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死后成为一块优秀的化石?
图片:albertr / CC0如何成为一块优秀的化石?
你先别想着立遗嘱,待看完这两份简易的化石指南,再做决定吧。
1.生前
顾名思义,这份指南可以帮你省一条命、一份遗嘱,并让你能参与前期的准备工作。
由于古生物的活动痕迹及遗物也是化石,这意味着你的足迹、手印、在地上打滚的痕迹、尿液痕迹以及一坨粪便都有资格成为一块化石,它们又被统称为遗迹化石。
而大多数遗迹化石都发现于海洋、河流、湖泊和沼泽沉积物中,因为软泥软沙容易留下生物遗迹,同时还是相对好的沉积环境,遗迹能更快被泥沙掩埋。
▼遗迹化石形成简易过程
但在不同的水体环境中,形成化石的几率与完好度也不同。
在河边或沼泽中,你留下的痕迹和粪便,容易被路过的陆生动物糟蹋掉、吃掉,也可能被大风大雨剥蚀掉。在浅海环境中,容易受到海浪的作用,以及小鱼小虾小蠕虫的扰动。而在缺氧的深水环境中,可降低风化作用与食粪动物的干扰,相对来说更有利于保存精细的痕迹结构。
所以,带好装备,去深湖深海中留下你的痕迹和粪便吧!!!
1)留下一连串的足迹化石能反映你的步态、速度、体重和行为。对了!步姿记得端正些,免得后人一番研究后,得出你是残疾,甚至是奇行种的结论。为了不必要的麻烦,请也别留下乱七八糟的打滚痕迹,谢谢合作。
▼洞穴顶部的恐龙足迹
2)留下粪便化石能重建你的饮食习性。由于粪便化石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拉屎之前可以多吃肉、骨头等富含钙与磷的食物,为排泄物的矿化提供原生的矿物质来源。同时,粪便里的微生物在深海深湖缺氧的条件下也会产生磷酸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使粪便被矿化。
▼鲨鱼粪化石、绦虫卵化石(右)
3)遗迹被埋藏后,那就等吧。你的痕迹和粪便进入地下埋藏阶段后,需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期间粪便里残留的有机质被逐渐分解,并且与外来矿物质发生填充、交代等作用,从而使粪便变得更加致密、坚实。
同时,由于矿物质的不同,也直接造就了颜色各异、晶体各异的粪便化石,比如曾经被欧洲贵族当作装饰品的鲜艳“牛宝石”。
▼“牛宝石”横切面(实际是粪化石)
从本质上讲,有两种类型的遗迹,一种是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外生遗迹(如足迹),另一种是在沉积物层内形成的内生遗迹(如洞穴)。所以你在海底蠕动出几个洞,也是有机会形成化石的哦。
2.死后
顾名思义,这份指南需要消耗你的一条命、一份遗嘱,且你只能参与开头——死亡。
命都没了,那直接上实体化石就完事了。由于你是一个四肢健全,骨骼惊奇的人类,所以相比软趴趴的水母和蠕虫,你更有机会形成实体化石。
因为实体化石就是由古生物遗体本身的全部或部分(特别是硬体部分)保存下来而形成的化石,比如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菊石三叶虫的外壳、猛犸象冰冻尸体、琥珀里的恐龙等等。
▼实体化石形成的简易过程
至于埋藏环境,考虑到骨骼比粪便要硬,除了相对稳妥的深海深湖,也能冒险选择河漫滩、草原、沙漠等陆地环境,若是再遇上火山爆发,并被火山灰覆盖就更好了。同时,不同的沉积环境有不同的矿物质,最终会形成色彩各异的化石,比如前文提过的粪便“牛宝石”。
至于埋藏速度,和生物遗迹相同,死亡后的生物体必须尽快被沉积物掩埋,尽可能降低风化和腐烂的影响。当遗体被掩埋后,其腐烂程度决定了化石的后期细节,有些化石仅由骨骼遗骸或牙齿组成;另一些化石则含有皮肤、羽毛甚至其它软组织的痕迹。(其实这与埋藏环境也有关)
至于埋藏时间,和遗迹化石一样,漫长的成岩过程少说也得 1 万年吧,多说就上百万年了。
所以,你最终成为哪种实体化石,取决于你的埋藏环境、埋藏速度和埋藏时间。
▼睡梦中被火山覆盖的恐龙(寐龙)
1)如果你很佛系,能接受零散的骨骼化石,那么你的遗体就不用棺材了,直接找个河漫滩、河口三角洲埋了吧。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一遍又一遍冲刷着你的遗体,以及分解者的蚕食下,直至留下光秃秃的骨架,最后就是漫长的成岩过程。
但也有可能把骨架冲得七零八落,白骨露野,导致成岩失败,所以还是埋深一点吧。对了,不要埋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流域,分分钟把你刨出来咯。
▼论及时埋藏的重要性
2)如果你很挑剔,执意留完整骨骼,有这么一个方法:
把遗体放进充满沙子的混凝土石棺,撒上适当的方解石,石棺两侧打上数百个 5 毫米洞孔,然后深埋于地下,静候有机质被分解,变成疏松多孔的骨骼。携带矿物质的地下水通过洞孔,流入石棺,对骨骼的孔隙进行填充以及交代......
▼就这样
3)如果你很臭美,只在乎漂亮程度,那选择葬身之地时,要注意沉积环境的矿物质溶液了,比如黄铁矿化、欧珀化、玛瑙化、方解石化等等。
黄铁矿化:建议埋藏在富含硫、铁又缺氧的沉积环境中,比如纽约的 Lewis County,那里出土了大量黄铁矿化的三叶虫。根据关成国等人研究(2016),认为含量较低的有机质、丰富的活性铁和硫酸根供给,更有利于化石的黄铁矿化。
但要注意,目前黄铁矿化大多数是些小玩意,而且黄铁矿很容易氧化,变得丑不拉几,即便你成功了,也需要后人的极度细心保存,有点麻烦。
▼黄铁矿化的三叶虫
▼黄铁矿化的菊石
欧珀化(蛋白石化):建议前往世界上最大的欧珀产地——澳大利亚的闪电岭,在这里发掘过恐龙、蛇颈龙、鸭嘴兽以及各种植物的欧珀化化石。你的遗体埋葬在这里,富含二氧化硅的溶液将会渗入骨骼的孔隙中,经过沉淀和固结作用,就会形成欧珀化的化石。
至于能否变成具有变彩效应的欧珀(蛋白石),那就听天由命了。而且大多数欧珀化石都是零碎的,所以当你被开采出来后,就很可能成一堆碎片了。
▼澳大利亚的 Virgin Rainbow 欧珀(可能由箭石形成)
▼欧珀化的鸟臀类恐龙(下颌碎片)
▼欧珀化的鸟臀类恐龙(脊椎)
其它就不一一列举了,即便人工干预,也几乎不可能整幅骨骼变得漂漂亮亮,估计牙齿被黄铁矿化、欧珀化的成功率最高。
4)如果你嫌麻烦,不搞花里胡哨,那直接找个天然沥青坑跳进去吧,比如洛杉矶的拉布雷亚沥青坑。液态沥青又厚又粘,绝对能够 keep 住你的骨骼,而且这里的灵魂伴侣也绝对够多,不仅有猛犸象、恐狼、短面熊等大量史前哺乳类,还有 1 万多岁的“拉布雷亚女子”,沥青之下,跨越纪元和种族的骨骼相拥在一起,心动了吗?
▼洛杉矶的沥青坑
▼ “拉布雷亚女子”骨骼化石
▼哥伦比亚猛犸遗骨
你若嫌弃洛杉矶的沥青坑太拥挤,想独享一片天地,那就选择委内瑞拉的 Lake Bermudez,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 Pitch Lake,以及加州其它开发中的沥青坑。
▼最大的沥青坑 Pitch Lake
5)如果你嫌麻烦,又想留全尸,那就前往西伯利亚,比如东北部的村庄奥伊米亚康。这里是最低气温的人类定居点,年平均气温约 -15.5°C,1 月份可达 -60°C 以下。你的遗体掩埋于此,能够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毛发、皮肤、血肉都能保存下来。
▼奥伊米亚康村庄
▼奥伊米亚康的猛犸象尸体(出土于 Khroma River)
除了奥伊米亚康,你还可以选择地球上的永久冻土层和冰川,同样能把你的部分血肉保存下来。但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你所选择的冰川和冻土,或许熬不过形成化石的最低年龄限度 1 万年。
▼世界永久冻土分布带
▼全球冰川分布图(基于 1999-2010 的数据)
▼亚马尔半岛永冻土的猛犸象“Lyuba”
▼冰川中的木乃伊——冰人奥兹
6)如果你想留全尸,又想保留软组织,又想五颜六色,那就做梦去吧,毕竟做梦的几率更加大。
3.后记
说了这么多,哪怕你的遗体被完美掩埋,又幸运地变成化石,安稳度过几个百万年,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运气,也只能永远埋藏在地下,或者俯冲到更深的地下,在超高温高压下灰飞烟灭。就算你的化石恰好处于抬升的地区,被水流冲刷后露出地表,重见天日,但也不一定有人发现你啊,等待着你的,将会是无情的风吹雨打,带着百万年的努力消失吧~~
看完这份化石指南,你的遗书打算怎么写呢?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如何死后成为一块优秀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