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电视剧五十万一百万,为什么内地演员会漫天要价
图片:电影《喜剧之王》为何内地演员敢如此要价?该怎样让这种不健康现象消失?
作为投资方,对演员们这种态度是很烦的。电影其实还算好,毕竟电影中有资格称得上腕的演员也就那么几个。一些半红不紫的演员为了上大制作的电影,也会酌情开价(我在当电影演员的门槛比当电视剧演员高吗?两者的社会评价和地位也略有差异?有过解释)。
但电视剧不一样,采购收片、观众看戏都是认脸的,而且演员演电视剧不像演电影、话剧还有名的考虑,演电视剧的考虑钱是要压过名的。前几年报高价,很多是虚的,本来只是想推掉不喜欢的项目。如果合作方比较熟悉,主创阵容比较靠谱,戏的质量有保障,最后实际达成的价格不会那么吓人,很多时候都不用上单集片酬,直接一个打包价就ok了。可是,没想到,圈子里跟利物浦一样人傻钱多的真不少。
插播一则著名的没品笑话:
利物浦:安迪·卡罗尔多少钱?
纽卡斯尔:3500万英镑!
利物浦:(沉默)
纽卡斯尔:哈哈,我是开玩……
利物浦:(掏银子)买了。
大致上就是上面一种情况吧。前几年热钱狂入,很多公司为了招徕大明星加盟根本不惜工本的,这么一玩,再有所谓职业操守也犯不着跟钱过不去嘛。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电视圈的一线演员在烂戏中出现,没办法,人家开价高。
这么一来最恶劣的是把整个市场的价码给推上去了,原本积累了几部大热戏的一线才敢叫三十万,结果一部成名的小P孩也敢叫五十万,你叫五十万,我叫七十、一百!这是什么概念呢?前几年,五十万都够一部当代情感戏的单集成本了,一部古装大戏单集也不超过150万。现在好嘛,钱都哗哗地流到演员口袋里了,而电视剧的收益基本没多少提高——不仅没提高,网络热钱断了之后,实际还有所下降——倒推的话成本也不可能有太多提升,那怎么办?只能把演员身上花掉的钱在其他地方省了,比如说,制作。
这情况是很恶劣,但市场化运作,无可避免。只是需要冷静,需要理智。
第一、挑人。比如说观众是认明星认演员,因此导致采购部的主任们也认演员。但是不是脸熟的都有资格喊价?未必啦。有位同学,价码刚刚上去,之前他演的神话古装戏年年都是收视大热,像前几年的他这种,就属于性价比超好的。现在虽然价码上去了,但基本砸了他,收视都会不错。这种值得砸,还有几位同学,运气好正好搭上一部热播戏就敢乱喊价,呵呵,看着吧,没多久就会掉下来。
第二、谈条件。如果你不能在钱上面完全满足对方,你总能在某个方面满足他。比如这个戏是与对方关系非常好合作非常愉快的导演导的,比如你可以给对方机会之后上一部他很想进去的电影,比如可以让他跟喜欢的同事搭戏(你看,总共预算就xx,你一个,他一个,你们俩加一起就xx了,他都降到xx了,你不能也意思一下吗),比如不能给现,可以给分成,比如给对方在其他重要岗位挂名……总之要投其所好,如果一项都搞不定,那也没话讲。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是常态,但人际关系的交往对演员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只要你有可利用之处,演员们也不会把话说死。
最后,耐心看看大形势吧。电视剧现在总体上从去年就进入颓势了,今年到现在都没有一部特别热的作品(影响可比《闯关东》,收视可比《宫》)。而且今年两家大公司合并,市面上20%的项目都跟他们相关。而且作为播出平台的电视台也在合流结盟中。这些动向或许对演员价位不会有直接作用,但未来肯定会有影响的。别看演员闹得欢,除非自己也已经参与资本层面运作,不然在大公司和电视台面前真算不了啥。
采购人员大部分时候还是按照规律办事,都扛着收视指标的,不能简单用“狭隘”或者“跟风”来解释。其实不少热门卫视采购的戏并没有太多大腕,相反,正是因为在电视台把戏播热了,那些演员才成了腕儿。比如江苏卫视去年年度最高收视的《战旗》,播的时候,王雷还只能算二三线新锐,播完后,立刻飙升一线。还有去年年底播的《与狼共舞》,一部无大牌编剧无大牌导演无大牌演员的三无戏,收视最高破了2!可见采购人员并不是这么狭隘。明星是会考虑的因素,但明星绝不是全部。
我认识的几个大台的采购部,除去有些可能涉及战略合作与博弈的项目,一般的采购程序,审得最认真的是本子——因为现在至少一半以上的片子都是没拍完就卖预购了——内外专家会审很多道,然后再看片花、成片。在认可剧本的前提下,再考量主创阵容等因素。采购也是门技术活,是基于数据、规律的基础上的选择,虽然风险无可避免,但还是要尽力降低。演员只是,也只能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
1.大陸演員漫天要價是個不爭的事實,這很不健康;大陸的演員和港台,國外的演員在這方面有什麼區別呢?
漫天要价是由市场现状决定的。区别,主要在于整个影视行业的工业化体系不健全,管制放松带来的规模膨胀,还没有很好的在行业内消化,演员这个口表面上成为受益的主要代表,实际上并不完全。
在热钱快速涌入的时候,会打破一个行业之前的供求体系,在生产环节制造出需求的过分旺盛。于是,一部分资源迅速变得稀缺,从而形成追涨。。不仅一小部分演员,一小部分导演、一小部分编剧也同样。电影行业名导演约有十倍增幅,电视剧行业名编剧也有十倍增幅,和演员价格的涨幅相比,他们也不低。而且,行业内往往忽视了一点,这几年,受益最大的是制作公司(君不见这几年谁的规模膨胀的最快),演员成本的增加不仅可以转嫁,而且会提高行业的门槛。对于中小制作公司来说,控制项目的风险性增加,对于成熟的制作公司来说,更强的谈判能力使得他们会获得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同时他们也乐意于看到大量中小公司退出这个市场,因此,往往会鼓励一些演员对外增加报价(何况现在很多演员是属于这些制作公司的)。
至于独立在这些制作公司之外的演员,他们的经纪大部分都只是演员价值的代理商,基本没有过度到对演员进行系统性的开发管理。既然没有体系做支撑,也就谈不上目光长远,所以水涨船高是正常的。演员经纪又是整个影视行业里,为数不多对市场的敏感度很强的群体。他们与一批演员副导演,都是行业里的包打听和百晓生,会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演员的报价。导演、编剧还有摄影师、美术指导什么的,因为中介体系还不发达,这方面反应要弱一些,所以价格的波动没那么明显。但演员的报价,与实际成交价之间的差距,也会让很多人咋舌,这是因为演员只是影视生产环节的资源之一,并不是全部,所以他的实际价值是相对的,对于由名导演、名公司、名制作人……组成的项目,演员的稀缺性自然降低了。
与港台、国外最大的区别,应该是类型演员的稀缺。大陆演员的成长机制还不成熟,造成演员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角色扮演,才能形成自己的类型特色。也就是说,我们的演员看起来很多,但明星其实很少。现在大陆的演员市场基本是个两头大的状况,底层人数庞大,顶层资源庞大,而中间层人数和资源都很有限。这种不健康的市场状态,相信未来会逐渐改变。
另外分析大陆整个演员市场,必须要看到近十年,影视市场的整体形式,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政府管制,二是市场需求。学过经济的应该都知道,人均GDP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必然高度繁荣。而政府管制在电影、电视剧市场交易链条中的不同作用,使得演员市场的表现也不同。
电视剧行业是由电视台与制作方构成交易的主体,在国内,电视台目前还处于一个被高度管制的环节,因此,虽然表面上我们看到电视台很强势,实际上在整个市场生态链条中,电视台非常被动。它的决策机制决定了电视剧的成本结构(演职员阵容、出品方、编剧、题材等等符号性的标志)有时比它的观众认同度要更为重要(否则电视剧早就变成按收视率付费),演员价格不仅代表电视剧可能存在的观众认同度,也属于制作成本的主要环节。所以在电视剧行业,各个环节都在推动演员片酬的泡沫,这有点像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关系。
电影行业则由观众与制作方构成交易的主体,抛开电影产品本身的复杂度不谈,相对电视剧行业,交易环节的复杂性就要强了很多,也就是说演员作为吸引观众的要素,重要度降低(导演、电影类型、营销再加上演员阵容是否能让观众认同决定了票房)。而且近十年来,除了在意识形态方面,对电影的放松要比电视剧来的更彻底,仅从政策对院线的投资主体与电视台投资主体之间的区别对待,我们就能够比较的出来。所以电影行业的演员价格在热钱涌入之后,幅度显得不那么明显。之所以写这一段,也是回答题主最关注的那个问题:该怎样让这种不健康现象消失?答案是市场化程度达到一定的阶段,自然会消失。
2.美國的演員工會是如何運作的?橫店初具規模的「工會」為何不正兒八經起來,並推崇到全國?
第一道题目我不太了解,不敢妄谈,简单说说吧,具体的可百度。美国工会制度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工会往往代表某一类雇工的利益(产业利益和职业利益),与资方形成很明显的对立面(资方的联合体通常叫协会,比雇工的工会相对来说加入门槛要更高一些,比如代表院线投资方的业主协会NATO,代表大制片公司的MPAA)。在美国有很多个演员工会,美国演员工会(SAG)主要是电影行业的艺人工会,并且也不是唯一的工会。其最主要的存在价值,是维护电影演员这一工种的基本权利和基本酬劳(比如演员最低时薪),也负责演员与制作方的交易,但仅限于价格可以标准化的演员,这使得它不可能会在明星的具体报酬上起到平衡的作用。明星商业价值的开发和管理,仍然是由各个经纪公司来完成的。
至于横店的演员工会,目前来说,它只能算是一个区域性的演员联盟,而且它的组织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是由横店影视集团组织的,所以它的属性也和国外的工会不太一样。
横店演员工会之所以会成立,是为了给到横店的剧组,提供更好的群众演员服务,所以它的中介属性要大于它的工会属性。它给内部会员提供的主要帮助,相当于是领取了一个在横店担任群众演员的资格,并且组织基础的培训,派活,更多的是管理会员而不是服务于会员。它的服务主体依然是剧组,只在会员遭遇重大变故,或者被恶意伤害时,才会出面协调,它不可能出现组织演员罢演的情况。截止到目前,横店演员工会绝大部分的会员仍然是属于演员中经济价值较低的人群,在各种谈判中话语权不强。
个人觉得在中国现行的工会制度下,工会的协商价值大于它的斗争价值,这也是沃尔玛在北美拒绝工会,而在中国会成立工会的主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一集电视剧五十万一百万,为什么内地演员会漫天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