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实在是太脆弱了,大脑经常被动地沉浸在悲伤中
图片:KellyB / CC BY为什么人们愿意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这是个好问题,我们很多人应该都好奇过,似乎快乐的感受很快就会忘掉,难过的痛苦却久久难以离去。
实证研究确实证明过在考虑了初始情绪水平的前提下,负性情绪激发的生理反应是要显著强烈并持久于于正性情绪的(Brosschot, J. F., & Thayer, J. F. 2003)。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从负性情绪中走出,我们仅仅是被动地难以从负性情绪中走出,人实在是太脆弱了。
关于这一现象,有两种解释:
1、较之负性情绪带来的生理不适,正性情绪的积极生理反应更容易被适应,一旦适应了情绪带来的相应生理反应,情绪感受也就不那么强烈了。所以负性情绪往往会更持久(Frijda, N. H. 1988)。
2、较之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更容易产生认知固着(typical perseverative cognition),引起相关负性情绪的事件更容易被唤醒激活,因此也就恶性循环地更持久了。
我认为第一种解释还是很靠谱的,对于人来说,环境也好,情绪也好,真的是适应了就好了。
最后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负性情绪带来的某些生理感受与高兴到极致时的激动,生理感受是有类似之处的,比如骤然的心疼感等,适应了以后还会带有微微奇异的快感,貌似自虐的快感就是这么来的么(⊙o⊙)……所以,沉浸在负面情绪不想走出,受到这种快感的诱惑也未可知。
P.S:如果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的话,请尽快到访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
参考文献:
Brosschot, J. F., & Thayer, J. F. (2003). Heart rate response is longer after negative emotions than after positive emo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50(3), 181-187.
Frijda, N. H. (1988). The laws of emo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43(5), 349.
我来提供一个简略版的脑科学解释。
“Human mind is a wandering mind, and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1]
一大类心理活动是有外界刺激,有知觉参与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注意力选择性的加工这一部分信息。有外界刺激的就不用说了,比如我们在看图画,欣赏作品,谈话,读书,做题,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这个时候注意力被极大的调用,集中在这些具体的活动上。
而另外一类心理活动是内生性的,与『当下』无关;这种白日梦(Mind wandering)主要是关于自身的;有来自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承载两种心理活动的大脑活动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总是包含了了额眼区(frontal eye field),顶上沟(intraparietal sulcus),躯体运动区(precentral sulcus)。而白日梦的时候,主要表现为后扣带与楔叶(posterior cingulate, precuneus),顶外皮层( lateral parietal cortex)。脑科学里面有很多名词来描述这两个系统,这里就把前者叫做注意网络(attention network,AN),后者叫默认网络(default-mode network,DMN)。
最神奇的是,两者的活动是相互拮抗的。一旦有注意力的需要,DMN 的能源消耗就降低了,『被借走了』;同理当白日梦时候,DMN 活动都很强烈,然而 AN 的活动就相对降低了。[2]
AN 的活动很早就被发现了,十几年来任务刺激范式一再重复。而 DMN 一直到 2000 年才被发现,再然后大家开始采用『静息』范式,他的功能,尤其是与自身相关的念头、做白日梦这种的强关联性,才被逐渐解开面纱。比如有人就先给测试者一些很简单的记忆任务,让他们训练几天倒背如流后,一面做这些无聊题,还加入一些新的有一定难度的新题目,当然是同时 fMRI 扫大脑的。因为题目太简单了,所以被试有很长时间可以自己发呆。结果显示,DMN 的活动在简单题目的时候几乎不降低,而在新题目出现的时候显著降低了;而且活动改变强度和走神频度高相关[3]。
很多研究也表明,做白日梦的时候比较容易诱发负性情感。而负性的情感反过来又促进了 DMN 的活动,增加白日梦的频率[4]。不光如此,很多精神疾病,譬如抑郁症,都发现 DMN 的活动有相当的异常[5]。为什么产生这个的原因,目前我没有看到非常好的解释,需要我们对意识现象有足够强大而统一的理论,以及支持的数据才行。如同开篇的 quotes,当作一般性的原则吧。
不过我们倒是可以从很多『生活常识』方面来理解,尽管在科学上很不贴切,很不确实,比如说人脑需要平衡情绪和理性啦之类。这个理论背后的应用倒是值得我们关注,比如正念(mindfulness)啊、冥想(meditation)之类的,其实和白日梦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些方法实际上是需要人集中注意力,摒弃不愉快的想法,抑制自己的思维被放逐到白日梦中。所谓『关注当下』会感觉到比较幸福,尽管听起来很鸡汤,但是实践上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1. Killingsworth, M. A. and D. T. Gilbert (2010).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Science 330(6006): 932.
2. Fox, M. D., et al. (2005). "The human brain is intrinsically organized into dynamic, anticorrelated functional network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2(27): 9673-9678.
3. Mason, M. F., et al. (2007). "Wandering minds: the default network and stimulus-independent thought." Science 315(5810): 393-395.
4. Smallwood, J., et al. (2009). "Shifting moods, wandering minds: negative moods lead the mind to wander." Emotion 9(2): 271-276.
5. Greicius, M. D., et al. (2007).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major depression: abnormally increased contributions from subgenual cingulate cortex and thalamus." Biol Psychiatry 62(5): 429-437.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人实在是太脆弱了,大脑经常被动地沉浸在悲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