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哪天发现有两幅《蒙娜丽莎》的真迹,这也不奇怪
图片:《带胡须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某幅名画被发现有多份真迹的情形?如果有,这带来了什么影响?
回答摘要:
画家画很多幅的情况很多 / 对市场有影响 / 仅画一件的也有。
原问题很多,我试着分几个部分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原本以为画了一张,但实际上却发现画了很多的原因。
第一,在很早以前,人们认为“艺术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并不是唯一的。比如我看到你买了个苹果手机,我也想要,我就也买一个。例如在古罗马时期,如果将某人的雕塑损坏,法律规定是“由肇事者找雕塑家再做一个一模一样的用以赔偿”。这和弄坏一个椅子没有什么两样。而艺术家也被视为工匠中的一种,和“独一无二的创造型人才”没什么关系。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弗拉芒艺术家勃鲁盖尔的作品《无罪的大屠杀》(1567 年),这件作品在维也纳皇家美术馆、罗马尼亚国家美术馆和英国班伯里的阿普顿宫均可见到,且均鉴定为真迹。其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在原作创作完成后,由于买家不买账,导致艺术家再创作了一幅。两件均流传于世。这样的例子也是有的。例如达芬奇的作品《岩间圣母》。早一些创作的一件现存法国卢浮宫,是达芬奇于 1483 年受到米兰的委托所作。在创作期间,达芬奇表示工本费巨大,要求在合约之上额外增加薪酬,但米兰方拒绝,于是这件作品(很可能是加价)转而卖给法国,也就是现在卢浮宫这件。然而这件作品非常受欢迎,故而达芬奇在之后偕同助手一同创作了现在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第二件,加上了一些元素。
两件《岩间圣母》,左为第一件,右为晚些创作的第二件。
第二件《岩间圣母》局部,头顶加有光环
其次,对于艺术市场的影响,也分几种情况。
第一,先说利好的情况。假如,一旦作品出现在博物馆,再次出售的几率就非常小了,但是知名度会较高。因此,如果突然出现了另外一件一模一样的,确定为真迹的作品(或者是该件作品的原稿),且可以合法交易,那么其价格就很可能非常高甚至创下纪录。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克里姆特的代表作《艾蒂尔肖像一号》,原为奥地利的萨尔茨堡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但是随后发现这件作品有产权争议,博物馆将作品还给了它的法定继承人,该继承人决定出售这件旷世杰作。闻讯而来的买家将这件估价为 4000 万美元的价格最终推到了 1.35 亿美元的成交价(2006 年)。
《艾蒂尔肖像一号》,堪称克里姆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破亿实至名归
第二,利空的情况。如另一位知友所言,范曾“流水线”生产的作品被曝光后,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出现了大规模流拍的情况。尽管我们不能单纯地将二者联系起来,但是在现代社会,观众在如此在乎艺术家的“创新”和“唯一”性的时候,曝出这种消息来,对艺术家不会是什么好事。一方面,物以稀为贵,原本高价作品的数量增多,会导致需求趋于满足,而使得艺术品这一稀缺物资的单件价值降低。同时,这种行为又会降低其他买家的信心:我买了以后万一又冒出一件来,我怎么办?所以这个作品的增值潜力也会下降。因此,为了回避这一情况,一些原本可以批量制作的“摄影”艺术家在对待自己的一些重要作品时,会表示“仅此一件,拒不再印”。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画家创作了一件油画,再根据这张油画复制一批“限量”版画,以供其余喜欢的藏家。版画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远远不如原作。
范曾的“流水线”作画传闻为他增添了不少困扰和官司
综上所述,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果是历史上很久以前的名画,突然出现了一张,这样的情形有过,一般会使得后面出现的那件卖得很贵。
但如果艺术家健在,或者距今很近的话,很可能会因对画家的名誉造成损害而致使价格下跌。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艺术家会尽量只创作一幅作品,通称“原作”。
==========================
2013.11.17 补充:
笔者有幸在去年于伦敦国家美术馆的达芬奇特展中同时见到了两件《岩间圣母》,据称这也是这两件作品自分别完成数百年来首次聚首。我的感觉是,相对而言,左边那件,也就是现藏卢浮宫的早些创作的版本中的人物画得略微僵硬,但是人物结构准确扎实(特别是耶稣和圣约翰)。后一件作品,画面整体宁静冷漠,宗教的永恒感更强。但是画面上能够明显看到赶工痕迹。
如图所示:下方的卢浮宫版在天使的手处尚有明暗、手指的雕琢,但是在伦敦版就一笔带过。卢浮宫版的天使表情鲜活似真人,伦敦版的天使则静得毫无感情。鉴于有资料证明第一件是因为画得不合教宗的要求(如前所述)而没能交付,那么第二件画得更为肃穆一些也是合理的。单就这件作品来说,暖色调的使用的确会让画面的“血肉”感更强,庄严感偏弱。
关于一位知友提到的:绢布,宣纸都可以通过揭裱工艺进行分层,顶级的揭裱工可以把一般的宣纸分成 5 层以上,每一层都是真迹,都是一样的画,可能只是色彩上略有差别。我想知道的就是如果一幅画被揭成了很多幅,它的价值会受到什么影响。
这个大致分几种情况,我们不讨论这种做法是否破坏作品本身,只讨论市场。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件作品是否在公开状态下被分开的?
如果是,那么这件作品假如从一变二,大家都清楚,那么这件作品等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品相有损,作品的价值会变低。
如果是私下分开以便欺诈,例如一变二,卖一件自己留一件。那就要看买家以及买家请的鉴定专家的水平了。如果能看出来,参见上一条,如果没看出来,可能作品的价格并不会受到影响,依旧遵循市场规律涨跌。但如果这个事情败露了,比如之前没人知道范曾流水线生产,一旦被曝光,后果就会比较惨痛。在成熟市场下,买家可以追诉拍卖公司玩忽职守,以次充好。或者起诉卖家欺诈。如果艺术家还在世的画,艺术家本人也可以以侵犯作者著作权为由起诉卖家。但很遗憾,以中国目前的市场状况,这种情况只能认栽。说到头来,在中国买东西,就是你情我愿,两不相欠。买之前千万想好了。
不知这么说是否明白?
转载请注明:微图摘 » 要是哪天发现有两幅《蒙娜丽莎》的真迹,这也不奇怪