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牙少了一颗,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过几年就惨了

知乎日报 朱王勇; 154℃ 评论

后牙少了一颗,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过几年就惨了

图片:Patrik Nygren / CC BY-SA

少了一颗牙齿会怎么样?

朱王勇,公众号「二师兄的健康贴士」

大多数人对于前牙缺失的修复都不会有太多异议,门面工程嘛。

容易令人产生犹豫的,多半是后牙——平时看不到它,存在感好像也不强。

那为什么牙医会强调尽早修复缺牙呢?

缺一颗后牙,最先出现的感受应该是咀嚼不便。牙齿是成对工作的,少了一颗,这一侧的咬合就会出现一个漏洞。当然,这种不适感觉因人而异,也许并不明显,往往很容易被“适应”。

接下来(这个过程一般有数年时间),邻牙会逐渐向空缺处倾斜移位,空缺正对的那颗牙会逐渐伸长。一方面,周围牙齿正常的那种紧密邻接关系被破坏了,牙缝松开了,于是其他牙齿变得更容易被食物塞牙缝,难以清洁,加速了其他牙齿的损坏;另一方面,缺牙的那个位置逐渐变窄,给修复留下的空间也变得更小,修复难度逐渐上升——小到一定程度,就没法修复了,或者说,修复的代价已经大到还不如不修复了。

时间再久一些,缺牙处的牙槽骨会自行吸收萎缩,而且在牙周病的参与下这个过程会加速。这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可能导致将来想做种植牙修复时,失去了必需的生理条件,修复效果差或无法修复。

此外,随着失牙数增多,不少人可能会由于咬物不便或疼痛,逐渐形成偏侧咀嚼习惯,进一步引发口颌系统功能紊乱,加重关节负担,造成关节的弹响、疼痛及卡锁。

牙齿就像一个团队,缺席几颗时,剩余牙齿可以分担失牙的工作,所以当事人可能并不会感觉到不便,这也是很多人忽视缺牙问题的原因之一。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缺牙不去尽早修复,其实是非常“不划算”的。因为拖得越久问题越复杂,整治的成本上升了,修复的效果反而更差,对健康的损害也逐渐升级。

至于失牙后的空缺,有种类繁多的修复形式。从人们常见的活动义齿、固定修复体,到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种植牙,各有优缺点,适用情况不尽相同。

有时不必一味追求最先进最高级的方案,适合的就是好的。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后牙少了一颗,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过几年就惨了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