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重复的话,总容易笑出来 「活该!」「死去!」
图片:li yong / CC BY-SA为什么很多时候话语的重复可以起到幽默的效果,比如宋丹丹在小品中的「相当 XXX」了?
哈,这可是个高水平的问题。高到几乎要为提问者去点“感谢”。
反正我看到这个问题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看看这是谁问的。
既然邀请我了,我就试着回答一下——
“重复就是幽默”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背后的原理却少有人提及。之前我在各处多次引用过一本书里的结论,说人们发笑的原因不外乎两项:surprise, superiority。但奇怪的就是:“重复”,似乎并不在这两者之中。
在回答为什么重复会让人觉得幽默之前,或许应该先谈谈另一个话题:
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人觉得有趣?
举个例子:为什么春晚小品里,以黄宏为代表的小品演员们经常每年一上场就念四句顺口溜?因为那四句顺口溜通常能引起一阵“碰头儿好儿”来。而细一琢磨,这“顺口溜”其实也就是曲艺(相声评书二人转拉场戏等等)里的“定场诗”了。
无论是叫定场诗还是顺口溜,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节奏、二是押韵。
同样的一句punchline,从散文体的口语变成韵文,通常是会增加幽默感的——有时候甚至“押韵”本身就是幽默感的主要来源。看看古代笑话书里有多少笑话属于此类就知道了。而且,往宽泛里说,大部分“文字游戏”类的幽默都可以算到这一类里头。
我在知乎搜索了一下,发现知乎上有人问过一个问题,叫 为什么人听到诗歌或歌词里的押韵会有快感? 我去看了看那里头的回答,有很多说的都已经很清楚了——押韵是会给人愉悦感的。这种愉悦感正是来自于重复。这种有规律的重复是很容易被阅读者、倾听者所体会、把握的,而一旦“把握”了这种节奏,就会不断对下一个韵脚产生心理预期,而当这样的心理预期被满足,那种和谐的愉悦感也就油然而生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令人愉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雪”就觉得别扭。读到每一句押韵的文字,都会引起“果然如此”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令人自适的——把它说成是superiority,我觉得也未尝不可。
与押韵类似的,还有一些。
比如赵元任的《施氏嗜狮史》。为什么好玩?因为他的玩法本身让你觉得“精妙”。
这种愉悦感,与我们看到一座巧夺天工的建筑,观察一片微妙无穷的昆虫翅膀时的愉悦感是一样的。是因为在一个通常本该无序、无规律的世界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所带来的。一个原始人如果在荒野中发现一块绝对正方形的石头,恐怕也会有这样的惊叹与愉悦。
在我看来,这分明就是surprise了。
而有些时候,这种愉悦感是会变成喜感、引人发笑的。
哪些时候?在本不该押韵、本不必押韵,而又押了韵的时候。
例子很多。每一首打油诗都是。
粗鄙的大白话,从凡夫俗子的口中说出来,却押了韵,本身就已又是“surprise”之一种。
为什么?还是那个道理,因为我们日常语言的常态是无规律、不押韵的。那些粗鄙愚蠢的语言就更是如此。
我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说是三个姑爷到岳父家吃饭,大姑爷在桌上说:“二八一十六,我先吃碗肉”,把整碗肉端到自己面前了。二姑爷见状,说:“七九六十三,有酒我先干”,把整坛酒都抱在自己怀里了。三姑爷一见,酒肉全无,气呼呼地说:“三七二十一,我吃NMLGB!”
——如果在这笑话里,把前头那些乘法口诀去掉,还有一点可笑么?押韵,让这些粗鄙的话显得更加“违和”。喜感就出在这“违和”之中。
好了。说完押韵,再来说“重复”就简单多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首先,重复与押韵一样,会给人造成一种熟悉、亲切的“控制感”,这种感觉叫人愉悦。每年冯巩在春晚上说出那句“我想死你们了”的时候,总有人表示对他不断重复这一玩法的反感,但同时,也总有几亿人因为这句话露出熟悉的笑容。郭德纲当年的段子里,他在台上每次说出那句“活该!”的时候,台下总有几百上千人准确地接出后半句的“死去!”那些准确接出下半句的人想必是会有一些洋洋自得的快感的。这种快感是很近乎superiority的。问题里提到的“相当”就是此例。这种玩法,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让观众可以快速掌握你的规律,跟你一起完成接下来的每次重复。
我参演过一个舞台剧叫《老佛爷的爷》,里头有一句台词是“我就喜欢跟你聊天儿!白!”。那个“白!”是我在排练时想到,加进去,并告诉该演员尽量重复的。演出时,这句台词重复几遍之后,观众就都掌握这个规律了。所以后半段,全场观众都会在“聊天儿”二字之后笑着喊出那个“白!”了。
其次,重复如果真想从“愉悦感”变为“幽默感”,还不能只是superiority,得变成surprise。怎么变?跟上头所说的打油诗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本不该、不必重复的时候重复。
很多喜剧电影里都用这个玩法。比如《泰囧》。徐铮一次次地以为自己已经甩掉了王宝强,可王宝强一次次地又出现在他面前。这种“甩不掉的累赘”的桥段,其实就是重复。原理就是:啊?!他怎么又出现了?!
同样,如果重复出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那就是我们常见的小品中的重复了。
standup comedy中也常有这种例子。一个在表演开头讲过的笑话中的punchline,常常会在表演的结束再次出现。 这个手法,通常会有很好的效果。
提问中的“萝卜”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别于宋丹丹的“相当”。“萝卜”的反复出现,每次都是surprise。就是本不该用“萝卜”来对下联的地方,他总是用“萝卜”来应对。这已经是surprise了。而之后,每次他都将“萝卜“解释成不同的东西,这就又是surprise。
总而言之:
在我看来,重复确实是一种常用的幽默手法。
有规律的重复可以给人愉悦感。出乎意料的重复可引人发笑。
但不是所有重复都有这样的效力。关键还是看如何运用。
而原理,无非还是superiority及surprise这两大规律。
反正我看到这个问题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看看这是谁问的。
既然邀请我了,我就试着回答一下——
“重复就是幽默”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背后的原理却少有人提及。之前我在各处多次引用过一本书里的结论,说人们发笑的原因不外乎两项:surprise, superiority。但奇怪的就是:“重复”,似乎并不在这两者之中。
在回答为什么重复会让人觉得幽默之前,或许应该先谈谈另一个话题:
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人觉得有趣?
举个例子:为什么春晚小品里,以黄宏为代表的小品演员们经常每年一上场就念四句顺口溜?因为那四句顺口溜通常能引起一阵“碰头儿好儿”来。而细一琢磨,这“顺口溜”其实也就是曲艺(相声评书二人转拉场戏等等)里的“定场诗”了。
无论是叫定场诗还是顺口溜,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节奏、二是押韵。
同样的一句punchline,从散文体的口语变成韵文,通常是会增加幽默感的——有时候甚至“押韵”本身就是幽默感的主要来源。看看古代笑话书里有多少笑话属于此类就知道了。而且,往宽泛里说,大部分“文字游戏”类的幽默都可以算到这一类里头。
我在知乎搜索了一下,发现知乎上有人问过一个问题,叫 为什么人听到诗歌或歌词里的押韵会有快感? 我去看了看那里头的回答,有很多说的都已经很清楚了——押韵是会给人愉悦感的。这种愉悦感正是来自于重复。这种有规律的重复是很容易被阅读者、倾听者所体会、把握的,而一旦“把握”了这种节奏,就会不断对下一个韵脚产生心理预期,而当这样的心理预期被满足,那种和谐的愉悦感也就油然而生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令人愉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雪”就觉得别扭。读到每一句押韵的文字,都会引起“果然如此”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令人自适的——把它说成是superiority,我觉得也未尝不可。
与押韵类似的,还有一些。
比如赵元任的《施氏嗜狮史》。为什么好玩?因为他的玩法本身让你觉得“精妙”。
这种愉悦感,与我们看到一座巧夺天工的建筑,观察一片微妙无穷的昆虫翅膀时的愉悦感是一样的。是因为在一个通常本该无序、无规律的世界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所带来的。一个原始人如果在荒野中发现一块绝对正方形的石头,恐怕也会有这样的惊叹与愉悦。
在我看来,这分明就是surprise了。
而有些时候,这种愉悦感是会变成喜感、引人发笑的。
哪些时候?在本不该押韵、本不必押韵,而又押了韵的时候。
例子很多。每一首打油诗都是。
粗鄙的大白话,从凡夫俗子的口中说出来,却押了韵,本身就已又是“surprise”之一种。
为什么?还是那个道理,因为我们日常语言的常态是无规律、不押韵的。那些粗鄙愚蠢的语言就更是如此。
我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说是三个姑爷到岳父家吃饭,大姑爷在桌上说:“二八一十六,我先吃碗肉”,把整碗肉端到自己面前了。二姑爷见状,说:“七九六十三,有酒我先干”,把整坛酒都抱在自己怀里了。三姑爷一见,酒肉全无,气呼呼地说:“三七二十一,我吃NMLGB!”
——如果在这笑话里,把前头那些乘法口诀去掉,还有一点可笑么?押韵,让这些粗鄙的话显得更加“违和”。喜感就出在这“违和”之中。
好了。说完押韵,再来说“重复”就简单多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首先,重复与押韵一样,会给人造成一种熟悉、亲切的“控制感”,这种感觉叫人愉悦。每年冯巩在春晚上说出那句“我想死你们了”的时候,总有人表示对他不断重复这一玩法的反感,但同时,也总有几亿人因为这句话露出熟悉的笑容。郭德纲当年的段子里,他在台上每次说出那句“活该!”的时候,台下总有几百上千人准确地接出后半句的“死去!”那些准确接出下半句的人想必是会有一些洋洋自得的快感的。这种快感是很近乎superiority的。问题里提到的“相当”就是此例。这种玩法,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让观众可以快速掌握你的规律,跟你一起完成接下来的每次重复。
我参演过一个舞台剧叫《老佛爷的爷》,里头有一句台词是“我就喜欢跟你聊天儿!白!”。那个“白!”是我在排练时想到,加进去,并告诉该演员尽量重复的。演出时,这句台词重复几遍之后,观众就都掌握这个规律了。所以后半段,全场观众都会在“聊天儿”二字之后笑着喊出那个“白!”了。
其次,重复如果真想从“愉悦感”变为“幽默感”,还不能只是superiority,得变成surprise。怎么变?跟上头所说的打油诗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本不该、不必重复的时候重复。
很多喜剧电影里都用这个玩法。比如《泰囧》。徐铮一次次地以为自己已经甩掉了王宝强,可王宝强一次次地又出现在他面前。这种“甩不掉的累赘”的桥段,其实就是重复。原理就是:啊?!他怎么又出现了?!
同样,如果重复出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那就是我们常见的小品中的重复了。
standup comedy中也常有这种例子。一个在表演开头讲过的笑话中的punchline,常常会在表演的结束再次出现。 这个手法,通常会有很好的效果。
提问中的“萝卜”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别于宋丹丹的“相当”。“萝卜”的反复出现,每次都是surprise。就是本不该用“萝卜”来对下联的地方,他总是用“萝卜”来应对。这已经是surprise了。而之后,每次他都将“萝卜“解释成不同的东西,这就又是surprise。
总而言之:
在我看来,重复确实是一种常用的幽默手法。
有规律的重复可以给人愉悦感。出乎意料的重复可引人发笑。
但不是所有重复都有这样的效力。关键还是看如何运用。
而原理,无非还是superiority及surprise这两大规律。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听到重复的话,总容易笑出来 「活该!」「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