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烤鸡,到化工过程放大……

知乎日报 Devin 359℃ 评论

从烤鸡,到化工过程放大……

图片:

化工过程放大,从烹饪说起

Devin,一直在跨界学习,遗憾都没能精进。

这是一份东坡肉的食谱(希望你不是晚上看这篇文章):

猪五花肉 850 克,八角 3 枚,冰糖 25 克,绍兴黄酒 300 毫升,酱油 25 克,香葱 80 克,大葱 80 克,生姜 100 克。

如果有一天,家里来了来了很多客人,买了 1700 克的肉,其他辅料需要相应放多少呢?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般可以成比例地放调料。

。所以其他调料都相应扩大两倍就好了,比如生姜就放 200 克。但为什么可以成比例放呢?


制药工艺放大的书(Pharmaceutical process scale-up)中,作者 Michael Levin 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作者发现了两本烤火鸡的食谱

一本食谱上写,烤火鸡的时间是每磅肉 20 分钟,即烤制时间 t 与火鸡质量 m 成正比,可以写成这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成比例地方大,数学里叫线性关系。另一本食谱上写,烤制时间 t 与火鸡质量 m 的 0.6 次方成正比,即不是线性关系

现在假设火鸡的质量翻倍,按第一本食谱,烤制时间翻倍即可;如果是按第二本食谱,烤制时间变倍。哪一本食谱的结论更好呢?既然这个专栏是关注流程工业,让我们就用化工原理里面的传热学知识,粗略分析下两本食谱的可靠性。

书上给了一种分析方式,这里用另外一种方式(两种方式是等价的):烤火鸡时,如果不提高烤箱温度,那么烤箱能够提供的热量 Q 正比于烤的时间 t,即。但是因为受热面积 A 影响,同样的热量供给 Q受热面积大单位时间内温度升高反而小,即。要保证烤的效果一样(比如外焦里嫩),就是保证内外的差不多烤的时间需要随着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即

让我们来估算下,受热面积和质量之间的大致关系。因为质量翻了两倍,密度不变,所以体积翻了两倍体积长度一般是三次方关系,比如正方体,棱长变长 10 倍,体积变大 1000 倍,典型的三次方关系。所以体积翻两倍,长度差不多是开三次方,,即长度差不多变为 1.26 倍。受热面积跟长度是平方关系,所以

所以火鸡质量变为两倍时,受热面积没有变大两倍,大概只变大了 1.58 倍。按照上面的关系,烤制时间应该扩大 1.58 倍。而 1.58 倍更接近第二本食谱的 1.5 倍,所以第二本食谱更符合传热学的观点一些。这个分析的核心目的是保证一样。

实质上是某种程度的“温差”,保证不同质量的火鸡肉外焦里嫩,就是保证不同质量的火鸡肉内外的温差是相似的,不随质量变化而变化。


东坡肉的例子和烤火鸡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自然界的过程,大多都有一定程度的非线性。用我们熟知的话说,就是“量变引起质变”。当量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化时,看不到现象上剧烈的变化。但是当量变足够大时,我们看到的是现象的根本不同。有的时候,这个“量”对于不同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有的量非常敏感,有的量非常惰性。这种比较敏感的量,对应的就是强非线性过程;非常惰性的量,对应的就是弱非线性过程。如下图所示:

对于弱非线性过程,完全可以用一条直线去近似很大的区域,东坡肉调料量的放大就是这样的例子(这就是微积分最基本的想法)。但是对于强非线性过程,要么在局部用直线近似,最好能找到全局的非线性变化规律。烤火鸡的时间随鸡肉的量的变化,就是通过找到这个非线性的公式来解决的。如果这个烹饪效果与质量的非线性弱,那么采取经验的线性放大问题不大。

化工过程跟这个烹饪的过程是非常像的,也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热量、质量、动量间还相互依赖(耦合)。当我们把工艺人员设计好的合成路线或者分离路线,从实验室瓶瓶罐罐的级别,放大到几十吨的规模时,这种量变所产生的的质变是剧烈的。所以往往会看到不一样的特征,比如反应变得很慢,混合变得十分困难等等意想不到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会阻碍生产、降低效率等,这些现象称为放大效应。所以放大对于化工能够顺利生产十分重要。我之前的文章中,用大锅菜和一盘菜的炒制对比过,炒大锅菜是十分困难的。一盘菜就像小试,大锅菜就像放大后的工业级别的化工过程。


化工过程怎么去放大比较好呢?工业化初期,人们觉得保证一些关键变量的比例不变来放大是准则,称为相似准则。比如要放大一个搅拌的反应过程,人们觉得要保证反应器的高度和宽度维持一定比例。这就是几何相似。搅拌桨的倾角这些跟几何相关的参数不变,都可以算作几何相似。后来人们又提出了时间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比如研究药品过期的时间可能需要几年,但在高温下过期时间就很短。这种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就被总结成时间相似。在搅拌反应釜中,运动相似,可以理解为流场中的流速分布是相似的。

工艺放大,是从小试到中试,到工业级别实验。通常是 10 倍~1000 倍地逐级放大。

经过了前人的实验和分析,各种单一的相似准则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组无因次准数相似,更一般地说是这是白金汉 π 定理的一种情况,在理工科中很普遍。无因次准数相似,是保证放大过程中所有相关的准数都相等。为了总结准数相似的结论,前人做了大量的实验,把研究成果总结成了各种关联式关联图,比如下图是传热学中计算传热系数用的关联图。只要保证,不同系统的相关准数都是相同的,那么在化工现象上,这些系统也是相似的。这些关联图中经常可以看到对数坐标,对数坐标用来描述变化跨度的过程,即上文中提到的强非线性过程。


为什么准数相似单一的相似准则好呢?让我们来看几个小学时就学过的例子:

式 1 和式 3 单位不一样,但是数字却一样,两个系统似乎有一种相似关系,但因为单位不同,所以本质不一样。式 1 和式 2,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仅仅因为单位(也称量纲、因次)不同,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形式。但是自然界中本没有单位,真正的物理本质,是不依赖于单位而存在的。这侧面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这种带有单位的量不能很好地反映物理本质,因为有单位的“干扰”,掩盖了物理实质。那什么样的量最能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呢?没有单位的量,即无因次的数,很多无因次数后来发展成了常用的准数,代表是雷诺数。举个很好的例子,角度制、弧度制。角度制的角的大小用度°来衡量,度是人为定义的;而弧度制中角的大小,是利用弧长与半径的比值定义的。弧长和半径都是长度量,长度量相除就是无因次的量。所以弧度制更科学,但角度制更符合生活习惯。

流场相似关系

如果无因次的数才能反映物理本质,那么如何用无因次数表示这种相似关系呢?因为化工需要研究传热、流体流动、化学反应等,所以这里用二维的不可压缩流动方程,即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x 方向来举例。假设我们有两个流体流动系统,这两个流体流动系统相似

系统 1:

系统 2:

现在假设系统 1 和系统 2 存比例关系,比例系数是

我们现在利用比例系数和系统 1 的变量,系统 2 可以写成下式,即式 5 可以改写成

如果系统 2系统 1 相同,即式 13 和式 4 一样,那么式 13 中的系数应该相等,可以约去

用式 14 除以,得到:

式 15 可以产生有四个等号,可以产生四组基本关系。

为例,将比例系数换回变量,得到:

,又可以改下成:

(注意,我们居然凑出了雷诺数!表示粘性力作用相似)

类似的,利用比例系数和 1 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得到其他3 个准数

斯特劳哈尔数,时间变化相似

弗劳德数,重力作用相似

欧拉数,压力作用相似

所以只要这两个系统的四个准数同时相等,在流动的现象上就是相似的,即可以得到同样的流场分布。这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可以用于放大。在工业级的系统上做实验,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利用准数相似,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小规模的装置上实验,而得到工业级系统上的参考数据。以上面的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的例子来看,只要保证上面的四个准数相等,或者接近,实验室的流动分布就和工业级系统相似。所以可以先在实验室规模进行优化,然后利用无因次准数相等,就可以用于规模更大的系统。当然现实中是逐步逐步的放大,而不是一步到位。这种放大方法,从化工到机械、航空都可以见到。化工的书中,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了大量的关联式、关联图,涵盖了单元操作、流体力学、传热学、传递过程、反应工程,甚至可以见于化工技术经济。

小结一下:

  • 没有单位的量更能反映物理本质,自然界就没有单位
  • 单个相似准则有时不能保证系统相似,有时需要多个准数相等
  • 两个系统的相似是相关的无因次准数组相等
  • 无因次准数相似可以用于化工过程放大,其实化工过程缩小也可以用,比如微通道反应器
  • 无因次准数相似是关联式、关联图绘制背后的原理

上文的例子,可以清楚看到:如果给定系统的控制方程,就可以找到一组无因次准数,保证系统相似。那么是不是必须先知道控制方程,才能知道相应的准数组呢?答案是否定的。上文中,反复提到白金汉π定理,而根据白金汉π定理,只需要知道相关变量其单位就可以找到这组无因次准数,不需要知道控制方程。白金汉π定理说,如果系统有 n 个变量,

,...,。这 n 个变量包含 j 个基本单位,则可以找到 n-j 个无因次量,

,...,,这些无因次量都具有

形式,然后存在这样的关系

在化工系统中,这些无因次量通常是一些传热学、流体力学的准数。这个函数关系 f 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回归得到。(需要注意,在现实中运用时,由于变量选择的冗余,实际找到的无因次量数目可能会大于 n-j)

Edgar Buckingham(白金汉),1887 年毕业于哈佛物理系

举个文献中常看到的经典例子,高中就学过的单摆。设单摆周期是,小球质量是,摆线长度是,重力加速度是 g(量纲分析中,重力加速度常常作为一个变量来看,而不是常数来看)。上述四个量涉及3 个基本单位,质量 M、时间 T、长度 L。重力加速度,可以用表示。按照白金汉定理,这里涉及 4 个量,3 个基本单位,所以可以找到 1 个无因次量。剩下来就是怎么凑出这个无因次量了,即怎么找到那个无因次量的次数,...,。需要注意的是,现实中化工的问题往往非常复杂,对于同一个系统可以找到多个准数,要保证这些准数都相等, 系统才相似。对于复杂的问题,需要找多个准数及相应的次数,...,,这可以转化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参见量纲分析。基本单位可以看做线性方程组的极大无关组。

因为要无因次,所以 m 必须是 0 次,否则其他变量无法消掉基本单位 M。同理,只有用周期的单位 T 和摆线长度的单位 L 去消掉重力加速度的单位。即无因次量为正好是没有单位的量。 对这个式子变形,。高中物理里面单摆的周期公式是。换句话说我们找到的那个无因次数 C,就是确实是没有单位的质量也确实跟单摆的周期没有关系,这跟高中所学一致

量纲分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我们仅仅根据系统的变量和其单位,就可以分析得出系统的无因次量。如果能进行很多实验,可以利用统计回归得到无因次量组成的关联式。类比上文的例子,如果把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无因次化,那么无因次化的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就可以看做那个待求的关联式,关联的就是上文的 4 个准数。后文将用深刻的观点,即方程的对称性拉伸群,来看无因次准数和控制方程的关系。

用白金汉定理做量纲分析时有很大的主观性。第一个主观性是,变量选择的主观性。同一个系统,可能可以找到多组相关变量。这时需要根据工程师的经验和化工的知识,去选择最相关的变量,最精简的组合。第二个主观性是,准数选择的主观性,同一个系统可能找到几组不同的准数。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凑准数时,优先选择前人已经定义的准数,其次才是自己定义的准数。根据问题的不同,化工里涉及的前人定义的准数,可以在传热学、流体力学、传递过程等书的附录里找到。在找不到需要的准数时,才选择自己凑无因次数。这两个步骤是量纲分析的核心。

如何将白金汉定理用于化工过程放大呢?1.通过试验设计(DOE),在小系统中摸索最佳操作条件。2.对于系统用白金汉定理进行量纲分析,找到系统的相似准数组。3.根据准数相似,基于小系统的最佳操作条件,去求解放大后系统的相应操作条件,并行实验。4.如果实验效果不如预期,比如传质效果不如小系统,需要分析引起系统变化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原因是所选变量不能反映系统放大过程中的变化,比如重要的变量漏选,以至于不能反映系统的放大过程。改变变量的选择和准数的选择,重复步骤 2 和 3。

运用白金汉定理进行量纲分析,能帮助我们找到系统变量间的关系。化工里把这一类关联式叫半理论 - 半经验模型,是灰箱模型的一种。它的优势是,计算量很小,容易操作,但能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它能说明放大过程中,两个化工系统相似,却不能具体算出每个系统的变量如何随时间变化等。如果想要更多的信息,可能还是需要去用机理模型求解。

小结:

对于没有机理模型的系统,可以通过对关键变量进行量纲分析,得到一组准数;如果能对这组准数的不同取值进行实验,可以利用统计回归,得到关联式;或者绘制关联图。如果有机理模型,可以根据方程本身找到准数组,只要准数都相等,系统相似,这种方法是没有机理模型的升级版。


传递过程与量纲分析有什么关系?

之前的文章里,简单介绍过化工的核心理论是“三传一反”。正是基于“三传一反”,可以分析各种合成和分离过程中的质量传递、动量传递、能量传递现象。比如气体通过催化剂床层,气体分子要先从流体的主体传递到催化剂颗粒表面,然后再从催化剂表面传递到催化剂内部发生反应,然后又从催化剂内部传递出来,这是典型的质量传递过程;气体通过催化剂床层,引起压力变化,这是动量传递过程;气体与催化剂发生对流传热、催化剂与催化剂间热传导,这是能量传递过程。要计算气体通过催化剂床层需要多厚,需要移走多少热量,这些问题都需要知道各种传递系数。比如气体从主体扩散到催化剂表面,需要知道扩散系数;气体与催化剂的对流传热需要知道流体与颗粒表面的对流传热系数,这些系数是怎么得到的?通常情况下,这些系数是从准数关联图、关联式得到的。而绘制关联图,统计回归关联式的背后的理论,就是基于白金汉 π 定理的量纲分析。


化工过程放大

化工过程放大通常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纯粹根据经验来进行放大;第二种就是基于上文提到的没有模型时的准数相似;第三种是更为复杂的基于机理模型的放大,可以看做有机理模型下的准数相似

第一种不科学,除非你对某一种工艺非常熟悉;第二种,在化工里最为实用,是大多数英文的化工的文献资料上推崇的,但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种,最科学,但需要的知识、技能最多,也最为复杂,不容易掌握。以第二种方法,在动物细胞培养搅拌过程放大举例。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搅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同的细胞株有不同的特点,不可一概而论。一来,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搅拌过程中剪切力的影响(也有文献认为,动物细胞死亡不是桨叶剪切引起,而是桨叶造成空气与培养液混合,产生大量气泡,空气气泡破裂,瞬时产生的强大剪切力引起);二来,细胞的生长受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质效果影响,通常情况下提高搅拌速率可以改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质,但提高搅拌速率可能使细胞死亡,正如第一点。三来,搅拌影响培养基、空气、补料的混合和均匀程度。所以如何去放大搅拌过程,是一个关键点。如果从保证氧气传质相似来看,常用的相似准则有,氧气的即 Kla体积传质系数相等。从保证剪切作用不对细胞造成损伤,最大化搅拌速率的角度看,有搅拌桨叶端速度相等单位体积能量输入相等两个准则可以用。(这里每一个准则,可以看做对应一个准数相似)。这种放大方式的主要问题是,只要小试的时候有一些重要变量没有考虑在相似准则中,放大就会失败。

动物细胞培养

正是为了克服第二种放大的劣势,采用基于机理模型的放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场相似。第三种放大过程,通常是基于传递过程方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传热学去进行模拟,从而达到流场相似温度场相似效果。这里用华东理工大学的抗生素发酵的例子举例。头孢菌素 C 的发酵过程中,如果把50L的工艺条件运用到160m3的生物反应器,会观察到发酵单位显著下降(产量降低)、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偏离小试的参数,溶解氧水平低于小试等现象。第二种放大方法,即基于准数的放大,不能很好解释这些现象,提出设备改进方案。

这幅图里,Rushton 桨,是侧向推动流体,难以产生轴向流,但是 b 是斜叶桨可以产生轴向流

为了进一步了解原因,他们对小罐和大罐进行了流场模拟。模拟发现,原因在搅拌。大罐中的三个 Rushton 桨,产生的主要是径向流,造成了反应器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区间,如下图所示从下往上的氧气和从上往下补料,难以很好地进行轴向混合,所以大罐的流场和小罐的流场不相似,最终造成了菌体生长不良,产量低下。这也可以很好的看到,没有机理模型的准数放大的局限性。利用流场模拟,替换一些可以产生径向流的搅拌桨,然后对桨叶的位置尺寸几何参数进行优化,最终提高了头孢菌素 C 的产量。(如果你对基于模型的放大感兴趣,推荐一篇韩国制药学者的应用型研究,对造粒过程的放大,文章是开源的。 Model-Based Scale-up Methodologies for Pharmaceutical Granulation

大罐的流场分布,Rushton 桨主要产生的是径向流,可以看到流场的不同区间之间缺乏轴向流,所以氧气和物料被分割在不同区间,缺乏轴向上的混合,发酵单位低下。

上文的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与 4 个准数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对于有机理模型的放大,只要保证模型所确定的一组准数相等,就可以流场的相似为什么从机理模型的方程中,可以直接分析出,需要哪些准数相似?

如果我们用更一般的观点来看,相似准则实际上是方程的对称性,跟数学里的群论、李代数有密切关系。对称即不变,镜子中的人像和现实中的人像是对称的,实质是镜子的作用保持了人像的不变。数学家为了研究方程的解,对方程进行变换,如果这个变换作用后,方程依然保持不变,就称这个变换作用是对称的。利用这种对称变换,我们可以构造出更多的方程的解。这些变换作用的集合,就被称为变换群(可以验证满足 4 条群公理)。变换后,系统不变的群,称为对称群

举个例子:

有某个化工系统,可以表示为微分方程:

现在对 x 和 y,进行以下的变换,将 x 和 y 分别变成

(这一组变换公式,可以看做对 x 和 y 同时放大了,所以这种变换的集合拉伸群

根据这组放大变换的公式,有,

:

所以原方程:

所以变换后的式子是

这个拉伸变换后的跟原式一模一样,即跟原式"对称"。有没有感觉很像上文的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的那个例子?上文中,两个系统的比例,就是这样的拉伸变换

正四面体的旋转,是一种对称变换。这类变换后保持不变的,变换集合称为对称群。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找到两个相似的系统,只要他们之间存在这样的拉伸变换关系,也就是放大关系。化工里的放大、缩小,对应的就是数学里的李群(Lie group)中的拉伸群。数学里可以通过方程的无穷小生成元来找到这样关系。无穷小生成元的方法适用于化工里常见的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传递过程给出的机理模型,总能找到对应的无因次准数组的原因。准数组相等,实际上就确定了一组拉伸变换关系。因为拉伸变换后,系统不变,所以拉伸群是一种对称群。化工放大,就是在利用系统的对称性(不变性)从而用小试研究更大规模的系统。

如果往深了说,白金汉定理实质上反映了,自然界的系统普遍存在的对称性;而这种对称性,就蕴藏在量纲的基本性质,幂次性齐次性中。你想过为什么所有的量纲都是指数形式的吗(幂次性),比如力的单位牛顿是

?为什么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单位不同不可以吗(齐次性)?量纲的幂次性是拉伸关系的一种体现,体现的就是自然界的尺度变化,就像苹果有大有小;量纲的齐次性是事物不变性(对称性)的一种体现,苹果不会变成梨,所以苹果不能和梨相加。


回到一开始烤火鸡的例子。

烤火鸡涉及的变量有,鸡肉的导热系数[],鸡肉密度[],鸡肉比热[],烤制时间[],烤熟时的温度分布[],起始温度[],火鸡表面积 A[]。

可以凑出两个无因次数:

,

傅里叶数,热传导速度与热储存速率只比)

所以有这样的函数关系,函数 f 未知:

如果要保证两个系统的温度分布相似,即等号左边一样,那么只需保证等号右边一样,即:

因为密度这些参数一样,可以化简为:

(烤制时间与面积应该是正比关系)

因为质量有

面积有:

而面积与质量的关系为:

所以

符合第二本食谱


这个问题对应的实际上热传导方程:

?

?


参考文献

Levin, M. (Ed.). (2001).Pharmaceutical process scale-up. CRC Press.

量纲分析与 Lie 群 作者: 孙博华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6-6-1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从烤鸡,到化工过程放大……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