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星玫,
KJ法是一套用来收集、整合问题的方法,在用户体验领域内可以说无处不在,往往是跟用户研究、头脑风暴和工作坊结合。区别于传统统计方法,KJ法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再靠团队用「灵感」碰撞新想法、解决新问题。
超级不废话,直接进入正题,如何灵巧地使用KJ法?
以一个具体的项目内容为例:
你们是一个创业团队,公司要开发一个新产品「小明的钱包」,你是产品经理,但是你不能独自决定产品定位,你自己也没有一个好的想法为新产品确定一个主打亮点。
今天你约了一个上午10-11点的会议,邀请了你们公司的CEO、CTO、视觉设计师、前端开发、数据库开发、市场运营一起到场参加,然后你带着大家使用KJ法来确定「小明的钱包」的产品定位。
1、你让大家坐在会议室里,各自用便签纸写下自己对产品的所有想法关键词,可以是市场定位、功能设计、产品性格描述等等。让大家用马克笔来书写,这样可以强迫每个人简化自己的表达。
2、十分钟后,有的人握着笔发呆,有的人已经明显很不耐烦了。你让大家把各自写的卡片随意贴在白板上,互相浏览一下。然后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补充新想法。
3、你让大家全部聚集到白板前面,每个人轮流快速地念一下自己写的卡片,解释一些概念模糊的内容。
4、现在,你让大家全部安静下来。要求大家用十分钟时间,「无声地」对卡片进行分类,即合作把有某种关联性的卡片聚类到一块儿。
5、十分钟过去了,白板上的卡片基本上已经分成了几大块,现在你们可以开始讨论,使用不同颜色便签纸,给每个类别命名。
6、此时你可能会发现,有些类分得特别大,比如可能会出现「功能」或者「定位」这样的大类。这时你要告诉大家,再使用一种新颜色的便签纸,在大类下面划分小类。
7、你跟团队说,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了,现在是收获阶段,开始对所有类别进行优先级排序。此时你可能会苦恼,功能类的类别关键词排优先级很快容易达到共识,一些跟产品定位有关的感性形容词要怎么排序呢?
这要视情况而定,很可能在分类完成后,大家对于定位的情感描述已经有了直接的共识,或者被某一位有好想法的参与者给说服;也可能大家的关键词都特别分散,方向相差很远,这时除了继续不停地讨论之外,还可以借助其它方法,比如象限法,来做最终的决定判断。
8、至此会议结束,「小明的钱包」已经有了明确的产品方向,甚至决定了核心功能的迭代顺序。
#此处应有掌声#
在传统的会议中,很少会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并提供讨论的空间,更不用说深入探讨,这并不代表团队的合作有问题,而是传统会议形式的限制。
KJ法是解决传统会议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一个帮助团队建立共识的活动,协助整理庞杂的原材料和创意,有效地在一次活动中将每个人脑中的想法挖掘出来,并决定执行的优先顺序,达成团队的共识。
发方法论的东西,就会有人问:什么时候会用到KJ法?
答:个人对自己难以理出头绪的事情进行归纳整理时;团队中每个人对产品的定义不明确或不一致时;收集了一大堆原始材料,需要从中提取线索时;为一个新的方向做头脑风暴时...
总而言之,KJ法适用于大多数需要团队汇总数据、想法并做提炼的情况。
#尤其,让项目的关键人物(甲方、老板、程序员+设计师...)一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对于帮助团队达成共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用KJ法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利用KJ法,所有的便利贴都可以同时贴起来,提供一个完整评估问题空间的时机,让每个人都了解到,这不是关于「我的意见」对抗「你的意见」,而是「我的意见跟你的意见有什么关系?如何整合我们共同关切的问题?」——这一点往往至关重要。
注:
文章为个人原创,欢迎分享到个人社交平台,但商业转载需征求本人同意。
文中配图的白板背景来自 Dribbble 设计师 Peter Bergstr?m
———————————————
发自知乎专栏「
理科生是设计师」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如何灵巧地使用 KJ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