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总买乱七八糟的保健品,怎么劝啊

知乎日报 185℃ 评论

家里老人总买乱七八糟的保健品,怎么劝啊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如何避免老年人因轻信而购买不可信的养生保健品?

知乎用户,唱唱反调,走走弯路。

首先,关于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的现象和原因——

果壳上有一篇文章是分析相关原因的(链接:为什么老人更容易被骗?),我个人比较认可。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对于较疏远对象(如邻居、陌生人)的信任感,其跟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提升的程度则更显而易见。
老年人似乎倾向于忽略负面线索,而多以正向(但可能不尽正确)角度去体验周遭的人和事物,这种现象被称为正向偏误(positivity bias)。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主张,人到晚年会将和他人建立紧密的情绪性连结视为有生之日的首要目标,而信任他人无疑是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他人采取正面的重新评价也让老年人更容易信任他人,并更愿意向他人请求协助,以化解生活上因机能衰退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如此一来,信任他人也算是一种促进老年人调适晚年生活的应对策略。
但不幸的是,正向偏误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让老年人更容易被诈骗集团锁定。

其次,老年人所经历的上当受骗更可能与“医疗保健”有关。
成为“老年人”,意味着,自己以及的很多好朋友(都是同龄人)都要面对身体的衰弱,甚至社交圈里的成员们在陆陆续续地去世……——这都在提醒着“死亡”的存在,以及它在逐渐靠近。

这会让老年人产生一些对于死亡的焦虑感

人在焦虑的情绪下很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以降低焦虑感——这一点很容易被商家利用(美容院向女性顾客推销产品的时候也会制造进而利用女性对于自身年龄与容貌的焦虑感)。

所以,相比于其他方面的诈骗,养生保健类更加容易得手。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讨论怎么劝,怎么办。

主要是以下两点——

节制老年人对陌生人的信任感。

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焦虑。

  • 如何节制老年人对陌生人的信任感

如果从“认知”的角度来入手,也就是教会老年人理性判断,类似于“说服老年人不去买产品”,个人认为这个比较困难。毕竟,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知识水平,几十年下来,很难改变。道理不好讲啊——至少咱们很难在“空口说白话”这件事情上超越那些“专业”的骗子。

但是,以下方法值得尝试:

比如,可以带自家老年人定期体检,正规医院总比来路不明的商家靠谱吧(医患关系的话题此处不讨论…),医生的白大褂一穿“权威感”就出来了吧,老人家思想传统,对“权威”还是会比较忌惮的,有了医嘱,面对商家推销的时候,老年人总会多掂量一下吧。

再比如,老年人需要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如果老年人能够在家庭、老朋友的范围内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应该比较不容易在骗子身上花费感情。家人多关心,朋友多走动,也是可以促进“防骗”的。

  • 如何降低老年人关于死亡的焦虑感。

死亡焦虑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自尊水平高亲密关系(依恋)对死亡焦虑有缓冲作用——但是得到上述结果的研究并不是针对老年人的。

如果我们不太严谨地在老年人身上推广一下,那么——

提升老年人的自尊水平。

“自尊”,也就是“自我评价”,所谓“高自尊”,也就是“觉得自己很不错”——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这个“价值感”,不是说儿女天天嘘寒问暖就能有的,也不是说被人当成菩萨供起来就能有的,而是需要去劳动、去做出贡献、去创造价值。比如做顿饭,打扫打扫房间,帮忙带带孩子……倪萍曾经故意让自己的姥姥整理报纸(链接:倪萍姥姥的“工作”,事件真伪此处不讨论),这是个帮助老年人提升自尊的例子。

另外,还有就是老年人的控制感——让他们自己为自己做决定,包括吃什么、穿什么、平时在家干什么、时间怎么安排……在合理的范围内,给老年人最大限度的自主权

让老年人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也就是之前说过的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家人多关心,朋友多走动。

最后啰嗦地做个总结吧:

  • 空口讲道理,我们的确很难扳倒专业推销人员。
  • 我们能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
  • 定期带老年人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全面的体检。
  • 多与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并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在安全的人际范围内进行情感交流。
  • 让老年人适当劳动,适当做贡献,提升自尊水平。
  • 尽可能保证老年人的控制感,即自主决定权。

总之,老年人要不要去买明显不靠谱的保健产品,“说服”未必有用,解铃还须系铃人,焦虑感惹出来的不理性的麻烦,还是要通过降低焦虑来解决。

愿健康平安。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家里老人总买乱七八糟的保健品,怎么劝啊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