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票员喊「车门口的往里挤挤」,为什么这时候没人动?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什么心理状态导致人们在挤公交的时候扎堆儿?
我想,主要是出于三种原因吧,由浅入深说说。
- 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引发的心理投入的区别:挤上了车是主要目的,在车上舒服一点和服务别人是次要目的。“老子反正上了车了,不至于迟到,不往里挪你还能给我轰下去不成?”跟很多人考研一样,“老子反正过了线了肯定有学上了,至于学认知心理学方向还是发展心理学方向无所谓了,你还能给我劝退了不成?”为了达成不同水平的目的,人的心理能量付出是有所区别的。对个体来说,付出总是要讲回报的,没有一定的投入产出比,这事儿是不会做的。
- 从众效应:别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会具体在下面的“团体迷思”里结合起来说。
- 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分散主要有三种表现,不幸的是,这三种里面起码有两种都跟公交车里人们不挪窝有关。
- 一种叫做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相关研究源于发生在纽约的一次刑事案件,一位妇女 Kitty Genovese 被暴力行为致死,死前曾大声呼救,周边承认目击的共计 38 位目击者无一报警,纽约时报撰文批评“人情冷漠”。其实未必跟人情有多大关系,这 38 个目击者如果都是单独直接目击的话,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毅然决然地报警的,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当一群人挤在公交车的入口处不动,售票员大喊:“蓝衣服那个学生,往里挪挪往里挪挪,别的师傅也给挪挪挪挪!”放心,肯定蓝衣服的那个因为被指名道姓,无法被“责任分散”会走几步,别人还是不会动的。
- 一种叫做团体迷思(Group Think)。团体决策的过程中,一旦团体做出了一个决策,个体就倾向于放弃自己思考的能力,跟着大拨哄了——浅一点的例子:开会的时候你正在发呆,突然周围所有的人都开始笑,你晃过神来选择了什么?为了不至于太尴尬,跟着傻呵呵笑对不对?……其实你知道他们笑什么吗?深一点的例子:2004 年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伊拉克情报失误报告,里面专门指出来,国防部不知道什么时候脑抽,开打前就已经在氛围上决定要干伊拉克,先决定再思考——拍板儿以后才开始大量的情报收集与分析,直接导致军政团体内很多人为了向这一决策靠拢有意无意的有针对性地搞情报。公交车上一样,配合“公交车上的同行者”这种随随机、散乱、极不稳定的组织关系里最容易产生的“人云亦云”的从众效应,你不动我不动大家都别动,欧耶。
其实,习惯和逆反也可能导致公交上人们不动的现象。
可话说回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很多售票员乐此不疲的让人们“往里走走”,到站了自己挤挤没下成车那是他自己二,公交公司是由相关的 KPI 考核吗?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售票员喊「车门口的往里挤挤」,为什么这时候没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