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这本写于1952年美国小说,放在21世纪初的中国依然不过时,它是一本关于女性学会如何独立、学会如何去爱的小说。在莉莉安·法德曼的女同研究专著 《Odd Girls and Twilight Lovers》中,我们可以看到50年代美国女同的社会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社会不容忍任何偏离主流的身份与行为。警察会搜查女同志酒吧,盘问男性化打扮的女性,同志被认为是精神病。廉价的流行小说将女同志描绘成勾搭纯洁少女的恶魔,结局多为自杀或被男性拯救。但这样污名化,却也为那些困惑的女性提供了一个自我认同的渠道。
如果大胆地想象,中产阶级的特芮丝和卡罗尔在一起后,并不会像工人阶级一样区分butch和femme,也就是女同中的tp角色,她们都是很女性化的,也不会专门挤进这些圈子。50年代到60年代butch,femme,kiki的概念被广泛建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些butch会觉得身为女人是很没有男子气概的,甚至拒绝在性行为里脱衣服。工人阶级严格遵守bf的规则,选择不分会被排斥。中产阶级则不用去酒吧(因大部分酒吧地处偏僻比较低等),她们有自己的小圈子,为了不暴露身份她们呼吁穿的和异性恋一样。butch在中产阶级里是被鄙视的。比利提斯之女(dob)等les社团广泛创办,杂志也纷纷出版。
《卡罗尔》正面描写女同,给予当时的女同志以希望,简直是划时代的一道光。同时,我认为女同爱情是一种隐喻,一种女性要脱离男性性别角色带来的独立,没有男性的存在,女性要自己定义感情的位置和角色,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不明朗,所以带来惊喜也可能有恐惧。对于特芮丝,我想这种狂喜更多,因为小说里多的是她暗戳戳的欣喜心理。
特芮丝是一位售卖玩具娃娃的售货员,可她偏偏喜欢不羁而自由的小火车“这列火车小小的部件当中,自有一股愤怒的气焰,小货车绕行在封闭的椭圆轨道上,展现出愤怒和挫折”。这个意象想当有情色感,火车穿越隧道,男性穿越女性,总感觉是暗示她的男性特质。
小说里特芮丝的梦想是舞台设计师,电影里是摄影师,它们都很奇妙地带着“仿拟现实”的隐喻。不过它们比特芮丝售卖娃娃的职业还要好一点,娃娃纯粹是任人摆布的,而设计或摄影则是依据自己的想法来搭建,可以自由选择想搭建的生活。我想海史密斯在这里暗示特芮丝进了一层,就像她写特芮丝心不在焉地和男友放风筝一样,就像特芮丝喜欢小火车一样,她不喜欢被别人摆布的生活(风筝、娃娃),她喜欢独立的、能够自我设计的生活。但是这种设计,还只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看到现实的镜像带来主观的想象而已,无论是设计还是摄影,都需要依托现实,但这截取的“第二现实”,又是过于主观的。这想象,可能就会出现偏差。特芮丝有了进步,但她还会被自己的主观限制。
这限制,就在特芮丝对卡罗尔的感情上。
特芮丝对卡罗尔怀抱着极端的、毁灭性的爱恋,甚至希望死亡将这份爱终止在最高处。当她们驶进林肯隧道,“特芮丝从挡风玻璃看出去,产生了狂野的、难以名状的兴奋感。她希望隧道塌陷,夺取她俩的性命,这样她们的尸体被拖出来的时候,还会是在一起的”。在这里,她将死亡当成驻留爱情的绝对有用措施,完全是主观地想象爱情,同时也看得出她多么暴烈,可以奋不顾身。
特芮丝对卡罗尔的爱情源自她对上流社会的迷恋,因为特芮丝的“同志性”是埋在骨子里的,在鹈鹕出版社工作时,她对一个雨中的女性着迷;买东西时,她本能感到两个女性和她是“同类”;和卡罗尔分手后,她又受到一个女演员的吸引。如果没有卡罗尔,也可能有其他女性让她展开。这些女性都贮存在特芮丝的主观里,都只是一些虚像,并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唯独对卡罗尔,特芮丝才终于迈出了走向现实的一步。
在想象中的虚构可以是很美的,很迷醉的,但当你走向现实,一切就会变了,你就可能被现实灼伤。所以特芮丝和卡罗尔的逃亡,并不是电影演的那么美,她们之间有争吵、愤怒和嫉妒,也有观点带来的不统一。
特芮丝她将全部理想和幻梦都倾注在卡罗尔身上,她甚至无法想象卡罗尔还有她的家人、她的生活,乃至…她的前任。在经过初期的急痛后,特芮丝的恋慕渐渐变成某种慢性病样的东西。她必须与它共处,忍受它带来的灼热、抽搐和阵痛。
卡罗尔就理性得多,她善于平衡各种关系,与特芮丝一个猛子似的扎入激情不同,卡罗尔对每个人都能做出完美的一面。尤其是她在理查德面前,也能表现得照顾很周到。哪怕在旅店女主人面前,卡罗尔都能迅速收拾心情。其实卡罗尔比特芮丝更有现实感,因为她面临的情况复杂太多,要处理的纠纷太纷乱,哪有特芮丝这样简单,不过是工作和男友而已。因此卡罗尔早就看出特芮丝的不现实,卡罗尔曾批评特芮丝“你还不习惯考虑别人的感受…假如你的东西都是二手的,怎么能预期自己创作出东西来”。
这个不现实给卡罗尔带来了灾难,特芮丝发花痴写的信成为卡罗尔输掉官司的最有力证据。特芮丝扭捏地不早点给卡罗尔,塞在书里被保姆出卖。但是卡罗尔的清醒和明智就在于,她即使输了,也输得潇洒。给特芮丝的长信里她就说“堕落就是不顺从自己的天性”。
是啊,卡罗尔明白什么最重要,即使特芮丝害她输了官司,但她仍然明白爱情更重,因此她不会怨妇一样声讨,而是理智地看清现实:如果特芮丝愿意爱,她就会继续;否则,如果特芮丝逃避,她就会放手。她会给特芮丝一个,仅此一个机会谈一谈。
特芮丝此刻面临选择:她必须学会脱开幻梦,独立直面爱情。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回到理查德身边已不可能,但是工作还在,她要拾起工作圈子。同时,是顺从激情,去赴女演员的约会呢,还是努力面对真实,重新回到卡罗尔身边?在此刻,她获得了从激情到爱情的顿悟:“(对女演员的激情)在这个鸡尾酒派对上的半小时,才对自己有意义,之后永远不会有任何意义,自己现在感觉到的这份兴奋并不会持续下去,这种感觉再也不会出现于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
是的,特芮丝明白了,对女演员的幻梦可能只是又一场过于主观的东西,只有这半个小时才有意义。但是对卡罗尔,特芮丝已经了解真实的她了,她再也不用卑微地爱了。之前她那么卑微,谁能说不是她太主观地感到卡罗尔会抛弃她呢?况且现在她已经有了不必卑微的资本。因为她懂得了如何走自己的路。她有能力拥有面包,所以可以向卡罗尔要求爱情了。她已经认识了真正的卡罗尔,并且爱上了这个真实的她。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在爱情的幻梦中,我需要辨清现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