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观众口味的区域性差别是怎样的?

知乎日报 178℃ 评论

中国电影观众口味的区域性差别是怎样的?

图片:《小时代 4:灵魂尽头》

知乎用户,笔名:泉的向日葵。电影宣传,影评人

区域性主要差别分为两大类。

一是地域差异即南北差异。这个比较好理解,简单粗暴的类比就是赵本山对北方观众的吸引力远大于南方观众,而黄子华的栋笃笑在非粤语地区受众非常少。

那么到电影那里,举个例子,《冲上云霄》这样脱胎于港剧的电影,就格外侧重广州市场,在广州地区排片也是非常可观的。

二是一线城市与二三四线城市、城镇的差异,通俗点说就是大城市青年和小镇青年的差异。

一般就内地市场而言,大卡司、大制作、大奇观是“小镇青年”走进影院的主要观影诉求——比如《钟馗伏魔》。而一线城市的成熟观众群体则对影片品质要求较高,能够触动他们内心情感的文化作品即便没有明星主演,只要能打动人心,依然会吸引观众为“情怀”买单。比如《推拿》,在小城市基本没有排片和票房,主要的票房都是来自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

另外就普遍市场反馈来说,喜剧片、惊悚片在低线城市比较有市场,所以大多数质素一般的这两类型电影会重点主抓次级城市——尤其是通过艺人跑通告,多做落地活动来争取院线排片(即:跑地区院线路演,与观众积极互动)。好比《分手大师》,在整个全国路演中,邓超、俞白眉和主创团队总行程 32000 公里,飞行时间 3321 小时,20 天时间跑遍全国 87 家影院,也是够拼的,最终调查表示,它的很大一部分票房是通过低线城市拉动的。

举个最近的例子,就是《道士下山》和《我是路人甲》,直接上直观数据(截至 7 月 3 日)

《道士下山》的 TOP10 城市票房仅贡献了 36.28% 的份额,票房主力下沉到了更为低线的城市。城市冠军为北京市, TOP3 城市票房占比 15.6%。

《我是路人甲》的 TOP10 城市票房占比达到了 48.33%,冠军为上海市,TOP3 城市贡献了 21.36% 的份额,也就是说,仅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就为《我是路人甲》贡献了超过五分之一的票房。

再以《小时代 4》为例,它算是一和二点都占吧。

首先从导演和电影风格而言,它就更侧重南方市场尤其是江浙一带上海、杭州(也算一线 TOP10 城市)等城市。郭敬明首先大本营就在上海,电影风格华丽,这种过度精致对大多数北方糙老爷们和女汉子们来说,可能更多是会取笑它们浮夸、不接地气。

其次,《小时代》系列口碑一直糟糕,但这种虚构的中国梦我想可能还是会有很多小镇青年乐于为此买单的吧。起码主演亮眼还有粉丝基础广大的杨幂、电影宣传还做得蛮精准的(和 QQ 空间联合简直太赞!直击 90 后乃至 00 后群体,这类群体很大一部分是郭敬明、杨幂及《小时代》系列的粉丝)、布景服装看上去还蛮贵的,花这个钱似乎挺值当——最后一点我是瞎扯的,对只看过《小时代 1》的人来说,鬼才知道为什么它的群众基础会一直这么好,反正我是再也不想看 2、3、4 了。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中国电影观众口味的区域性差别是怎样的?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