技术团队经年累月的剔除无效点击的影响。”
——网友@阑夕


六、“经过一个养老院,看见里面修了一个假的公交站台,好多人坐在那里等。老年痴呆患者的短期记忆受损,可能不知道今天几号自己在哪儿周围人是谁,但是坐上巴士就可以回家这种长期记忆可能相对完好。这些人面对陌生世界的恐慌和不安全感,可以从这么个简单的设施中得到慰藉,为养老院点赞。”
——网友@丧丧丧丧


七、“刚看到一位朋友对世界读书日的神评:其实就是读书人的清明节。”
——作家@西闪


八、“如果你仅仅是一个走马观花的游客,你会误以为卡夫卡是这个城市的象征,起码是象征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甚至相反。布拉格市议会曾决定将布拉格广场易名卡夫卡广场,但遭到反对,因为在许多捷克人看来,始终使用德语创作的卡夫卡,并不能代表捷克文学。卡夫卡的无处不在,多少是旅游业的商品化行为。这也侧面印证了一点:在某种意义上继承了卡夫卡精神的米兰·昆德拉,在捷克文坛的地位为何不如外人想象般崇高,为何比不上坚守布拉格、坚守波西米亚精神的赫拉巴尔与克里玛,甚至因为1968年后的出走而被视为‘逃跑的人’。换言之,于捷克人而言,卡夫卡是德语作家,米兰·昆德拉属于法国文学。”
——专栏作家@叶克飞


九、“最重要的是,牛仔裤不过是种普通商品,将其定性为‘罪恶’,将所有消费者、零售商、设计师都称为‘帮凶’并不公平。关心一种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没必要激发公众对它的仇恨情绪,这未必有利于污染治理:毕竟,消费者不可能对每件商品生产过程全程监督,也不可能准确知道哪个品牌的牛仔裤污染更少,靠消费者用钱投票,很难达到对这类问题的有效治理。与其指责消费者沉默,不如呼吁相关监管机构在前端尽职尽责。”
“写作者渴望打动人心,阅读者希望用行动说不,这都可以理解。但若这篇所谓呼吁环保的文章引发的,只是‘抵制牛仔裤’的短暂喧嚣,那么真正被保护的不是环境,而只能是人们‘我在环保’的虚荣想象。”
——新京报社论《“穿牛仔裤毁灭未来”是夸大其词》,作者西坡。这几天,不少人的朋友圈又被一篇文章刷屏,题目是《你穿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灭我们的未来》。文章讲到,“牛仔裤几乎就是由水制成的,从棉田到棉布再到洗衣机,一条牛仔裤一生之中居然需要耗费3480升水”“约有2500种化学物质会被使用在不同牛仔产品的染色和整理过程中”等,这引发海量传播。


十、“如今社会日渐宽容,职业不分贵贱,英雄也不问出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当然不丢人,但遇到这类新闻,我以为讨论不能总停留在‘丢不丢人’那么低的层次上。”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举世无双,当然值得骄傲,但你要知道,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比例都来得比较低的文化里,在煮食上再有成就,你也不会是众多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里特别出众的那一个。卖煎饼挣钱,不过是在欧美的中国人开餐馆发财的又一个变体而已。在世界资本主义中心的纽约,你要知道有多少外国餐馆,每天上演多少这样的故事。出口转内销的神奇事,其实本来不甚稀奇。”
“留学生不把几百页讲义念完,却跑出去卖煎饼,推崇这样的故事,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就好像听说人家的搜索引擎投资可回收火箭、无人驾驶技术,而我们的搜索引擎却做起了外卖生意一样,心里不是滋味。”
——南方都市报社论《留学生卖煎饼值得推崇吗?》,作者兽兽。来自纽约佩斯大学的两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做起了煎饼生意,每周一和周二下午,她们开着一辆亮黄色食品车“飞猪煎饼”,在哥伦比亚大学外的百老汇大街上摆摊,所出售的北京原汁原味煎饼卖8美元一份——是北京价格的约10倍,但生意很好,每个工作日能卖150份。
(更多有用有理有趣内容,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sanjiangxing”)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今日最大声160424:70后都不合适加入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