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现在流行的漫画,很多是被拉成长条的

知乎日报 沈翔; 123℃ 评论

有没有发现,现在流行的漫画,很多是被拉成长条的

图片:Mauren Veras / CC BY

如何看待「条漫」的流行?

沈翔,画画的

试着回答一下。

条漫在近几年热起来,其实在传播学上,是一个很好的形式适应载体的例子。

其实条漫比现代故事漫画得要早,很久之前刊登在报纸上的连续四格的讽刺漫画,和现在的条漫相比,只不过多数没有“拉成条”纵向排列而已,少数放在报纸版边和中缝的漫画,从形式上来说和现在火起来的条漫完全没有分别。

比如下边两张图,发表于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期。

(来源:特殊的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馆藏抗战时期漫画展,山东省图书馆)

到后来,条漫发展壮大起来,还出现了一批知名作者,朋弟,朱德庸等等,前几年我在订阅《三联生活周刊》的时候,每期最后一页上还有朱德庸的连载作品《大家都有病》在刊登。

但这个时候也不能算是有多火,更多的是像我一样,看见了就看,看不见也不会去专门找。

到现在,可以说,条漫重新火起来是和 2010 大屏手机爆发增长联系在一起的。触控手机“向下拉”的操作方式,和条漫的阅读方式正好相互适应,于是条漫也迎来了一波增长和——说爆发不太合适,还是大增长吧——毕竟之前在微博这样的媒体上也已经有很多了。

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是,计算机绘画的发展,也给条漫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一个稍微学过一点画的人,买一个手绘板,在家里练习几天,就能拿出还说得过去的作品,而大量的作者和作品出现,才是现在条漫大发展的真正原因——当然这也不全是优点,因为会有大量鱼龙混杂的作品混进来,更有一些作品与人品俱次的人在这里混水捞钱,比如前段时间的梦想婊事件。但不管怎么说,更多的作品被创作出来后被人看到,是件好事。

条漫的优点,短平快,与现在人生活空闲时间碎片化也能很好的重合,从内容上说,短小精悍,直指人心也是魅力所在,所以,相对一些抖机灵的文字段子,更容易为人们接受,也更适合现代的图像信息传播方式。这主要是针对读者而言。

更进一步,条漫的画手们试着开始创作大型一些的故事,其实这对条漫来说是件好事,比较一下的话,条漫更像是小品或者相声的舞台,而大型故事的表现方式更像是电视剧——虽然有点难,但并不是说不可以,我也有看到许多画手在尝试,就目前,截至到今天,还没有什么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当然这只是对我个人来说,毕竟各花入各眼,我觉得很好的可能没人喜欢,反之亦然。

往下发展的话,感觉接下来会有两个趋势:

一是条漫的故事会更加丰富多样化,抖机灵讽刺搞笑这种其实都已经被玩烂了,还是需要安心创作一些好看的故事,而这就对镜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走到这一步,条漫精悍优点就会被削弱,所以可以想见的是,会有一部分作者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方式而走上追求画技和镜头感的故事漫画这条路,还有一部分作者会更深的挖掘小段子的价值以创作更好看的条漫——这两种都是好的,剩下的那些作者就会一直搞笑恶心讽刺下去,不会有大发展当然也死不了,毕竟有阅读人群的基数在。

二是成为一个画手由绘画向故事创作者的过渡平台,毕竟现在有很多 APP 在做条漫,稿费也还说得过去,所以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吸引粉丝和入行的踏板。

至于条漫的劣势,画面粗糙上色混乱等等就不多说(为了不得罪人就不上图了,见谅),更大的问题是,这是个很容易让人满足的平台,一个作者,随便画点东西,只要坚持更新,就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会导致自信心爆棚而出现:我画这种就完全没问题可以活得很好——的错觉,进而放弃进一步磨练画技的想法,这很危险。对读者来说,这没什么,但对作者,如果真的这样想了,那么一旦人们日常的应用平台出现变化——想想十年前大屏手机还没出现,谁知道十年后我们会用什么看漫画——条漫就又会被打回原型,变成原有的小众漫画类型,到时候作者想再转型,应该就不容易了。

请相信我这不是危言耸听,漫画作者抖机灵不可能抖得过郭德纲那些相声演员和段子手,写故事未必优于小说作家和编剧,那么如果在本行“画”上再不下功夫,被淘汰只是分分钟的事情。就算是会出现那种划时代的把条漫提升了一个层次的大神,但也只是一个大神,一般的作者是没法搭顺风车的。

到这里应该可以做个结:

条漫热是顺应移动观看的一种比较好的漫画表现形式,但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有很大可能会随着平台的变化而回到小众类型,对读者来说,没什么影响,对作者来说,在条漫正在飞速发展的现在,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在条漫平台上积累人气和练习时间,把条漫平台做为一个跳板来往更高层次的故事漫画发展,不失是一个好的思路。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要怎么看待,其实没什么看待的,只要看着就可以了。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有没有发现,现在流行的漫画,很多是被拉成长条的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