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来自 qdaily.com作者:胡莹
老旧的四合院如何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来自北京的设计团队众建筑( 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 )日前开发出了一种创新的预制模块系统,并给它起了一个形象贴切的名字——内盒院,或许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方案。
四合院曾是北京人的传统住宅,在大栅栏地区大大小小的胡同里,曾经密布着各种深宅大院,随着许多家庭的迁出和建筑的老化,如今大多都变成了破旧的大杂院。众建筑联合创始人沈海恩说:“没有人愿意长期生活在这里,很冷,也没有浴室。“但是,对还留在这里的居民而言,翻新或者重修建筑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往往要远超其承受能力。
旧的房屋结构缺乏很好的保温和密闭性,如若只进行一般的简单改造,又会损坏原先的木结构。更重要的是,四合院房屋的结构本就连在一起,分属不同的家庭,重建结构的话极有可能会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和隐私。因此,大多数人达成的“默契”就是不要去触碰这些问题,任其年久失修,成为了这一带的普遍现象。
在此基础上,众建筑提出了“房中房” 的方案,将内盒院装进北京的老四合院里,不仅能够保存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亦能为住户提供现代都市生活所需的节能高效的居住环境。
这种预制的模块系统由 PU 复合夹芯板材制成,整合了结构、保温、门窗、电线、水管、插座以及室内外表面,形成一个模块化组件,重量很轻,不需要专业人员,一个普通人就可以使用六角扳手在一天内拼装完成,成本也大大低于修缮或新建房屋。
位于杨梅竹斜街的 72 号院就是内盒院的第一个样板间,它将会成为前来调研该地区城市状况的研究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空间。该套方案除了提供了附带私人浴室的 20 平米生活区域外,还提供了另外 40 平米的办公空间。
除了为四合院里的居民带去便利之外,内盒院的方案也给保护老建筑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用插入模块化系统的方式,延长老建筑的生命,也让四合院式的传统生活方式得以保留。众建筑的目的不是为了建一个旅游景点,而是想通过内盒院的植入,重新激活北京的历史街区,使人们可以安心地生活在这里。
查看原网页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要改造旧四合院?有人把它变成了一个壳(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