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惜,
文/
@飞鸟冰河
“一切动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动物更为平等。”
这是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农庄》中的一句话,辛辣刻骨。尽管是说动物,但《动物农庄》一直在说人的事情,谁让这本书的里的动物有了智慧和阶层意识呢。
所以,当我们今天开始讨论《猩球崛起:黎明之战》(以下简称猩球崛起2)的时候,面对有了智慧和语言能力,有了领袖和反叛者的猩猩群体时,很难会忘记《动物农庄》和乔治·奥威尔。好像是在说猩猩的事情,其实是在说人的事情。黑人、白人;亚洲人、非洲人;中国人、日本人;河南人、新疆人;本地人、外地人……看完电影之后,抹抹眼泪,安抚心灵,想想现实中我们自己的处境,你有什么资格怜悯猩猩或者人类呢?恐怕连自己是谁都弄不清吧?
好吧,不扯那么深奥的话题,让我们将眼光聚焦这这部电影上。尽管今年上线的科幻片不少,《哥斯拉》、《X战警》、《美国队长》……还有破了中国票房纪录的《变形金刚4》。但从气质和结构来说,最具备传统古典科幻电影风范的,还是这部《猩球崛起2》,因为这部作品不仅仅让你在电影院里爽,出来之后也会有思索。我们不敢说这电影能有多经典,但是相对各种依靠视效奇观来拉票房的作品,这片子算是科幻电影领域的良心和希望了。
《猩球黎明》的原著来自于法国作家皮埃尔·布尔,法国人在那个年代是哲学和思想的先锋先驱,任何不起眼的现象和故事,在他们的笔下都能被发掘出有趣并令人深思的内涵,例如写过《乌合之众》的古斯塔夫·勒庞。皮埃尔·布尔当然没有他的前辈那么牛逼,但也是相当了得的人物。他的作品除了《人猿星球》系列被改编成科幻经典广为传播之外,还有一部《桂河大桥》名垂青史。没错,就是大卫·里恩拍摄的那一部,获得七项奥斯卡大奖,口哨演奏的《桂河大桥进行曲》很多人都耳熟能详。那也是皮埃尔·布尔的原著,他还为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上台领奖,在电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光辉瞬间。其实《桂河大桥》的剧本是另外两名编剧迈克尔·威尔森和卡尔·弗里曼创作的,但无奈当时麦卡锡主义盛行,两名编剧因为有社会主义倾向而被放进了黑名单,只好由原著作者上台领奖了(当然他也配得上这个奖项)。有趣的是,这一现象倒是和《人猿星球》的主题相称,尽管当时号称民主自由平等,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让大批吃文字饭、文艺饭的人流离失所,连卓别林都被驱逐到了瑞士,这和《人猿星球》里人类与猩猩相互奴役的景象何其类似。所以《人猿星球》的改编和上映在当时颇为不易,幸好人类与猩猩的主题容易糊弄审查者。
皮埃尔·布尔的作品应该就属这两部最有名,而这两部作品也充分了体现他本人的写作特点,就是将我们生活中熟悉至极的一个侧面截取出来,放到极端的环境里,体现人性的荒谬和无奈。例如《桂河大桥》,虽然是讲述战俘与逃亡的故事,但其中的剧情结构却是英、日、美三国军官身上体现出的民族性。英国人固执而保守,日本人古板而凶残,美国人散漫而机变,这个性格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是“文明”的自以为是,三个军官的民族文明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都有愚蠢可笑的一面,而正是这种不同的文明,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同样的命题,放到《人猿星球》系列上也体现的非常明显。人类自认为站在生物链的最顶端,对其他生物毫无尊重和怜悯。但当猩猩有了智慧,从前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行为,落实到人类自己头上的时候,才发觉那是多悲惨和可怜的境遇。而这种被“文明”所认可的残忍,其实也是导致人类灭亡的原因之一。对猩猩的圈养、虐待、电击、高压水龙头,以及活体生物实验,最终让猩猩的进化加速。在来自天外的智慧猩猩(其实就是未来的猩猩)带领下,推翻了人类。(在2011版的《猩球崛起》中体现的更明显,导致人类灭亡的不是猩猩的反抗,而是人类自己身肆无忌惮改良的病毒)看到银幕上这残忍的一幕,以及现实社会中黑人、亚裔、拉丁裔等族群在欧美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遭遇(当然亚洲文明也是一样糟糕,例子不多举),我们只能说,《人猿星球》系列,不过是奥威尔《动物农庄》和《1984》的混合版,是自以为是的人类与他们的祖先以及他们的后代,不断重复的愚蠢。最悲哀的是,面对这种愚蠢,我们无能为力。
《人猿星球》首次被搬上大银幕是在1968年,导演和主演都非常有名。导演是凭借《巴顿将军》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弗兰克林·斯凡那,而主演则是凭借《宾虚》名垂青史的查尔顿·海斯顿。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宇航员在太空中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降落到一个与地球类似的星球上,而这个星球的统治者是猩猩,人类则处于动物的地位被圈养。而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的阶层冲突与地球上的相当类似。在经历了一番谈判、冲突与逃亡之后,宇航员逃出牢房,奔向他以为的自由。但在路上,被掩埋在沙下露出一个头部的自由女神像彻底打垮了他,因为他来到的是700年后的地球,是人类的未来,或者说,是智慧生物相互奴役,自相残杀的延续。影片的这个结尾非常震撼,虽然是一部科幻片,但结尾这一幕让人深刻意识到,如果人类不清除思想中的种族和阶层意识,寻找相互的认同和尊重,未来可能真的不会太乐观。《人猿星球》在当年的奥斯卡奖项中获得4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原声音乐和最佳服装设计两项大奖。虽然对于剧情和表演没有什么收获,但这并不妨碍本片和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成为20世纪60年代最经典的两部科幻片。尤其是《人猿星球》上映两个月之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被枪杀,引发了美国社会种族冲突和反思的新浪潮。而就在一年之后,人类首次登月,踏足地球之外的另一个星球,揭开人类大宇航时代的序幕,或者是人类自取灭亡的序幕。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片描绘的真不是科幻。而其中对于环形穿越、种族冲突、生物竞争等命题的展示,在后来的科幻经典中也多有继承和发扬,从《终结者》到《异形》,再到《银翼杀手》乃至近年的《第九区》,科幻对于人类的愚蠢和荒谬,仍在进行不懈的探索和表现。相对于四处放烟火的《变形金刚》系列,《人猿星球》这样的科幻片,才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根本。
在《人猿星球》之后,20世纪福克斯趁热打铁,又连续拍摄了4部续集,构成了完整的一个系列。其中两部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周日的“译制片”栏目中播出。我就是在当时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该片,虽然还只是个小孩,但当时看完之后也不觉得这是个很快乐的科幻片,看完了让人没什么兴奋感。现在看来,只是那时太幼稚。不得不说的是,当时央视的“译制片”栏目真是一代中国影迷的福音,在没有盗版碟和下载的年代,无数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经典,都是在那个时候得以被中国影迷所看到,让我们不至于生活的太愚钝无趣。
《人猿星球》的5部片子完整讲述了有了智慧的猩猩(其实还是人类)相互奴役迫害,最后引发核战自取灭亡的故事。由于第一部结尾处自由女神像的启示,我们基本可以把这个过程看做一个答案,就是人类如何在这个星球上消失的。猩猩的悲剧不过不是重复了从前人类的愚昧而已。从第三部开始,逃离了猩猩世界(已灭亡)的猩猩科学家一家乘坐人类宇航员留下的太空船逃到了地球上(其实就是从前的地球,他们穿越了)。生下了未来猩猩崛起的关键领袖凯撒。形成了一个科幻片经典的穿越环形结构,即所谓外祖父悖论。未来决定了过去,而过去导致了未来。人类的野心和残暴继续推动着自取灭亡的车轮,凯撒的成长最终让猩猩崛起,推翻了人类统治。又是一个轮回,而且我们已经知道这一轮回的结局。 看完“人猿星球”系列五部,观众会感受到一种宿命般的绝望,然而正是这种绝望带来了这个系列彻底和深刻的反思,这正是反乌托邦电影的魅力所在,它告诉我们未来可能很暗淡,同时又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社会现有的劣根所导致,启发观众反思自身。这个系列虽然于40多年前起航,但是放到今天,你会发现其对群体社会运作规律的揭示依然有效,也正是因为如此,特别其第一部的经典地位才延续至今。
2001年,著名导演蒂姆·伯顿曾经翻拍过《人猿星球》,试图重启此系列。但偏爱哥特暗黑童话风的伯顿,显然不适合这种反乌托邦的题材。票房惨败之下,后续就没了动静。直到2011年,从原系列第三部启航,讲述凯撒开启智慧故事的《猩球崛起》,让这一系列的重启有了新意,转基因、药品实验、全球化、病毒扩散……种种我们现实中耳熟能详的名词,在电影中非常自然贴切的构成了情节冲突的关键节点,以至于看完之后,不寒而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更多的人对正在上映的《猩球崛起2》充满了期待。
人类与猿类的基因组相似度超过98%,仅有1%多一点的差异。也就是这1%多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命运的不同,让人类站在了生物链的顶端。可谁也不知道,将来毁灭我们的,是不是也源于这1%多的差异。谁能生存到最后,这并不好说,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片子不是科幻,这是个预言。所以,这部电影,绝对值得我们到电影院里去看看。不要舍不得那张票钱,或许身为人类,你能进电影院看电影的日子都不多了呢。
(责编:文淼)
———————————————
发自知乎专栏「
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