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适合的年龄做适合的事」是道德绑架吗?
图片:Ken Bosma / CC BY题主描述的那些情况确实是道德绑架的一种。但是这种道德绑架是社会影响的重要体现。
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对于一个人的隐性的要求,这种隐性的要求是一个特别模糊的领域。我认为在社会当中实际上存在着 3 条线来制约着在社会集体当中的个体的行为。第一条线是法律,这条线是最明确的,是社会最底线的规则。第二条线是最广泛意义上的道德,这一条线虽然没有法律明确,但是依旧是有模糊的地方。第三条线就是这种社会隐性的规则,在中国我们有很多的说法,所谓中国的人情社会生存法则,厚黑学等等的看法都是具体的体现。
而这三条线,其实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就是排除异于社会群体的个体。当人有犯罪行为的时候,我们通过监狱使之与社会隔离。当有人触犯了道德底线的时候,会被周围的人所谴责,这个时候其实他是被孤立的,从而达到了排除的作用。而第三条线,则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依据,而当这种线被违背的时候,则会被人视为“异类”。
从我们人类的社会的螺旋在于,每当第三条线日益明显的时候,成为显性的规则的时候,就会有变革出现。这个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人类本性当中的洁癖,对于这些本来是社会当中不可言说的规则的厌恶使本来中立或者说平凡的人转换到”异类“的群体当中,第二个是当社会排除的“异类”的数目越来越多,他们自己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这个群体本身的力量就足够破坏现有的秩序,特别是当这些“异类”掌握某种优势的时候,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崛起等等,他们就会彻底颠覆现有的秩序,原来被隔离的”异类“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内部的第三条则慢慢成为社会主要的第三条线隐藏起来。
这里其实很讽刺的一个点在于,某种角度来说”异类“的第三条线跟原来的社会群体的第三条线是相对的,也是延续的。因为原来社会判断”异类“的标准则成为了现在社会判断”合格“的成员的标准。所以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螺旋式的结构。
而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什么呢?我们作为年轻人,其实是曾经被歧视的一个群体。特别是每当出现所谓的“80 后”怎样怎样的新闻或者是“90 后”怎样怎样的新闻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对年轻人的分离与隔离。我们小的时候没有力量,这样还好,而当我们开始工作承当起社会的职责或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是的,我们就会有自己的声音。这个时候原来的“异类”慢慢开始取代就有的社会主体,我们年轻人内部的潜规则正在和原有的潜规则发生碰撞,我们都知道我们并不孤独,我们不再是原来的异类,并且我们有能力改变现实。那这种情况下会是什么样?这个时候所谓观念的碰撞就会发生,在恋爱结婚方面这种有关种族延续的话题上的碰撞就会格外激烈。而随着长辈的年纪,他们会离开工作,力量就会减弱。
而至于说所谓的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实际上当我们成为社会主体的时候,也会希望我们的后代走我们之前的路,这种期待更本质上是期待自己的生命可以延续在后代身上。但是我们终究会明白,我们的后代不会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条,后代会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潜规则,假如说当我们的潜规则和他们的潜规则发生碰撞的时候,只要能多一点宽容,双方能更多的兼容,这样在变革发生的时候,能更平滑,我觉得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在适合的年龄做适合的事」是道德绑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