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话】被“剃头”的山林

图话 腾讯图话 261℃ 评论

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城市化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迅速扩张的城镇建设需要占用越来越多的耕地,但同时国家对于耕地保护有着严格的要求。于是,国家“低产林改造”和“占补平衡”这两项原本不沾边的政策,被当地政府杂糅、嫁接,一边是大量天然次生林被砍伐造田,另一边是新开垦的梯田荒芜加剧生态恶化。浙江省近年来如火如荼的低产林改造暨耕地开垦项目,已经对省内天然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也严重威胁了耕地红线。摄影:土人等 编辑:陈若冰

2014年7月24日,浙江台州市仙居县石盟盂村,大片森林被砍伐改造成梯田。根据国家“占补平衡”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单位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以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即所谓“占多少,补多少”。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严重不足以及分布不均,刺激了浙江省的造田运动及土地指标有偿交易。在高收益刺激下,偏远山区的林地成为了“香饽饽”,原本应该严格管理天然次生林通过“低产林改造”的名义被皆伐,砍伐过后也没有安装相关规定重新造林,而是将宜林山地开垦为低质量的耕地。

2014年7月21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石盟盂,老房子后面的大片森林被毁,成为人造“梯田”。浙江省从2000年开始,为了解决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上升以及后备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明确提出“实行土地置换政策,积极推进土地整理”,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省内跨区域的土地发展权交易。

仙居县石盟盂境内几个山头都改造成梯田状,一层层用石块堆叠而成,颇有气势。这一系列政策中的核心也就是鼓励通过“土地整理”获得新增有效耕地,用于弥补城镇建设所占用的耕地,并可以通过跨区域的有偿调剂来获得建设用地指标。于是,有偿调剂成为了一些县市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刺激了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县市热情高涨地投入了“造地运动”中。

而“低产低效林改造”是国家林业局推行的以提高森林质量为目的的林业政策,在改造过程中,林地的性质不得改变。但近年来,这项政策在浙江的造地运动中被变相利用,与“土地整理”政策结合在一起,大多数造地项目被同时被冠以了“低产林改造”的帽子,目的是使对林地的砍伐“合法化”。村民报料称,有人故意有选择地砍掉大树,然后把砍伐后所剩的稀疏树林拍成照片,上报浙江省林业厅,以获得“低产林”认证。而立项后,又不断突破红线,过度砍伐。

事实上,这种置换方式只是数据游戏。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开垦出来的只能叫山地,由于缺水,玉米、番薯等农作物是没办法种植的。而这些新垦土地普遍比较偏僻,耕作困难,在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情况下,原有土地就很少有人耕种,这些新垦土地更是无人问津。对于常年居住在山里的人来说,他们不明白的是,一边是大量荒芜的水田,一边又大费周章地毁林造地。

这种通过大规模毁林造地实现的“占补平衡”,过程涉及多个部门,多方可从中获取巨大利润。有偿调剂已经成为土地开发所在县市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以2012年永嘉县为例,立项成功的镇(街道)可申请获得“土地开发垦造耕地和低产林改造项目补助资金”,补助资金分为四部分:1、工程补助资金:标准为水田每亩35000元,旱地每亩30000元;2、镇(街道)奖励经费:奖励经费为每亩15000元,其中20%用于开展项目的工作支出和相关人员个人奖励;3、村级奖励经费:村级奖励经费为每亩1000元,经费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垦后种植养护补助资金:标准为每亩4000元。这些整地项目面积动辄几百上千亩 ,根据以上补贴标准,项目整体补贴金额极为可观。

毁林造地的直接影响是森林资源急剧减少,低产林改造的不是低产林,而直接毁林造田,在当地已经是各级政府都知道的公开秘密。拼版照片为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吴山头:上图为原始的梯田和森林;下图为新开垦的梯田,因为无人耕种最终荒芜,杂草丛生。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广度乡上乔村,拼版照片:上图为原始的梯田,石基有一人多高,下图刚造好的“梯田”石基不足30公分。这种新垦梯田明显是应付了事,根本不适合耕种需求,一旦出现大范围降雨,便会岌岌可危。

从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山林遭破坏后的全貌,大片原本翠绿的林地,被剃成“秃头”。浙江省仙居县石盟盂村和上乔村,在改造前绝大多数林地都属于天然次生林,改造后却变成光秃秃的裸地。

由于很多天然林被以低产林的名义皆伐改造,其原有的避免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功能将消失,从而带来局部生态安全和水土流失的隐患。

原有的宜林山地,经过几十年辛苦长成的苗木,在皆伐之下,变成不毛之地。很多通过毁林获得的新垦耕地存在山高路远无人耕种、土地质量差、没有灌溉设施的情况。在国家力保耕地红线的,并愈发重视耕地质量的情况下,这种用低质量的耕地折抵建设用地的方式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2014年7月22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广度乡,基本农田保护宣传栏。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只能在荒山、荒坡、荒草地、火烧迹地、废弃园地、灾毁耕地等地方开垦耕地,且明确禁止在大于25度以上坡地和自然保护区内开垦。但在利益引诱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惜毁林造地。

根据最新的2014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浙江省的森林资源(包括天然林、人工林)出现了增加。但结合省内如火如荼的“毁林造地”热潮,这一结论让人不由得心生质疑。以永嘉县为例,2012年该县接到的造地任务是6700亩,2013年立项的27个低产林改造暨耕地开垦项目合计达15308.99亩,而永嘉只是浙江全省“毁林造地”的其中一个点,新增加的森林分布在哪里?

「 hi,看“腾讯图画”,请上“微图摘”哦,域名www.weituzhai.com 」

长期以来,农业发展一直是地方财政支出的负担。在地方政府眼里,耕种100亩耕地远不如折合为“耕地指标”划算。目前已经有其他省份,如四川、安徽在跃跃欲试地开始复制浙江的造地模式,一旦这种毁林造地的思路被争相效仿的话,对其他省份的森林资源也将是一个威胁。森林是难以复生的自然资源,邻国日本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二,土地资源同样匮乏,但是森林覆盖率接近70%,而我国森林覆盖率却只有20%,中国森林覆盖率不足世界平均的2/3,在这样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搞如此规模的毁林造田行动,必须引起国家的重视。

文章来源腾讯新闻,建议下载腾讯手机新闻客户端浏览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图话】被“剃头”的山林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