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批评日本动漫离小孩子越来越远,靶子选错了
图片:《进击的巨人》如何看待央视用「病态的审美」来定义日本动画中出现的血腥暴力镜头?
视频还没看,「进击的巨人」也还没看,但是央视肯定会忽视两点:
1.动漫不止是给小孩子看的...
2.不适合给小孩子看的动漫,不会在小孩子能看到的时段在公共电视台播出...
进击的巨人 是深夜动画,基本在电视台播出的时段都是半夜23:30~03:00左右了。
网络播出NICO也是22:00以后了……AT-X那个是动画专属付费频道,受众是成年人,用户几万而已。
记得在央视18:00左右的动画片里,居然有动物角色的黑社会,还有小姐投怀送抱什么的……
我只想说
我去年买了个登山包,超耐磨!
不是合家欢的深夜动画,那肯定不会被主流受众接受啊!CCTV是明知故问啊!它怎么不问问共产主义及其初级阶段现在全世界内也不被主流受众接受呢?
進擊的巨人
「进击的巨人」播出时段:
1.动漫不止是给小孩子看的...
2.不适合给小孩子看的动漫,不会在小孩子能看到的时段在公共电视台播出...
进击的巨人 是深夜动画,基本在电视台播出的时段都是半夜23:30~03:00左右了。
网络播出NICO也是22:00以后了……AT-X那个是动画专属付费频道,受众是成年人,用户几万而已。
记得在央视18:00左右的动画片里,居然有动物角色的黑社会,还有小姐投怀送抱什么的……
我只想说
我去年买了个登山包,超耐磨!
不是合家欢的深夜动画,那肯定不会被主流受众接受啊!CCTV是明知故问啊!它怎么不问问共产主义及其初级阶段现在全世界内也不被主流受众接受呢?
進擊的巨人
「进击的巨人」播出时段:
应题目中的补充要求,从“央视”以外的角度来说说这个问题。
滴水不漏的答案当然是这样的:过分渲染的血腥暴力镜头确实是“病态的审美”。
接下来分几个层次展开讨论。
我没有完整看过《进击的巨人》,单从题目中视频链接里给出的画面,我感觉其程度还不是最严重的。在此另举一例:2011年播放的《BLOOD-C》,在最后一集中大量渲染了血腥暴力镜头,以至于后来在网上搜到的视频,很多都做了大量的马赛克处理。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一一列举了。
其次,日本动漫在多年的产业化发展之后,各种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没有鲜明的个性,就不容易受众的认可,甚至面临腰斩的命运。因此,很多动漫都在寻找自己的突破点,甚至通过离经叛道来试探受众接受的程度。当然,有的突破点并不存在很多争议,例如《萌菌物语》这类以强烈的“萌”来吸引观众的。然而,像“血腥暴力”这样的突破点,能够接受的人与不能接受的人分歧很大,自然带来的争议也会很大,甚至冠上“病态”这样的标签。
相反,正是由于有这些离经叛道的尝试,才能更好地维护产业的正常发展。一百部平庸小说才能成就一部《哈姆雷特》,在文化产业尤其是这样,只有通过不断地试错,才能成就一个不朽的经典。若非如此,那整个产业知会是固步自封,最终只能得到千篇一律的工业化产物。
同时,日本动漫的完整的分级制度也保证了其中那些出格的部分并不会对敏感人群造成过分的影响。前面提到的《修正案》,也只是要求“尽责任防止青少年购入或观看”,并非要求不得出版。这样既保证了产业的活力,也保护了未成年人不受损害。
(多说一句,这在没有分级制度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连《Titanic》的裸体镜头都需要删除的行业,如何想象其对于动漫能够Say yes?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原创动漫《尸兄》,其动画版已经被叫停了,可以想见其中的艰辛。)
当然,保护未成年人这样的工作是需要借助行政力量的,这其中又涉及到行业内人士与行业外人士的共识问题,以及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的冲突问题,这可以从《修正案》所引发的大规模抗议中窥见一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修正案》事件并没有开辟出一条平坦的道路,如何限制“病态的审美”的负面影响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最后,回到题目中,“不少日本动漫作品,因为富有争议的内容,和病态的审美,始终,与主流受众的价值观格格不入,难以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这个说法,作为描述事实是中肯的,其中并没有进一步得出应该抵制的结论。——这是在不考虑其央视属性时的结论。不过我要提醒那些强调CCTV标签的人,请先考虑一下各位对于同是央视出品的《第十放映室》的态度。——至于如何面对这个事实,我认为应该包容,同时也应该警惕其对于未成年人等敏感人群的负面影响。
滴水不漏的答案当然是这样的:过分渲染的血腥暴力镜头确实是“病态的审美”。
接下来分几个层次展开讨论。
- 日本动漫中的血腥暴力达到了“病态的审美”的程度吗
我没有完整看过《进击的巨人》,单从题目中视频链接里给出的画面,我感觉其程度还不是最严重的。在此另举一例:2011年播放的《BLOOD-C》,在最后一集中大量渲染了血腥暴力镜头,以至于后来在网上搜到的视频,很多都做了大量的马赛克处理。
- 日本动漫中只有血腥暴力达到了“病态的审美”的程度吗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一一列举了。
- “病态的审美”为什么会有市场
其次,日本动漫在多年的产业化发展之后,各种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没有鲜明的个性,就不容易受众的认可,甚至面临腰斩的命运。因此,很多动漫都在寻找自己的突破点,甚至通过离经叛道来试探受众接受的程度。当然,有的突破点并不存在很多争议,例如《萌菌物语》这类以强烈的“萌”来吸引观众的。然而,像“血腥暴力”这样的突破点,能够接受的人与不能接受的人分歧很大,自然带来的争议也会很大,甚至冠上“病态”这样的标签。
- “病态的审美”会带来什么影响
相反,正是由于有这些离经叛道的尝试,才能更好地维护产业的正常发展。一百部平庸小说才能成就一部《哈姆雷特》,在文化产业尤其是这样,只有通过不断地试错,才能成就一个不朽的经典。若非如此,那整个产业知会是固步自封,最终只能得到千篇一律的工业化产物。
同时,日本动漫的完整的分级制度也保证了其中那些出格的部分并不会对敏感人群造成过分的影响。前面提到的《修正案》,也只是要求“尽责任防止青少年购入或观看”,并非要求不得出版。这样既保证了产业的活力,也保护了未成年人不受损害。
(多说一句,这在没有分级制度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连《Titanic》的裸体镜头都需要删除的行业,如何想象其对于动漫能够Say yes?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原创动漫《尸兄》,其动画版已经被叫停了,可以想见其中的艰辛。)
当然,保护未成年人这样的工作是需要借助行政力量的,这其中又涉及到行业内人士与行业外人士的共识问题,以及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的冲突问题,这可以从《修正案》所引发的大规模抗议中窥见一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修正案》事件并没有开辟出一条平坦的道路,如何限制“病态的审美”的负面影响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最后,回到题目中,“不少日本动漫作品,因为富有争议的内容,和病态的审美,始终,与主流受众的价值观格格不入,难以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这个说法,作为描述事实是中肯的,其中并没有进一步得出应该抵制的结论。——这是在不考虑其央视属性时的结论。不过我要提醒那些强调CCTV标签的人,请先考虑一下各位对于同是央视出品的《第十放映室》的态度。——至于如何面对这个事实,我认为应该包容,同时也应该警惕其对于未成年人等敏感人群的负面影响。
视频我看了,多数回答和微博转发居然都没看视频就发表言论,社交网络和既有思维真是可怕。
我对这视频只有两方面理解。
1. 编导没打算黑日本动画,相反总体上是想说说日本动画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2. 编导对日本动画不太了解,在解说词的业余程度上可以看出,但没有在不了解的基础上盲目的黑。
我的感觉是,这段极富争议的解说词,其实跟高达和巨人没有关系。
前面对高达的评价,其实是客观的,至于巨人并没有直接评说。后面这段解说词,与其说黑巨人,倒不如想说一些“确实”不能被主流价值观理解的动画,这点是不是了解动漫都能看得出来,例如现在开始混迹主流的废萌、卖肉、和新房这类解构性强于情节性的动画。我作为一个10几年的动画爱好者和对通识教育感兴趣的人,我觉得对“部分动画”作出这个评价一点也不过分。
我们的官方语言惯用二分法,这固然是我们排斥的归纳方式。但是,没必要对“部分XX”的描述这么紧张。尤其要警惕被害妄想症。
我们曾经麻木地听着大喇叭里的声音,默然接受。但是现在,谁也别来动摇独立思考的价值,即使是压过大喇叭的大片骂声。
我对这视频只有两方面理解。
1. 编导没打算黑日本动画,相反总体上是想说说日本动画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2. 编导对日本动画不太了解,在解说词的业余程度上可以看出,但没有在不了解的基础上盲目的黑。
我的感觉是,这段极富争议的解说词,其实跟高达和巨人没有关系。
前面对高达的评价,其实是客观的,至于巨人并没有直接评说。后面这段解说词,与其说黑巨人,倒不如想说一些“确实”不能被主流价值观理解的动画,这点是不是了解动漫都能看得出来,例如现在开始混迹主流的废萌、卖肉、和新房这类解构性强于情节性的动画。我作为一个10几年的动画爱好者和对通识教育感兴趣的人,我觉得对“部分动画”作出这个评价一点也不过分。
我们的官方语言惯用二分法,这固然是我们排斥的归纳方式。但是,没必要对“部分XX”的描述这么紧张。尤其要警惕被害妄想症。
我们曾经麻木地听着大喇叭里的声音,默然接受。但是现在,谁也别来动摇独立思考的价值,即使是压过大喇叭的大片骂声。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央视批评日本动漫离小孩子越来越远,靶子选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