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拥有上千本藏书的体验是这样的

知乎日报 归伶昌;天枢真人;压缩饼干; 260℃ 评论

个人拥有上千本藏书的体验是这样的

图片:Alexandre Duret-Lutz / CC BY-SA

个人拥有上千本藏书是怎样一种体验?

归伶昌,科隆大学托马斯研究所博士在读 中世纪哲学 语言学习爱好者

这是我在德国房间里的一部分藏书(那些中文书是书展免费捡回来的 XDDDD),在床底也有一床底的打包了的书:

这些书大概是我来德国以后买的书的一半左右,另一半搬家时因为带不走,已经或是卖掉,或是扔掉了。

这里的书估计有两三百本吧。

这些书放到我家里根本就是沧海一粟……

我发现楼上有很多人晒的是自己父母的书加上自己的书,我觉得这个实在是……咳咳……

我父母都不是读书人,我家的书基本可以说 100% 是我自己的藏书。

我从小学就开始买书,买得稀里哗啦吓死人。到初中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旧书市场——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发不可收拾。我当时在寄宿制学校上初中,每周父母给我差不多 70 块钱的生活费,我基本上只花掉一半,剩下三十多块留着周末去旧书市场买书,如果运气好可以从父母那里敲诈到一些钱的话,我可以有五十块钱,基本上每周可以买十几本书,印象最深的一些书我还记得价钱——72 年版四卷本马恩选集 18 块,76 年版资本论五卷本 12 块和老版本的列宁全集,前 33 卷 50 块等等。有一次有一个摊位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堆日文书,我倾家荡产,散尽家财地买,也只买了七十多块(二十几本),剩下的第二周去已经被某个商人买走了,气死……关键是后来那些书就出现在了孔夫子上……然后又被买走了……哭……

像三联啊,新华书店啊,本地小书店的书更是败得一塌糊涂,买得全家剁手。

以至于我妈都是这样跟我说的:

“不要买书啦,买点衣服鞋子也好啊!”

你们感受下。

上了大学,在亚马逊这种地方更是败得根本停不下来,什么三百减一百都是买买买。在大学,每个月的伙食费差不多八百块吧,用个四百,剩下的就拿来败书,不够钱了就找舍友土豪赊账。

大二有一段时间迷佛学,狂请了无数的佛书,最嚣张的一次是找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让他们给我寄了一箱!!什么五卷本《大智度论》啊,四卷本《瑜伽师地论》啊(我是真的有认真看,尽管没看完)都是请请请个没完,索达吉堪布的书我买得差不多了吧以至于我的书架很快就有一半都是佛学类的书籍。想想还是满惭愧的,有机会去台湾的话,还是要随喜个一万两万台币给他们吧。

大一大二买书多到什么程度呢?

中大大二下要搬宿舍(从珠海到广州),我的书搬了十个箱子,真是太酷炫了(真是感谢帮我搬书的小伙伴们)。

后来我寄了几个回去,邮政花了两百多(不知道多少公斤)。毕业的时候把剩下的书寄回去,用德邦,46kg,加上零零碎碎放假拿回去的书,我估计应该差不多 200kg 吧。

我老房子的房间里除了书已经塞不下其它的东西了(还有我的床),新房子里我的房间差不多也是这个命运。

据说老房子那边准备要拆迁了,想想就觉得心累……

我一月底回去,打算把床底的书带一部分,回到家又要把老房子的书搬到新房子去。

想想就觉得操蛋。

但是书之于男人,就像衣服之于女人,有,总是好的

(这句话有扣帽子之嫌,大家不要太执着就好)

下面来谈一谈“体验”:

1)有完善的词典服务,不用用什么网络词典啊或者不靠谱的东西,想查就查,这是非常重要的。

2)核心文献都在手头,随时可以调用,方便!!

3)其实很多书买完后发现并没有什么用……比如我有两个抽屉的德语教材,真正用到的就几本。而家里那一山的日语教材,半打法语教材,几本俄语教材,几本阿拉伯语语法……恩,相信我未来是可以用得到的 XD

4)翻书柜总是有惊喜——因为书太多,我有时都不记得我有过啥,常常翻一翻“咦我居然买过这本书?棒棒哒!”

5)装一发文化人,你懂的。

6)换个脑子休息休息:我搜集的书很杂,从动植物图鉴、人体解剖到苗族诗歌集,什么都有,有时看哲学看烦了随便找一本这种东西来看,觉得还蛮好玩(虽然记不得内容)。

天枢真人,结丹期修士

1、搬家是一种巨大的工程。

2、大部分书籍放在地下室的箱子里,只有少量放在楼上的书柜里。所以楼上的书籍拿下去,或者地下室的书籍搬运上来是日常经常做的事情。然而,这又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在地下室里坐在箱子上兴奋地阅读起来。

3、拥有很多书友,他们会经常向我推荐我可能感兴趣的书籍。多了那么多触手,你对书的探查效率也就高了起来。

4、收到过来自同学、师弟、师兄、师弟的女朋友甚至是网友坚持邮寄来的包裹。少的有十几本,多的有上百本(可想而知有多么巨大的一个箱子)。他们要出国或者回老家结婚了,他们认为我是爱书的人,这些书在我这里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对待。我也很好地保存着这些书,并且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来阅读。感觉,就像是我替别人养育了孩子一样。

5、曾经居住的地方很小,只好学着将书堆放在床的内侧。然而我的堆砌技术不佳,然后被一摞书局版周礼正义(万幸的是未捆起来)半夜砸在脑袋上。

6、有时候会在半夜突然想到一些什么,于是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书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7、有时候会希望收集一套什么,例如三联新知文库、历代史料笔记。然而这事情注定漫漫无期,又需要大量金钱。所以每个月数着买书的银子,能收得三五本,就感到十分开心。

8、由于买书预算有限,而阅读的欲望毫无疆界,所以我的未购书单一向十分长。

9、有时候也想要与时俱进,在屏幕上阅读一些书籍。然而尝试了一下安卓手机上阅读一些古籍,始终感觉哪里不对,所以还是继续了买书看书的过程。

知乎用户,图书设计师、平面设计师

还真不知道千本图书是什么感觉,但可以说说自己家的情况。

目前估计家里有六七百本书,一整面顶头的墙加小半面墙的书架已经放不下,家里很多地方比如桌上、床边还有很多。一千本以上的藏书,估计得有一整个房间多达两至三面墙的书架才能放得下吧!

然后你会发现,有了这么多书以后,最重要的是按分类整理,不然很难找到。相对于图书馆来说,一千本并不算很多,但依然需要分类,比如按照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分为:小说、漫画、艺术、设计、文化、科技、生活、杂项等几个大区域。为了维护好各区域的差异性,一开始就要规划好每个区域放什么,预留好空间。不然就可能需要经常整体搬迁,以免找不到。当然,实际上像我这样还未到千本但已经放不下的人,其实已经不会再调整了。有的朋友有很好的习惯,会做表格来记录,搞的真像图书馆一样。

然后就是打扫,带玻璃门的书柜比较干净。书不容易落灰,我家里是敞开式的,时间一长没时间打扫就是厚厚一层。怎么打扫呢?当然不能用水对吧,弄个手持式吸尘器是很有必要的!

买书太吓人了,房子现在这么贵,几本书就占领了几万一平米的空间,书本身也不便宜……这辈子都栽在这里面了,但是我乐意。

压缩饼干,哲学系 学酥

目前个人藏书,大约 1000-1100 之间 因为用了晒书房这个软件,基本上书的信息都能统计,但这些书都是以新书为主,都是本科时用生活费狂买的,数目种类自然是文史政经哲学语言类,但其实:

1. 突击买书可能是弥补童年无书可读的尴尬。

2. 看书很容易,看完一本书很难,所以买书还是慎重。

3. 有些书既非经典原著又非需要反复阅读,只能去图书馆借了,书非借不能读,这样既省钱效率也高。

4. 藏书量并不代表啥,经常有人质疑我读书读了多少,而不是买了多少。

5. 书的数目的话,我个人觉得 800-1000 合适(甚至可能更少)。多买一本就要多处理一本,这样可以保证书的流动,因为我发现,即便买书的这几年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品位也变化非常大,而且多注重外文书了,所以书还是能流动的好。

6. 关键问题来了:肿么处理不需要的书 可能这些书很经典,但对于你自己并没有一定阅读的欲望和冲动了。(都怪当时脑袋热贪便宜)我的处理方式有两个,一个是赠,赠给好友,甚至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我有一次机缘巧合和初次见面的朋友的朋友,互换了书。当然,以书会友,也很不错。第二个方式是捐,捐一些书给组织,目前我给某组织捐了将近 80 本 8%左右,今年可能还会捐。

7. 对于那些以浪费纸张为目的的书,我觉得还是扔了吧。不要荼毒心灵了。这里顺便说一下 有些书伪装的很好,一些译著,书本身很经典,学界也都在用,国内名出版社 名翻译, 可学了德语读了原文才发现,翻译的实在不行,于是这书变得很鸡肋,貌似除了装 X 和手感,啥用没有了,但自诩为书虫的人又舍不得面子扔,于是只好束之高阁,说不定哪天忘了就。当然还可以和原文对校,替他修改,但这过程充满槽点和负能量(慎!)。

经此一役,也深知外语和原文重要性,与其看好翻译不如学好外语。

啰啰嗦嗦就这样了……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个人拥有上千本藏书的体验是这样的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