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癌症的一些数据:我们的环境问题真的很严重

知乎日报 田吉顺 119℃ 评论

关于国内癌症的一些数据:我们的环境问题真的很严重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田吉顺,新书《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网上预售,10月上市

(相关阅读:关于国内癌症的一些数据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癌症

目前比较明确的可以增加癌症风险的环境因素包括: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如石棉、二噁英等工业污染物),生物致癌物(如某些病毒和细菌)。中国的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增加了与这些致癌因素接触的风险。

据估计,导致中国癌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中,环境因素占大约 60%,慢性感染占 29.4%,吸烟占 22.6%(其中男性 32.7%,女性 5%)。
长期暴露于污染的户外空气中,是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的高危因素。在中国,无论男女,肺癌的发病率都是所有癌症中最高的,2012 年,中国所有和癌症相关的死亡中,肺癌占了 27.1%。

除了户外空气污染,由于沿用传统炉灶,或者烧煤和其他生物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使得室内空气污染指标超过可接受范围的 100 倍。

虽然中国成年女性的吸烟率远低于欧洲(中国 3.7%,德国 25.8%,意大利 19.2%),但是由于严重的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污染,使得中国女性肺癌的发生率高于欧洲(中国 21.3/10 万,德国 16.4/10 万,意大利 11.4/10 万)。

由于烟草行业的巨大收益,和用于控制烟草的低预算,使得中国控制吸烟的现状还不理想。
中国消化系统癌症中,有 11%是由于饮用水污染造成的。

2/3 的中国农村人口(大约 3-5 亿人)生活中用不上自来水。

在农村,每年至少有 3 万名儿童死于水质污染造成的腹泻。

一项 2011 年的研究显示,大约 10%的中国大米可能被重金属镉污染。

“癌症村”是指某一村镇内某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高,从而考虑其癌症发病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经国内媒体报道的癌症村有 459 个,遍布中国 29 个省份。在一份新报道的 74 个癌症村中,有 70 个考虑与水源污染有关。
2013 年一份报道显示,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 5120 亿元人民币,大约占 GDP 的 3%。

根据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时的经验,如果把治理环境作为政府优先考虑的话,是有能力做到有效减少污染排放的。

我们的环境问题真的很严重,如果我们不重视,不光会影响到我们自己,还将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关于环境问题我们有很多自嘲的段子,大意是中国人已经百毒不侵,不惧什么环境污染。当然这是自嘲、笑话,但是,我相信国人对于环境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认识。知乎有个很热的问题有哪些环保骗局?,这里面有不少得票不低的回答我都是不赞同的。正是因为太多的人认识不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才使得不把环境问题当回事儿的言论反倒变成了“普遍的民意”。我无意去争论什么,我希望数据可以唤起大家的警醒,另外推荐一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 Jared Diamond 写的《崩溃 (豆瓣)》。

很多人还认为,就算是我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这是国家政府的事儿,我一介百姓还能干屁?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就算是我垃圾分类了,政府收的时候还不是混着来的?事实上这是搞错了因果,如果你真的垃圾分类了,政府是不会再混着来的。改善环境,政府责任重大,但也不能仅仅一句体制问题怪到政府头上就完了;还是那句话,对每个人来说,推卸责任是最简单的事情,但是,在我们把问题一股脑的都推给别人的时候,是不是自己也真的注意一下垃圾分类,也可以不随手丢弃垃圾,不随地吐痰,或者更进一步,尝试戒烟。不要以为自己的力量很小,把阻力都归结在别人头上,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靠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而不是每一个别人。

关于环境问题,本来写了很多,但是越写越觉得不对劲儿,越写越像是政治评论。我就一医生而已,扯那么多没用的话,搞的好像要争做“公知”,惹人耻笑,所以都删了。

中国传统文化与癌症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面对癌症,通常会有很强的宿命论倾向。如果一个人得了癌症,会被认为是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之间失衡的结果,即所谓阴阳失调。

社会上存在一种普遍想法,一旦一个人被诊断癌症,就等于给这个人判了死刑,而至于你用什么方法治疗,都不会改变这个结果。这种宿命论的情绪,严重影响了癌症的有效治疗。

中国人对于癌症宿命论的倾向,会影响到癌症的常规治疗,并且影响癌症的一级预防(比如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戒烟)。
在诊断癌症时,很难和病人或者家属沟通治疗和预后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的信念里,全都是关于癌症负面的想法和信息,告诉他们诊断,只会引起更多不必要的担心,从而带来不良的结局。

由于信息的不足和谣言的流行,甚至使得癌症和某些其他疾病,成为社会上比较禁忌的话题。

关于癌症的宿命论情绪,以及一些谣言的误导,使得癌症正规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形同虚设,而传统中医却被过度使用。

虽然是一篇老外写的文章,但是,其中对于中国人的很多分析确实非常到位。

癌症相关的靠谱的信息匮乏,大众对于癌症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产生误解,癌症相关的各种谣言四处传播,这些事情之间相辅相成,同时又会相互促进,从而使得癌症相关真正靠谱的信息更加难以传递到大众耳中,给了谣言更大的空间,也就更加增大了癌症治疗的困难,进而癌症也就更加坐实了它“恐怖”的传言。

所以,对于医生而言,能多写几篇专业论文固然重要,可以带动学科的发展,固然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不过我觉得,面向大众的医疗科普,其重要性不见得就比专业论文低。可能很多医生觉得,写篇医学科普文章,里面的内容只要是专业人员谁都知道,没啥新鲜东西,体现不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水平和地位。不过,就我自己的体会,医学科普,把内容讲出来确实不难,但是,要想讲出来还能让大众乐意去听,还可以击败那些不靠谱的谣言,同时还能让大众看过之后更加配合你的临床工作,你不动脑子下番功夫,恐怕还真难做到。

所以,我觉得对大众的科普宣教,应该是作为医生需要重视起来的。

关于中国人对于癌症的宿命论情绪,我觉得倒也不必太妄自菲薄。根据文献报道,其实,得了癌症就先陷入恐惧和绝望,也不是中国特有的,这其实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反应。很多时候,我们的这个宿命论也是“迫不得已”的——既然得了癌症这样的绝症,就是必然无解的,就是必然要死的,无论我如何抗争,最终结局也都不会有什么改善,既然这就是我的“命”了,那么为什么我还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去和“命”争?你看,这其实是先有了这样的现实,才不得不产生这样的宿命论。就好像既然我买不起 iPhone 6 了,我干嘛还要说它好来找不痛快呢?这其实不过是一种认知协调,只是不想让自己过得太痛苦罢了。

但是,这样的认知协调,其实是在没有获得正确信息的情况下做出的,就像得了癌症怎么办? - 理性的赌徒 - 知乎专栏里提到的,癌症可能并不想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其实,如果你真的去争一争,可能真的就让你争取到了。当然,如果想让大众更多的获取正确的信息,更多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还是需要医生在科普宣传方面的努力。中国病人通常很少主动找医生寻求健康体检和肿瘤筛查,只有在出现症状不适时才会想到去看医生。


很多中国的医院,也都把重点放在癌症的治疗上,而不是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2005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参与调查的 400 名女性中,有 75% 从未进行过乳房摄片,其原因主要是自己感觉很健康,并且也不清楚乳房摄片对于发现和诊断乳腺癌有什么好处。

在广大农村,关于肿瘤的筛查就更加缺乏了。

知乎上有个不错的问题癌症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里面有不少好的回答,我也写过一篇。现在看过这篇文献之后,我想也有必要再反思一下那个问题下的回答。

那个问题下面我赞同的@talich的回答和我自己的回答,其实都在侧重一点,就是你不要以为通过普通的体检或者筛查,就可以多么理想的预防癌症了,不要以为你做了各种体检筛查套餐都正常,就说明你可以免于癌症的困扰,可能有些体检只是增加了你的心理压力或者增加了你进一步检查的成本而已。

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说法又有可能会引发误解,那就是让人认为癌症筛查无用。当然了,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体检筛查可能作用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其实并不等于说体检筛查无用,但是,对于习惯了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的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会产生这样的误解。而就目前国内癌症预防筛查的现状来看,不是做得太过,而是严重不足。大多数中国人缺乏预防的观念,除了在信息上获取不足,了解不够之外,甚至有人对于筛查是充满怀疑,充满了阴谋论式的怀疑,以为筛查不过就是医生骗钱的把戏罢了。而癌症的治疗,与发现的期别关系极大,如果可以早期发现,而不是等到有了症状不适再去就诊,那么在治疗效果上也会好很多。

不过,话又说回来,知乎用户的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高,所以,可能对于预防的重视程度也就相对较高,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个问题下的回答应该也就是恰当的了。

中国医生发表在西方国家可以检索到的期刊上临床文献很少,仅贡献了 1.5% 的临床研究和 1.7% 的随机对照研究;由制药公司赞助的临床试验,只有 3% 是在中国完成的。

中国人的很多想法使他们不情愿参与临床研究,一项 2005 年的调查显示,阻碍中国人接受肿瘤筛查并参与试验研究的理由有很多,比如他们担心筛查本身可能最终回事他们得上癌症。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了医生的吐槽,在中国医生晋升职称,是不用在乎你的临床业务能力的,就算你连台手术都拿不下来,就算你连常规的临床思维都没建立起来,只要你有文章有课题,你就可以晋升无忧,副高、正高的享受名医的称呼和待遇。而如果你是整天待在临床泡在手术室的那种,如果不去发表文章、申请课题,那么你注定一辈子老主治。

那么既然中国医生这么热衷于写文章,怎么还说中国医生发表的临床文献少呢?因为中国医生发表的文章不少,但是其中垃圾文章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因为晋升是和文章挂钩的,所有就有些杂志社专门靠发表文章赚钱,只要你交上足够的“版面费”和“加急费”,那么就可以给你发文章。很多医生发文章也不是想要在学术上有多牛逼的建树,不过就是想过了晋升的硬杠杠而已,既然可以用钱解决那就太好了。可想而知这样的杂志和文章水平能有多高,在世界范围认可的检索系统上是根本查不到的。所以,在查阅文献的时候,我更习惯于搜索国外文献,国内除了少数“中华牌”的核心杂志,大多数杂志的文章内容我是不相信的。

当然了,国内医生也有不少牛人,可以在公认的牛逼刊物上发表文章,但是,这里面绝大多数是和科研有关的。一方面,和临床文章相比,基础文章相对更容易发表;另一方面,临床杂志的影响点数实在太低了,因为基础研究容易被引用,而临床的引用可能就没有那么频繁。比如妇产科学临床杂志里,影响因子最高的也就 8 点几,影响因子 3 点几的可以排进前三名,这点影响因子,在生物基础研究领域实在算不上什么,但在临床上,就成了高不可攀的顶级刊物。

所以,中国医生除了临床工作以外,忙活半天发表文章,但是实际上,在临床专业领域,对于学科的影响力其实是很弱的,我们一直在学习,很难去超越。

临床专业领域水平的提升,除了医生的努力,其实还需要患者的配合,这就要提到关于临床试验的问题。国内的临床试验确实难做,回顾性的研究很难做出有很强说服力的试验设计,要想有分量,最好是前瞻性研究。而临床研究是需要被试的,这里的被试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人。看看如何看待美国对中国儿童进行转基因大米的试验?就知道,中国人对于临床试验的恐惧。即使是正规的临床试验,恐怕大家的第一反应也不是医学发展,而是 731 人体试验或者让我做毫无人权的小白鼠。就更不要说试验设计伦理审查的困难了,参与的人少,临床试验少,自然获得的临床数据资料就少,要想进步也就没那么容易。

另外文中还提到了制药公司赞助的试验。相信很多人看到制药公司赞助这种词语,首先想到的是商业贿赂吧,但是你看,人家觉得你得到的赞助少,说明你还有差距。所以,不要一看到有公司赞助,就先想到贿赂,先想到收买,先想到阴谋,医学研究医学进步是需要花销的,自然也就需要赞助。

再多扯几句。因为我们很多人,自己是没有敬畏心的,于是就“推己及人”,觉得别人也和自己差不了多少,于是认为别人大概也是没有敬畏心的,于是觉得如果你拿了公司赞助,“理所应当”得出的结论就不是科学的,就是掺杂了公司的阴谋在里面的。说到底,是我们失去了相互之间的信任。

所以,为了应对癌症这一社会性的疾病,我们要解决两个“环境问题”,除了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问题需要重视,我们还应该重视心灵环境,通过重建个人的诚信与信仰,去改善我们心灵环境。

总结和建议

除了政府的投入与治理之外,社会上 NGO 组织的协作也同样重要。

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民众了解预防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并且更乐意接受更有效的癌症规范化治疗。

这里提到了民间协作自助的问题。

其实民间组织也没想象那么复杂,比如每天一块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她们 就可以看做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只是还没有注册。癌症患者们治疗后的康复阶段,有不少人会结伴锻炼、练习气功等健身活动;国内的不少城市里有类似癌症协会的组织,组织中的成员都是癌症病人,他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鼓励,而且信息资源共享。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一些社会民间组织。这些民间组织,对于癌症患者治疗后的康复,生活质量的改善,都有非常好的促进左右。

当然,如果出现问题,在这些民间组织中可能也会放大,比如说癌症相关谣言的传播,可能造成更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在这些民间组织中,设置专业医生的指导宣教是非常重要的,让癌症病人获得正确的信息,也更有利于医生临床工作的开展。

另外,现在各个商家都看中了大众健康医疗领域,准备在这里大干一场。那么,这里可以提醒一下各位,癌症患者的民间互助,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关于国内癌症的一些数据:我们的环境问题真的很严重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